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現今社會,心理健康問題凸顯,人們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加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維持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其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王滿,男,8歲,小學二年級學生。該生學習成績差,性情怪異,很難與同學相處。

  衛生習慣差,手臉總是有汙穢;人際關係惡劣,總是欺負周圍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無緣無故的,就打同學一巴掌或踢同學一腳,要不就咬人。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說,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該生從小跟爺爺在老家生活,很少見到父母,對父母缺少依戀。,爺爺對他言聽計從,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形成橫蠻任性的性格。***小時候環境生活的影響***後來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一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變成一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由於該生自小過於寵愛、放縱,家長怕他吃虧,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變得像個“小皇帝”。別人說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卻目中無人,動不動就打人。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並沒有認識到來學校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學校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繫鈴人,來源於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

  篇二

  ***,男,二年級住校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性格較外向,活潑好動,脾氣倔強,以自我為中心。他的父母離婚,母親再婚,他跟隨媽媽生活,他媽媽總覺得對他有虧欠,十分嬌慣、溺愛。

  該學生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學時,情緒有些反常,變得沉默寡,上課時無精打采,眼睛無神,對什麼事情總是提不起興趣,還有不想上學的念頭,影響了正常的學習。

  該學生在一年級第一學期時上課認真,回答問題積極,和同學之間的關係良好。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學時,情緒有些反常,變得沉默寡。因為我校是寄宿制學校,所以兩週回家一次。每次他媽媽把他送到學校後,他總會在學校哭鬧,不讓媽媽離開,要媽媽陪他,老師總是百般勸說後才能進入教室學習並且讓他媽媽離開。一個月後,不肯進教室學習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他要媽媽留在學校陪他,如果媽媽不留下來,他就不上學了,要和媽媽一起回家。他的情緒不穩定,上課時無精打采,眼睛無神,對什麼事情總是提不起興趣,影響了正常的學習。

  篇三

  芮某,女,12歲,某小學六年級學生,個子矮胖,較黑,先天性斜視,成績一般,較喜歡語文,奇思異想。4歲前與母親生活在家鄉河南某市,之後母女隨軍到某市,就讀幼兒園及小學。芮某性格內向,自尊心很強,特別敏感,與人相處顯得任性、霸道、易生氣,經常諷剌挖苦同學,甚至動手打與其開玩笑的男同學。人際關係不好,常與同學鬧彆扭,教師問其原因,說的最多的話是“我討厭他們!”因而,獨來獨往,不合群,也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常自言自語,或與草木交談,邊撫摸邊喃喃自語。

  芮某先天性的斜視,使得其母給予其極大的憐愛,只要有需要,都會無條件地滿足,促使其任性、刁蠻、霸道、自私,難以與他人友好相處。愛美是人的天性,特別是女孩,隨著年齡的增長,芮某日漸感受到了自己長相的缺陷,與同齡人比,自慚形穢,慢慢滋生了自卑心理,同時,心理也變得脆弱和敏感,與同學之間產生了很大的距離,當其自我感覺他人的言行是有意傷害自己時,馬上以攻為守,對對方進行諷剌挖苦,以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篇四

  王敏同學非常苦惱,她有積極向上的願望,也有未來的理想和目標設計,可她常常管不住自己,學習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去玩,之後很愧疚: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於是她下決心要從此好好學習。她寫了計劃書,可每次堅持兩天就全盤廢棄,別人說她“常立志,不如不立志”。她誠懇地向教師諮詢:我怎麼了?還有救嗎?

  意志的堅持性指在行動中能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而堅持到底。具有良好的堅持性品質的人能夠在活動中持之以恆,在困難、艱苦的條件面前,不猶豫,不動搖,不停滯,一鼓作氣,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