七年級作文開頭與結尾

  1:開頭

  開頭是正文的第一步。好的開頭,能使作文思路暢達,順理成章,吸引讀者。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曾有詩曰:“文章看落筆,議論馳後先,破石出至寶,決高瀉千川。”意思是說寫文章要特別注重開篇落筆之處,如果下筆便石破天驚、湧現精華,則全篇就如高崖瀉水,氣勢如洪。明朝詩人謝榛也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同樣強調了開篇應以爆竹驟響之勢震徹全文。可見。文章的開頭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考場作文更是如此。

  開頭的基本要求是: 入題要快,點題巧而新穎,言簡意賅,照顧全域性。 下面舉出不同方式的開頭範例,做為作文時的參考。

  1、 開門見山,直截了當點明主題。

  2、 開頭說明寫作原因。

  3、 開頭交代故事或與故事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環境。

  4、 開頭交代所要記敘或說明的事物。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5、 以環境描寫開頭。環境描寫,渲染氣氛

  6、以人物描寫開頭。描形繪神,印象逼真

  7、 聯想象徵,奇妙無窮

  8、 以抒情議論的語言開頭。抒發情感,以情動人

  9、以懸念或其它引人入勝的方式開頭。設定矛盾,引人入勝

  10、 以論點開頭。名言指路,開宗明義

  11、 以修辭方法開頭

  ●排比反覆,創造旋律

  ●設問開篇,無沿無邊

  ●引用歌詞開頭,響徹雲際

  ●對比映襯,突出重點

  ●以物喻人,含義深長

  12、 以文章寫作方法開頭

  ●欲揚先抑,開發胃口

  ●倒敘開頭,吸引讀者

  ●解題鋪陳,明示中心

  ●題記為冠,哲理為先

  2:結尾

  結尾的基本要求是:緊扣文題,自然地結束全文,能加深讀者的印象和理解,做到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 下面舉一些範例,做為參考。

  1、 含蓄深刻耐人尋味的結尾。

  2、 提出希望或發出號召的結尾。

  3、 自然收束全文。

  4、 總結歸納的結尾。

  5、 抒情議論的結尾。

  6、 以人物或景物描寫結尾。

  7、 結尾扣題與開頭呼應的結尾。

  8、 懸念尾。

  9、 再現尾。

  10、 引用尾。

  11、 揭迷尾。

  12、 迴圈尾。

  13、 對話尾。

  3:總結一

  總之,一篇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除了能做到上述幾點之外,還應該和文章的主體形成一個整體,既和文章的主要內容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從而達到渾然一體的完美的表達效果。

  具體說來,以下方法能夠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一、設定場景,讓人物閃亮登場。一些以記人為主或以記述人物關係為主的文章,就存在著人物“亮相”的問題。如果用簡潔的筆墨勾勒出人物生活的某個場景,伴以人物的個性化動作或語言,這時人物就有了“登臺唱大戲”的機會了。比如“片斷示例”中的例子,在“茫茫人海,廣闊天地”這個大舞臺上,主人公的穿著及“回眸”、“微笑”等動作猶如特寫鏡頭展現在我們面前,活靈活現。下面接著寫“我倆”之間的交往、寫對方的真誠為人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二、描畫景物,讓感情滲進心田。“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的喜怒哀樂,都可以寄託在景物描寫***實景虛景均可***之中。通過營造一種情景交融的氛圍,能夠迅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比如《我奔波在人生的海洋上》一文這麼開頭:“在碧波萬頃的汪洋大海上,不知何時漂來了一位小客人——一葉浮萍。在時而風起雲湧、時而陰雲籠罩的大海上,小浮萍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她的身體無時不在承受著煎熬,她的心靈無時不在忍受著磨難。她天天盼,盼著有一天能漂到一個寧靜的港灣。下面這個故事就真實記錄著這樣一葉浮萍的命運。”作者本來是要記敘自己的不幸遭遇,卻先寫浮萍漂在大海上的經歷,藉助想象中的景物渲染出飄搖不定的人生際遇,可謂創意獨具,文筆生動,感人至深。

