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代的經營範圍

  國際貨代行業是指接受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和其他委託方或其代理人的委託,以委託人的名義或者以自己的名義,組織、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提供國際貨物流通領域的物流增值服務的行業。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分海運,和空運,陸運。國際貨代企業具體可從事經營專案以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頒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列明的經營範圍為準。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國際貨代通常可以從事下列業務:攬貨、訂艙、託運、倉儲、包裝;貨物的監裝、監卸、集裝箱裝拆箱、分撥、中轉;報關、報檢、報驗、保險代理;繕制籤發有關單證、交付運費、結算及交付雜費;國際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等等。

  上述的業務範圍只是在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中約定的經營範圍。但是,從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經營範圍內,還有一些需要許可證經營的業務。這些業務需要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在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後,再根據各項許可證登記所需要的相關檔案規定,向各有關政府職能部門進行申請、報批,經稽核批准後才能取得相應的資格許可證,而後才能從事相關的業務。

  根據現行的相關法律規定,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經營中涉及憑許可證經營的業務主要有:民用航空運輸銷售代理業務經營許可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格登記證;代理報關企業註冊登記證書;代理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登記證書。

  國際貨代的發展概況

  國際貨代行業是指接受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和其他委託方或其代理人的委託,以委託人的名義或者以自己的名義,組織、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提供國際貨物流通領域的物流增值服務的行業。

  經過幾百年的實踐,伴隨著不同歷史時期客戶需求的不斷提升,國際貨運代理從最初的收發貨人代理髮展到運輸合同當事人再到當今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及至供應鏈服務商,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不僅包括傳統進出口貨物的攬貨、訂艙、託運、倉儲、包裝、監裝/卸、中轉、分撥以及辦理報送報檢、貨物保險等與國際運輸相關的一系列服務活動,還包括國際多式聯運、會展與私人物品運輸、國際快遞、第三方物流等新興業務。

  《2013-2017年中國國際貨代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國際貨代已基本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06年全球有40000多家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分佈在世界各地,從業人員達到1000萬。到2009年12月,國內直接從事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的企業已超過20387家,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並且從業人員數正以10%的比例逐年遞增。

  中國國際貨代行業的發展方向是國際物流。未來5-10年,中國的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將會在調整結構、轉變方式的基礎上實現新的跨越,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會不斷上升,總量和規模仍將繼續擴大,這將賦予國際貨代企業更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會。

  國際貨代的基本定義

  國際貨代的定義:以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為主要服務的企業被稱之為國際貨代。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FIATA***對其規定的定義是:國際貨運代理是根據客戶的指示,併為客戶的利益而攬取運輸的人,其本身並不是承運人。國際貨運代理也可以依這些條件,從事與運送合同有關的活動,如儲貨***也含寄存***、報關、驗收、收款等。

  國際貨代的服務範圍:國外提貨,國外報關,訂艙,包裝,國內清關,國內倉儲,國內派送等。

  經營範圍的法律要求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對企業的經營範圍[1]有以下要求:

  1.企業的經營範圍由公司章程規定,不能超越章程規定的經營範圍申請登記註冊。

  2.企業的經營範圍必須進行依法登記,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範圍以登記註冊機關核准的為準。企業應當在登記機關核准的經營範圍內從事經營活動。

  3.企業的經營範圍中屬於法律、行政法規限制的專案,在進行登記之前,必須依法經過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