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高考失敗的典型教訓

  高考成功者的經驗有跡可循,而失敗的教訓也不乏許多相似之處。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如何才能在高三複習之前,發現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改進,就顯得十分關鍵。

  教訓一:眼高手低,不願自我整理、自我歸納

  許多同學總以參考資料上面已係統化整理好複習內容為藉口,不願意自己動手整理複習筆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自己動手整理的系統化知識筆記是自己的腦力思維結晶,細緻繁重的複習內容形成筆記的過程,也是基礎知識從紮實到系統化的過程。自己做出的筆記,是最契合自己學習習慣的,而別人代勞整理出來的內容是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

  教訓二:缺乏清晰、強力的高考奮鬥目標

  對於部分高三生而言,“我想考上名牌大學”並不是一個足夠支撐複習鬥志的理由,更像是一種籠統的泛化的模糊的高考目標,對潛意識學習潛能的刺激力度不大。高三總複習中,更需要一個量化、清晰、明確、具體的高考目標牽引我們去努力。具體到某幾所大學的某幾個專業,並從這些專業往年的錄取分數獲得激勵,分配到各門學科都該拿到多少分,有條不紊地來執行自己的高三複習計劃。

  教訓三:忽略基礎,過於浮躁

  高三第一輪複習是迴歸課本、梳理高一高二兩年所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但有不少同學過分追求複習效率,加上自恃過高,想要一蹴而就提高自己的各科成績和解題能力。因而把大量時間放在做題上,過分追求大量的練習,一會兒翻這本參考書,一會兒看看那本習題集,一晚做幾十道題還嫌少,容易心浮氣躁……但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脫離了完整的複習軌跡,導致很多複習工作都是蜻蜓點水,停留在表面。

  衡量複習效果的高低並不是以看書多少、做題多少為標準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更多時候,精做一題勝過泛做十題,精透一頁知識勝過粗翻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