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隨筆中班幼兒園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需要辛勤的園丁來給他們澆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昨天,我帶領孩子們去操場練呼啦圈時,瑤瑤不小心碰著了佳佳,在瑤瑤還不知道的情況下,佳佳就大聲斥呵瑤瑤說:“你幹什麼要碰我!”瑤瑤這時才知道碰著了佳佳並很有禮貌的對任玉佳說:“對不起,我不小心的。”但是,佳佳還是不依不饒的說:“對不起也不行。”把李旭瑤吼的很尷尬,不知所措。這時,我也不得不參與調解啦,我對佳佳說:“佳佳,李旭瑤是不小心碰到了你,而且她已經向你道歉了,你怎麼就不能原諒她呢?小朋友之間要團結,互相諒解,那樣才是好孩子的。”這時的佳佳雖然不再吼瑤瑤了,那是迫於的我面子,但,我能看出她是不服氣的。這一場單方的戰爭暫時平息了。接下來我們繼續練呼啦圈,準備休息,收圈時,佳佳想用使勁扔圈來發洩一下自己的不滿情緒時,結果,把圈狠狠的扔在了我的臉上,我疼得捂住了臉,佳佳的臉刷的一下變紅了,看得出心裡害怕啦,這時,旁邊的靖老師把佳佳叫過來說:“快向你王老師說對不起”佳佳乖乖的走到我面前怯怯的說:“王老師,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急忙對她說:“沒關係的,我不怪你的。”

  我一定不能放過這個教育契機的,我對佳佳說:“佳佳,我這麼疼也原諒了你,你也要向老師那樣,學會原諒別人的,如果我今天不原諒你的話,你心裡一定很難受的是嗎?”佳佳點了點頭。“所以,你也要原諒李旭瑤好嗎?”佳佳使勁的點點頭。這時,我能從佳佳的臉上看到她心裡的輕鬆。

  7、引導孩子有事要用語言表達

  我們班一個叫王浩強的小朋友,上課不認真聽講,排隊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規則的時候總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規則時通過老師的教育他們會平靜地接受,可是這個寶貝一旦不守規則老師對他進行教育時,輕則會言語吵鬧,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嚴重影響了活動秩序,也影響到其他的小朋友。不管怎麼耐心說服都無濟於事,而且最近有變本加厲的趨向。

  中班的孩子,應該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對自己行為造成的結果應該學會接受才行,可這孩子越演越烈。通過調查知道,這個男孩是第二個孩子,前面有一個不幸夭折了,父母對這個寶貝格外珍視,對一些出格的行為不能及時引導,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通常都會得到滿足。所以這孩子把這種方法當成一個法寶,在家用,到幼兒園也拿來用,不分場合,不分地點。但是在幼兒園裡小朋友不會牽就他的這種行為,老師對他的這種行為也要及時教育。

  我首先和家長溝通一下教育方法,同時引導孩子有事情要用語言表達,而不是哭鬧就能解決問題的。有事慢慢說老師和小朋友都及時幫助他,和他一塊兒做遊戲、一塊兒玩。通過這段時間的教育,這孩子有了不小的改變,缺乏的只是堅持。相信我們只要堅持下去,這孩子會變成一個好孩子的。

  篇2

  今天中午吃飯時我發現博文的桌子下邊有水,就問:“博文你的桌子下邊怎麼有水呢?”博文看我並沒有說話,我又說:“是不是湯灑了。”“是”博文很爽快地回答。我走過去看到博文的褲子也溼了,急忙說:“不要緊, ,現在你先吃飯,等吃完了飯老師幫你收拾。” 博文很高興的坐下繼續吃飯。

  午睡的時候我去給博文換褲子,摸到裡面的秋褲也溼了,我明白博文不是灑湯了,而是尿褲子了,我又重複的問了博文一遍,博文的回答還是湯灑了。看到博文那認真的樣子,我說:“唉,博文你可以小聲的在我耳邊說實話。”博文很高興趴在我耳邊說:“老師我尿褲子了。”我也湊在他的耳邊說:“不要緊,以後記住有尿去廁所。”博文點點頭。這時別的小朋友看到了就說:“老師你們說什麼?”我告訴孩子們:“這是我們的祕密,不能告訴你們,是不是博文。”博文看著我點了點頭。

