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人口問題論文範文
人口問題一直是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從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末,我們關注的主要是人口數量問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及應對策略
新中國成立至世紀之交,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實施,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年輕型過渡到成年型再轉變為老年型。1999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首次超過10%,按照國際通行標準,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老齡社會。到2015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2.22億,達到16.1%,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過兩億的國家。
問題與挑戰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五個顯著特徵:一是絕對規模大。預計老年人口2025年突破3億,2033年突破4億,2053年達到峰值4.87億,分別佔屆時亞洲老年人口的2/5,全球老年人口的1/4。二是發展速度快。2000—2050年,全球人口老齡化水平從10%提升到22%,上升12個百分點,同期中國人口老齡化水平從10%提升到34%,上升24個百分點,是世界平均速度的1.5倍。三是高齡化顯著。2050年,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將達到1億,是2010年的5倍,佔老年人口總量的22.3%,佔世界高齡老年人口總量的1/4,高齡化現象歷史上少有。四是發展不均衡。受大量中青年勞動力城鄉流動影響,本世紀農村老齡化程度將始終高於城鎮,差值最高的2033年達到13.4個百分點。社會總撫養比已經超過50%,到本世紀中葉將翻一番達到100%。屆時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要撫養70個老年人口和30個少兒人口。加之,中國老年人口長壽不健康現象突出。
與“邊富邊老”,甚至“先富後老”的發達國家不同,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序超前於經濟社會發展,屬於比較典型的“未富先老”,面臨的風險挑戰更加嚴峻。突出表現在以下“六個持續”:
一是經濟執行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人口老齡化不僅改變勞動力供給結構、提高經濟執行成本、降低國民儲蓄率和資本積累,而且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國家稅源結構、產業結構、金融市場穩定、實體經濟發展活力都將產生重要影響。預計在2015-2050年期間,全社會用於養老、醫療、照料、福利與設施方面的費用佔GDP的比例,將由7.33%增長到26.24%;如果應對不力,人口老齡化可能使我國經濟年均潛在增長率壓低約1.7個百分點。
二是代際利益矛盾持續加深。在社會發展領域,社會撫養結構的改變將深刻改變社會公共資源分配的格局。目前我國約4.5個勞動力撫養1個老年人,2035年2個勞動力撫養1個老年人,2050年將出現3個勞動力撫養2個老年人的局面,這一變化容易誘發代際利益分配矛盾和衝突,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發達國家在養老金制度改革過程中,普遍面臨提高中青年群體社保繳費負擔和降低退休老年人養老待遇的艱難抉擇。
三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難度持續增強。我國人口老齡化與城鎮化互動推進,大量農村年輕人口遷往城鎮,加速了城鎮化發展程序,緩解了城鎮老齡化壓力,給城鎮發展帶來活力,但加劇了農村老齡化程度。到40年代中後期,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將高達40%,農村居民中位年齡達到52.4歲。這將深刻影響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村發展活力,加大了統籌解決 “三農問題”的難度。
四是養老保障壓力持續增加。伴隨老年人口的大幅增長,預計我國養老金支出佔屆時GDP的比例,2020年達到7.29%,2030年達到11.98%,2050達17.79%。全國養老保險財政資金需求量佔財政收入的比例,2020年達到9%,2030年達到12.48%,2050年達到14%。在這種情況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和公共財政的兜底責任都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五是醫療衛生服務負擔持續增重。人口老齡化帶來社會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疾病經濟負擔大幅增加。預計老年人口疾病經濟負擔佔GDP的比例,2020年為2.34%,2030年為3.86%,2050年為6.38%。這將導致醫療保障和醫療衛生服務兩個體系雙雙承壓。
六是社會養老服務需求持續增長。據測算,2050年我國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將超過1億,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均比現在增長近4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將達到1億左右,比現在增長近2倍。社會養老服務需求將大幅增長,健全養老服務體系任重而道遠。
發展與機遇
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人口老齡化也給我國發展帶來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老齡化和數量的下降,在短期內有利於減緩就業壓力長期看,有利於倒逼企業尋求資本和技術對勞動力的替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老年群體消費需求迅速增加,為老齡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特別是服務性的需求剛性增加,有利於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帶動就業增長。據測算,到2020年,老年群體消費總量佔GDP比例可上升到9%-13%,到2030年進一步提升到15%-23%。三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基金、人壽保險基金等金融型養老資產的增加,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充足的長期資金供給,有利於金融產品創新,發展壯大資本經濟。四是老年人力資源增量可觀,2030年60-64歲低齡老年人口達1.16億人,佔老年人口總數31.4%,其中不乏擁有豐富知識、技術、經驗的老年人,是經濟社會發展可資利用的潛在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好這些資源,可以形成第二次人口紅利。五是農村人口老齡化使我國農村地區長期面臨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逐步緩解,人均耕地面積增加,有利於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六是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為政治參與群體,客觀上有利於國家的政局穩定。
探索中國之路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先期進入老齡社會的發達國家不同,我國同時面臨發展問題和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億萬老年群體福祉改善的雙贏。必須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努力探索出中國特色的成功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道路。
