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可以考哪些證_有哪些出路

  考生想要知道自己的學歷情況是否符合證書報考條件,就要先了解證書報考條件的具體詳情。只有一個高中畢業證,其他一個證書都沒有,又沒有技術,高中文憑可以考哪些證?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高中畢業可以考哪些證以及高中畢業後的出路,一起來看看高中學歷可以考什麼證吧!

  高中畢業可以考哪些證,解答

  一、財會篇

  國際註冊會計師資格***ACCA資格***

  說起會計行業的職業資格考試,除了國內的註冊會計師CPA外,還有5種國外認證的會計師資格證書: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認證***,AIA***國際會計師專業資格證書***,CGA***加拿大註冊會計師***,CMA***美國管理會計師考試***和CTA***澳大利亞公證會計師考試***。每張證書適應的國家和教學、考試內容都有一定區別,用來適應不同國家的會計制度。其中叫得最響的非ACCA莫屬。

  ACCA以其全球公認、國際推崇而令人神往,但又以全英文考試難度大、綜合能力要求高而令人生畏。它共分為三個階段14門課程,每次考試最多隻能報考4門,學員只要在註冊後10年內完成所有考卷就可以獲得ACCA的資格認證。所以,按最理想化的方式計算,通過所有的14門考試,花上將近3年時間也就夠了,而實際情況卻遠非如此。由於是全英語教材,對中國學生而言,語言關就將很多人攔腰截住,而且從第二階段開始難度大幅提高,再加上ACCA苛刻的考試方式,很多人在這一關口竹籃打水一場空,人力物力消耗甚大,七八年無功而返的大有人在。

  據估計,目前持有ACCA證書的人員普遍年薪在40萬元左右,最高年薪已逾百萬元。在未來的10年我國需求的15類人才排行榜中,註冊會計師位居榜首,尤其是熟知專業業務和國際事務的人才更為搶手。

  二、財會篇

  IT審計師資格***CISA資格***

  作為國內IT業的一員新貴,資訊系統審計師***CISA***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在國外,CISA證書早已同MCSE、CCEP等證書一樣,成為追求高薪的人們爭相追捧的物件了。

  CISA是國際註冊資訊系統審計師的簡稱,又稱IT審計師,是由資訊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ISACA授予的一種職業資格。未來審計行業和審計技術的發展動力將主要來自於資訊系統審計的發展,這一觀點已經逐漸成為國外會計、審計界的一個共識。會計公司以及整個社會對資訊系統審計師需求量將成倍地增長,資訊系統審計師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在國外一些大型會計公司中已經出現了沒有CPA資格的合夥人,他們持有的專業資格就是CISA。

  CISA的考試包括資訊系統的安全與控制實務、資訊系統的完整、保密和有效及資訊系統軟體的開發、取得與維護等五個方面,試卷的問答全部採用英文。

  目前通過CISA認證在全球有2萬人,中國內地不超過10人,而且全部都在國際五大會計公司、專業諮詢機構和著名跨國公司擔任要職,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裡還沒有CISA。據專家介紹,CISA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最搶手的高階人才之一,在中國也正悄悄走熱。根據相關資料預見,在未來的幾年,擁有CISA證書,將成為“魚躍龍門”的重要資格。

  三、保險篇

  北美精算師資格***FSA資格***

  精算師的職業生涯被喻為“金領中的金領”。因為在發達國家,精算師既是商業保險界的核心精英,又可在金融投資、諮詢等眾多領域擔任要職。

  所謂精算,是對未來不確定風險因素進行評估。精算師是保險公司核心部門的核心人才,有著極高的地位、權力和職責。精算師的工作包括新保險產品開發設計、產品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其地位非常重要,甚至有的公司總經理就是一位精算師。因此,精算師代表著財富、權力和專業水準。

  考下精算師的資格需要經過漫長而持久的努力,而一旦取得精算師資格,他們往往被任命重要的職務。記者從保險行業內瞭解到,一般中國本土的精算師年薪在20萬至40萬元之間,海歸或洋精算師的身價一般都在百萬元之上甚至更高。在香港,一名精算師的年薪最少也要10萬美元。

  由於精算人才緊缺,現在各大人壽保險公司中,總精算師、副總精算師大多由海外歸來的國際精算師擔任。據專家預測,我國未來十年急需5000名精算師。

  四、金融篇

  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CFA資格***

  特許金融分析師***CFA***都是一些受過良好教育和專業訓練,具有優秀金融理論素養的金融人才,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對持有這一認證的人士求賢若渴,這一類金融人才在金融領域十分搶手。

  要成為一名CFA,必須經過美國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命題、組織的全球統一考試。分初、中、高三個等級。每年每人只能報考一個等級。考試注重能力,包括案例研究、論文和應用。對中國考生來說,涵蓋了十多個學科領域的考試範圍讓人卻步;此外,建立在實際工作經驗之上的論文和應用類考試題目,將會把相當一部分具有中國特色的死記硬背類考生拒之門外。而只有通過全部三個級別的考試,且有3年金融從業經歷者才能最終獲得資格證書。