  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尊心,他們知道尿褲子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尿了褲子也怕別人知道。幼兒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時期,他們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我們不注意教育方式,經常使孩子出醜,將會使孩子變得不以為恥、習以為常,無形中對不好的行為起了加深作用,這樣做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篇3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中班迎來了6名新生。為了讓他們更快的適應新環境,同時讓新生和老生更快的融入到一起,第一週我們並沒有進行過多的教學活動,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日常規訓練和自由活動。

  一日常規訓練是幼兒每學期入園必須要進行的,更何況我們班又來了這麼多的新生,他們需要更多的瞭解與適應。

  通過一週的適應,我們班的十個孩子真的讓我很欣慰。他們的表現很棒,出乎意料。很開心在他們入園的第一時間展示出自己的閃光點,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著手於他們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閃光點。

  一直以來我都堅持讓孩子快樂、自由的發展。我希望他們長大後回想起幼兒時光,有很多美好、開心的回憶。

  篇4

  在幼兒園競賽性遊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遊戲沒勁”為理由推諉,寧願在旁邊獨坐也不願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玩“丟手絹”遊戲。當小朋友們相互丟了手絹又一圈一圈追逐時,坐在圓圈上的陳宸興奮不已,一會兒拍手一會兒跺腳,為奔跑的孩子加油吶喊。正當我悄悄關注他投入遊戲的狀態時,他被丟到了手絹。他二話不說,撿起手絹就跑——無比正常。可惜才離開椅子兩步,他就捏著手絹站立在圈外不動了:“我不想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不好玩!”

  看著他,我的思緒飛速尋找著引導他再次迴歸遊戲的方法。於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繼續遊戲後,來到陳宸身邊,悄悄地問:“你是不是怕做遊戲時被別人追上?”“是的,我跑不過別人的。”陳宸邊解釋邊用可憐的眼神望著我。聽罷,我拉著他說:“走!老師幫你贏!”他使勁掙脫著:“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不過他們。”“怎麼會呢?你可以丟給我們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覺得誰是我們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芸沒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試試!”

  陳宸鼓起勇氣開始了他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丟手絹遊戲,他果然丟給了高智芸,也果然沒有被抓住。此時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贏了以後的歡樂。遊戲就這樣繼續進行著。在短短几分鐘裡,小朋友們好幾次丟給了他,嚐到了甜頭的他,還是一次次地將手絹丟給了高智芸,結果也同樣讓人興奮——他贏了!

  此時,我再次停下游戲,引導他思考:除了高智芸以外,還有誰跑得挺慢的?“吳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芸每次拿到手絹後總是丟給吳音霏,並且贏得比賽。我再次鼓勵陳宸試一試,果然他贏了第二個小朋友!

  今天是收穫的一天,因為一個不合群的孩子終於真正融入到了我們的集體生活中。在此過程中,他也體會到了贏與輸在遊戲過程中是可以用智慧解決的。同時也瞭解到敢於與強者較量也是一種很過癮的體驗,期待在今後的活動中陳宸能夠更加積極勇敢地參與每一項活動。

  篇5

  幼兒養成教育的內容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講衛生、懂禮貌、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

  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上幼兒園就是為了學會書寫數字,背誦唐詩,認識漢字,學習書面上的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幼兒進入中班後,我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三種情況:有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也要按照這些要求做。如:見面有禮貌的問好,飯前便後洗手,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成良好常規習慣的幼兒不僅讓人骨外費心,而且還會對其他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有段時間,班級有些小朋友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課發現一個小朋友很自覺的就坐好了聽課。我馬上表揚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學習。那天大部分上課都非常的認真,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的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一個讚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更加要好好表現的慾望,也就是產生了“良性迴圈的效應。善於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用正面強化。從某一個”閃光點“的行為出現,帶動整體行為改善。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為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等等,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家長要指出幼兒出現的問題。比如:動作慢。你衣服疊的真整齊,如果疊的在快一點就更好了。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成教育中的一些體會。家庭教育在幼兒養成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家長應正確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