加強“一項頂層設計”:要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老齡問題已經引起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有關方面在推動具體工作中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和障礙,亟需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切實加強。人口老齡化是貫穿我國21世紀始終的基本國情。明確指出“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域性,事關億萬百姓福祉”。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確立為我國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但是從應對準備來看,無論是思想認識、制度建設,還是服務體系、老齡工作體制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的不足,整體呈現出“未備先老”局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具備了上升為基本國策的實質條件。
實施“二輪驅動”:就是要堅持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實現公益性老齡事業與營利性老齡產業協同發展。一方面,繼續發揮好政府在制定規劃、健全制度、出臺政策、引導投入、規範市場、營造環境等老齡事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能夠由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領域,特別是在老齡產業發展上,應進一步完善政策、放寬准入、加強監管,調動好、保護好各類市場主體的參與積極性,實現多元主體辦產業、多種形式促發展,不斷滿足老年人對產品和服務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做到“三個積極”:一是要積極看待老年人。把老年人看作經濟社會發展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尊重和接納老年人,形成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引導老年人繼續為社會發展做貢獻。二是要積極看待老年生活。引導全體公民積極面對老年生活,提前規劃老年生活,樂於安享老年生活,實現全生命週期的終身發展。三是積極看待人口老齡化。引導全社會既要看到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和各種挑戰,又要看到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樹立成功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最終要使當下的老年人過得舒心,中青年人對自己將來的養老放心,全體人民對人口老齡化形勢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信心。
實現“四個轉變”:一是把解決老年人群體的問題提升到解決全體公民老年期的問題上來,確保全體公民進入老年期後能夠享有更有尊嚴、更加體面的幸福生活。二是把解決單純的養老問題提升到全面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來,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全面作出安排。三是把被動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提升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導向上來,主動適應人口老齡化的客觀要求,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全域性規劃和戰略準備。四是把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提升到全面激發社會發展活力上來,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培育人力資本、擴大社會參與、創新社會管理、加強公共服務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繁榮穩定。
把握“五個關鍵”:
一是必須抓住“發展”這一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把經濟增長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和體制創新上來,同時綜合採取促進充分就業、提高大齡勞動力就業能力、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等“組合拳”,衝抵人口老齡化對我國勞動參與率和勞動生產率的負面影響,保持經濟增長潛力,實現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有效破解“未富先老”矛盾,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老齡事業提供堅實物質基礎。
二是必須抓住“保障”這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改善老年群體民生的結合點。健全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之間的責任分擔機制,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建立健全“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醫療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為全體公民進入老年期後抵禦貧困、疾病、失能三大風險提前做好制度安排,破解“未備先老”矛盾,確保發展成果更加公平、更加充分惠及廣大老年群眾。
三是必須抓住“健康”這一實現人的全面、終身發展的基礎。實施國民健康促進,推動全民醫療保障向全民健康保障轉型,增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為老服務能力,加快發展老年保健事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壽命,破解“長壽不健康”矛盾,實現低成本應對人口老齡化。
四是必須抓住“參與”這一激發老齡社會內在活力的關鍵。進一步完善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行政、部門密切配合、群團組織積極參與、上下左右協同聯動的老齡工作機制,形成老齡工作大格局,統籌動員政府、市場、社會三大部門力量共同參與發展老齡事業。拓展老年人社會參與渠道,搭建老有所為平臺,使老年人更高程度、更大範圍、更加有序地參與經濟發展和社會公益活動,推動形成老齡社會“人人蔘與、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五是必須抓住“治理”這一建設和諧老齡社會的重要保障。創新老年群體社會治理體制,統籌謀劃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三大年齡群體間的責任分擔、利益調處、資源共享和權益保障,增強代際文化融合和社會認同,提升老年群眾組織發展活力,實現家庭和睦、代際和順、社會和諧的目標。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具有統一意志、集中力量、齊心協力應對重大問題的政治優勢和經驗;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國家巨集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為我國統籌配置國內外資源,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我國是發展中大國,腹地經濟縱深大、基礎深厚,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戰略迴旋餘地很大,並且能夠汲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充分發揮後發優勢。一定能夠確保生活在中國的每一位公民年老後都能夠享有尊嚴、體面、多彩的人生。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