  目前,全球特許金融分析師的平均年薪是17.8萬美元。而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的年收入則是19萬美元,比哈佛的MBA還要高出近5成。在我國香港,CFA的年均收入也達到13.6萬美元。

  目前中國的高階金融人才奇缺,金融分析師更是存在巨大供需缺口。一旦成為CFA,便會變得炙手可熱,受到多家金融機構爭搶,年薪也很高。正是在這種高薪的刺激下,國內的特許金融分析師的報考熱不斷升溫,報考人數逐年遞增。

  高中畢業後的出路

  出路一:讀大學

  選擇學校和專業時要注重調查,包括學校的排名和專業排名以及方向。考慮一下自己將來是要直接就業還是讀研出國,這一點十分講究。填報志願要和父母商量,但也不能全盤交給他們一手操作,畢竟人生是你自己的。念大學非常注重氛圍和專業,填報時需慎重考慮。

  出路二:復讀

  優勢:給落榜生提供了一次重新衝刺的機會

  劣勢:有一定的風險

  適宜人群:有強烈的復讀願望,有信心通過復讀改變一生命運的人。

  提醒: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大,對考生的毅力和心理素質要求高。

  出路三:進民校

  優勢:為落榜生提供了接受學歷教育的機會

  特點:寬進嚴出,機制靈活,專業以應用型、職業型為主。

  適宜人群:高考分數不太低,家庭條件較好,在某些方面有特長和志趣的考生。

  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民辦高校質量參差不齊,辦學水平、師資隊伍、校園硬體建設差別較大,考生如果想讀民辦大學,應仔細鑑別,謹慎選擇。

  出路四:自考

  優勢:費用較低,含金量較高

  特點:“寬進嚴出”、學習方式靈活

  適宜人群: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有堅定成才目標和學習毅力的考生。

  提醒:自考是一個艱辛而又漫長的過程,它不僅要考驗考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更是對考生毅力的一種磨練。這也是自學考試文憑含金量高的一個主要因素。不過目前教育部門已經嚴令禁止部屬院校開辦自考校內班,考生謹防上當。

  出路五:成考

  優勢:頒發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

  特點:嚴進寬出,基本上能考上所報學校的,只要認真學習就都能順利畢業。

  適宜人群:學習潛力較大,家庭經濟並不寬裕的考生。

  提醒:成人高考是一種入學考試,難度比普通高考容易,但生源複雜,年齡差距大,應屆畢業生容易受影響,其證書含金量不如自學考試。

  出路六:網路大學

  優勢:費用較低,學習方式靈活。

  特點:依託於名校,採用現代遠端教育模式;開設的專業,多以計算機技術應用、管理等應用學科專業為主。

  適宜人群: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和自制力,適應遠端教學,有上網條件的考生。

  提醒:全國共有六十八家試點網路教育學院,大多為重點高校,採用遠端教學方式。專業設定分兩類:一類是該高校招牌專業;還有一類是就業前景良好的熱門專業,其特點注重實用性,很受用人單位歡迎。

  出路七:廣播電大

  優勢:不僅在國內享有國民高等教育學歷的待遇,而且在歐美等國家都得到認可,被譽為“國際學歷綠卡”。

  劣勢:生源質量差,畢業後綜合競爭力不強

  適宜人群:適應遠端教育,家庭經濟並不寬裕的考生

  提醒:畢業後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統一頒發畢業證書,如果通過聯合辦學大學的學位要求,則由合辦大學頒發學位證書。此學歷可以參加國家舉辦的各類資格證書考試。

  出路八:留學

  優勢:能讓落榜生有正式的大學可讀,而且可以選擇喜歡的專業。

  特點:語言水平是留學最重要的條件

  適宜人群:家庭經濟條件殷實、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的考生。

  提醒:留學需要耗費大筆的資金和時間。高中生留學避免過度追捧國外的教育,也不要迷信洋學歷就能提升競爭力,抱著理性的態度留學。

  出路九:就業

  優勢:走向社會這個大課堂同樣能學到很多東西,可以提前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

  劣勢:高中生專業知識不足,綜合競爭力差。

  適宜人群:如果暫時還不想繼續升學,又遇到了比較好的工作機會,那麼考生也可以考慮先就業,或者短期內集中學習一項專業技能,並憑藉自己的專業技術尋找工作崗位。或者給別人打工或者自己做點小生意,先從最低層做起,等到有了資本和經驗再做老闆。有本錢的同學,如果有能力還可以自謀生路,自己給自己當老闆。

  提醒: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因此高中畢業生欲尋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剛剛高中畢業的學生年齡比較小、社會閱歷還不太豐富,加之沒有一技之長,要想在社會立足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高中畢業即找工作一定要多方面考慮,而且學生最好同家長共同分析、商量,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定位。如果已經下定決心要先工作,最好多方面瞭解社會上不同就業崗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集中學習一些相關的職業技能,為就業做好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