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時出血什麼原因

  大便時出血即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挾雜而下,或下純血。那麼大便時出血有什麼原因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大便時出血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大便時出血的原因

  1、痔瘡:便血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後,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合。

  2、肛裂: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拭可見,新鮮肛裂便後有肛門劇烈疼痛。

  3、消化道疾病: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紅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純紅,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4、直腸、結腸息肉:其血色鮮紅,痛苦小,血與大便不混合。潰瘍性結腸炎、痢疾多半混有黏液或呈膿血便,並伴有下腹痛、發熱、便頻等症狀。

  5、直、結腸癌:大便變細,糞便伴有黏液膿血。

  大便時出血怎麼辦

  1.腸道溼熱

  【主症】便血鮮紅,大便不暢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苔黃膩,脈濡數。溼熱蘊結腸道,腸道脈絡受損,以致便血。腸道傳化失常則大便不暢或稀溏,腸道氣機阻滯,則腹痛。苔黃膩,脈濡數為內有溼熱之象。

  【治法】清化溼熱,涼血止血。

  【方藥】地榆散或槐角丸加減。地榆散以地榆、茜草涼血止血;梔子、黃芩、黃連清熱燥溼,瀉火解毒;茯苓淡滲利溼。槐角丸以槐角、地榆涼血止血;黃芩清熱燥溼;防風、枳殼、當歸疏風利氣活血。兩方相比較,地榆散清化溼熱之力較強,而槐角丸則兼能補氣活血,可酌情選用。

  2.脾胃虛寒

  【主症】便血紫黯,甚則黑色,腹部隱痛,喜熱飲,面色不華,神倦懶言,便溏,舌質淡,脈細。 脾胃虛寒,中氣不足,統血無力,血溢腸內,隨大便而下,故血色紫黯,甚至色黑。中虛有寒,寒凝氣滯,健運失司,故腹部隱痛,汗熱飲,便溏。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故血色不華,神倦懶言,舌淡,脈細。

  【治法】 健脾溫中,養血止血。

  【方藥】黃土湯加減。方中以灶心土溫中止血;白朮、附子、甘草溫中健脾;阿膠、地黃養血止血。黃芩苦寒堅陰,起反佐作用。可加白芨、烏賊骨收斂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陽虛較甚,畏寒肢冷者,加鹿角霜、炮姜、艾葉等溫陽止血。

  大便時出血的護理

  ⒈忌菸酒、剌激之物。菸酒或剌激性食品可加重腸粘膜充血水腫,使便血癥狀加重,故便血的患者治療期間應忌菸酒,宜食清淡易消化食品。

  ⒉起居調養。便血的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便血量大者要臥床休息,吃流食或少渣飲食,必要時應禁食,以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

  ⒊忌用活血藥。便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避免使用活血化瘀藥,以免造成出血不止的現象。另外,一些高血壓、動脈硬化、栓塞的病人常年服用活血化瘀藥,當出現便血時應暫緩使用活血及抗凝藥,否則治療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