  三、突出疑點,讓開頭爆出火花。或者針對大家公認的觀點,特意提出與之相反相對的看法;或者特意提出某個問題,引發思考;或者形成矛盾衝突,造成懸念,激發讀者心中的疑問而欲尋其故。這樣的文章開頭,扣人心絃。比如《又一次考試》一文這麼開頭:“經過一番苦戰,所有的課程終於全都考完了,同學們都大鬆一口氣。可是,班主任突然宣佈下午還要進行一場考試,還要求我們必須在下午兩點鐘以前到校。咳,老師到底是發了哪門子神經呢?”怎麼樣,讀到這裡,你是不是就急於想知道考什麼、怎麼考吧?這樣一來,文章的可讀性就強了。

  四、呈示感悟,讓哲思一展其妙。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式,比如排比句、比喻句、對比句、引用句等,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表達出來,能夠收到展現中心與突顯文采的雙重效果。

  4:總結二

  寫作實踐告訴我們,要寫出優秀的文章,少不得一個亮麗的結尾。

  一、亮出高見:以深取勝 經過文章前面的鋪墊、蓄勢,結尾處再亮出作者經過提煉的精警語句***這個語句最好在作者動筆之前就已擬定,以統率全文的寫作***,以其意味厚重引人警策,發人深省。以《遠離傷害》為例,文章略寫了媽媽拒絕送“我”去考試,詳寫了“我”看到“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女孩”受到全家關心卻狼狽不堪的情景,隨後發出上述議論。這種結尾方式,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理性思考,具有深化主題、啟人深思的良好效果。

  二、敞開心扉:以情取勝 正因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語***,所以優秀作者總是善於以濃濃的真情去撥動讀者的心絃,引發讀者的萬千思緒,激發讀者豐贍的情感體驗。特別是結尾處,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積蓄,應該抓住最後的時機,外現豐富的情感,讓讀者在濃郁的情感氛圍中感受藝術的張力。滿分佳作《隔著代溝,我望見了您》一文,敘寫了“我”對父愛的誤解之後,詳寫了“父親為我費力搬來桌子”的細節——這是一位走向衰老的男人心中愛子之情的自然流露,作者飽蘸濃情,寫得令人感動。隨後,結尾寫道: 也許您還沒有感覺到我的覺醒,也許在您眼中我還是那個對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顧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親情不斷,血脈相連,我一定會認識到父愛的偉大。感情也許會疏遠,可無論這代溝有多寬,我終究會望見您的! 這裡直抒胸臆,盡釋濃情,讓人倍感理解父愛、熱愛父親的親情的湧動與熾熱,令人動容。

  三、懸問求解:以疑取勝 文章結尾處有意設定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或情景,留下一片空白,給予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刺激他們的閱讀情緒,讓他們在無窮無盡的想象中去思索、去品味,這是一種美妙的結尾方式。習作《公雞做官記》編述了公雞做官的經歷:對屬下中專心生蛋的雞看不慣,喜歡陪自己玩樂的雞。年終考評,竟然顛倒黑白地上報。沒想到主人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過了幾天,我和小白***即陪同跳舞者,筆者注***都被請到主人的面前,心裡美滋滋的。怎麼,主人的手裡捏著一把刀?為什麼呀?我才當了一年官啊,我不想死! 你,聰明的,能告訴我為什麼嗎? 文章結尾,作者沒有置評,而是有意向讀者提出了現實而迫切的問題,這樣能啟人深思,令人警醒。

  四、陡轉立止:以奇取勝 不按故事情節的通常邏輯來安排事情的結局,結尾處推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此時驟然駐足,立馬回韁。這種陡然轉折、戛然而止的寫法,能給讀者以新奇感,從而獲得審美享受。佳作《知子莫如父》,通篇以大款父親獨白式的敘述方式,讚揚兒子要當警察的理想,誇獎他天生是個當警察的料:身強力壯,動作敏捷,善於交際。結尾兩處寫道: 喲,有人敲門,我失陪一下。嗬,說曹操曹操就到。兩位警察兄弟,有急事?啥事兒?到你們那兒去?這幹嘛呀,有事在這兒說不就得了,大傢伙又不是外人。 啥?我兒子把別人砍成了殘廢正在你們那兒蹲著? 文章前面大部分都是父親對兒子情感化的讚揚和為兒子錯誤行為作的辯解,結尾處奇峰突轉,直指兒子的犯罪行徑和可悲下場,與父親的驕傲得意心態相比,顯示出極強的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