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活動課反思和隨筆

  活動課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活動課開展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孩子能力的提高。那麼會寫些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開展區域活動的時間又到了,孩子一切就緒,就待老師發號施令了。為增加孩子們開展區域活動的興趣,我會定期在區角新增一些活動材料,在每次活動前都會向孩子介紹新玩具。這次區域活動我沒有給孩子們分配區域,而是讓他們自由選擇區域開展活動。基本上每次區域活動都是給孩子們分配好區域內容,時間久了會讓活動很死板,顯得侷限性。但要是突破原有的活動模式,我難免會對活動有很大的擔憂和顧忌。我們班的孩子都非常的活躍,這樣把它們放散開去,會不會亂成一團,以至一發不可收拾?沒有指定性,會不會有爭搶玩具的現象?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我的腦海裡呈現。當然,在活動前對孩子們的活動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活動開始了,孩子紛紛選擇區域、材料、同伴遊戲了。

  一開始的時候還有很多小朋友來問我:“老師,***玩具可以玩嗎?”“可以,區域裡的材料都可以玩,但是要保護好這些玩具,玩好要整理好。”劉熙、貝貝、思雅幾個人在位子上認真的玩編織“蘋果、西瓜、籃子……”這是新加入的玩具,孩子還不怎麼會編織,於是我稍稍進行指導。之後我再去觀察發現他們根據範例及我的指導已經編織的很完美了。孩子的仿編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鄧楠天、黃瑩、高穎幾個在玩辦家家。看著她們的情景表演,我是既佩服又好笑。佩服的是,由於材料有限,孩子自己創設材料。她們把外套豎直抱在懷裡當做小寶寶,自己折碗筷等。好笑的是,她們完全投入到情景中,學著大人的行為舉止,學的有模有樣的,真乃是一位位的小大人啊!可見她們平時關注大人的行為舉止,大班的孩子有著很強的模仿慾望。有的孩子這個玩了會整理好又換了地方,有的孩子邀請其他的孩子進入自己的區域遊戲,有的孩子在觀看他人遊戲。

  觀察反思:

  活動開展的很順利,我之前的多種顧忌全然消失,沒有亂哄哄的現象。意想不到的是,這樣開放式的活動反而使活動更有生趣,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區域、選擇材料、選擇夥伴,反而顯得井然有序了。發現孩子們有著自己的人際交往,行為模式,遊戲方法,而作為老師的我則在旁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適當的時候進行指導給予幫助。在我的關注指導下,孩子玩的很投入很開心,但願時間在那一刻多停留會。形式多樣的區域活動有助於孩子游戲的興趣,在活動上有深層次的突破,在以後的活動中我也將會嘗試新的活動形式,讓活動變得更有意義。

  篇二

  根據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和區域的更換,本週所設定的區域有——小醫院、探索區、建構區、圖書角、數學區、健康區。在每個區域中也相應地投放了不同的材料,有探索類的玻璃紙,小電筒,電線等,還有各類書籍,在繪本分享區中有各種材質精美的繪本故事。每個區域的設定我們班內老師都進行了周到的考慮。

  和往常一樣,幼兒在自主地進行著區域活動,我觀察著各個區域中幼兒的區域活動情況,從中我發現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幼兒對於自己進入的區域都是自由選擇,但缺少對區域的認識性,存在著幾個區域亂玩的現象。這樣一方面各區域的活動情況顯地比較亂,沒有規則性,另一方面區域的材料也會隨幼兒的到處更換而變換到另外的幾個不同區域中。在活動進行中,我也給予了區域活動中的幼兒及時的指導,希望在對本次活動的反思中吸取不足之處,在下次的活動中一定會考慮地更加周到,讓區域活動更加地完善。

  篇三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我們支援、鼓勵幼兒自發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表現,隨時給予一定的幫助、指導。

  我們建立區域活動常規,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自主自律能力。為了讓幼兒適應區域活動能獨立地參與,我班兩位老師和一位保育員在區域開放時間分散到各個區域進行有目的的指導,教師對幼兒每一點創造都表示欣喜,給予鼓勵,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另外,在區域指導中,我們加強區域間的配合,滲透,相互促進。不同區域雖然是相對獨立的,但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聯絡起來,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保持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