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百年祭閱讀答案

  貝多芬的音樂是使你清醒的音樂;而當你想獨自一個靜一會兒的時候,你就怕聽他的音樂。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貝多芬百年祭閱讀材料

  音樂的作用並不止於創造悅耳的樂式①。它還能表達感情。而貝多芬所做到的一點,也是使得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不得不把他當做一個瘋子,有時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顯示出格調不高的一點,在於他把音樂完全用作了表現心情的手段,並且完全不把設計樂式本身作為目的。不錯,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著舊的樂式;但是他加給它們以驚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產生於思想高度的那種最高的激情,使得產生於感覺的激情顯得僅僅是感官上的享受,於是他不僅打亂了舊樂式的對稱,而且常常使人聽不出在感情的風暴之下競還有什麼樣式存在著了。他的《英雄交響樂》一開始使用了一個樂式***這是從莫扎特幼年時一個前奏曲裡借來的***,跟著又用了另外幾個很漂亮的樂式;這些樂式被賦予了巨大的內在力量,所以到了樂章的中段,這些樂式就全被不客氣地打散了;於是,從只追求樂式的音樂家看來,貝多芬是發了瘋了,他丟擲了同時使用音階上所有單音的可怖的和絃。他這麼做只是因為他覺得非如此不可,而且還要求你也覺得非如此不可呢。

  以上就是貝多芬之謎的全部。他有能力設計最好的樂式;他能寫出使你終身享受不盡的美麗的樂曲;他能挑出那些最乾燥無味的旋律,把它們展開得那樣引人,使你聽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發現新東西:一句話,你可以拿所有用來形容以樂式見長的作曲家的話來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於別人之處在於他那激動人的品質,他能使我們激動,並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籠罩著我們。當柏遼茲聽到一位法國作曲家因為貝多‘芬的音樂使他聽了很不舒服而說“我愛聽能使我入睡的音樂”時,他非常生氣。貝多芬的音樂是使你清醒的音樂;而當你想獨自一個靜一會兒的時候,你就怕聽他的音樂。

  懂了這個,你就從十八世紀前進了一步,也從舊式的跳舞樂隊前進了一步***爵士樂,附帶說一句,就是貝多芬化了的老式跳舞樂隊***,不但能懂得貝多芬的音樂而且也能懂得貝多芬以後的最有深度的音樂了。***節選自《貝多芬百年祭》***

  [注]①樂式:指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

  貝多芬百年祭閱讀題目

  1.對於“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不得不把他當做一個瘋子”的原因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貝多芬有能力設計最好的樂式,但是卻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著舊的樂式。

  B.貝多芬不追求創造悅耳的樂式,而是完全以音樂為手段來表現心情。

  C.貝多芬與以樂式見長的作曲家不同,完全不把設計樂式本身作為目的。

  D.貝多芬不避諱使用舊樂式,但要在舊樂式中注入驚人的活力和激情。

  2.對於貝多芬音樂的特點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

  A.既善於使用舊樂式,又不為舊樂式所束縛。

  B.能把最乾燥無味的旋律展開得非常引人,使你常聽常新。

  C.完全沒有樂式,只是為了用音樂表現自己的心情。

  D.既善於使用樂式,更能以奔放的感情激動人心。

  3.下列對於文中有關內容所作的理解和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

  A.“與他同時的偉人”指的是當時的某些只追求樂式的有名的音樂家。

  B.“貝多芬之謎”的含義是:他能設計最好的樂式;又完全不把樂式本身作為目的。

  C.十八世紀的音樂是隻重樂式的跳舞音樂。

  D.“最有深度的音樂”指的是那些具有產生思想高度的激情的音樂。

  

  1.A

  2.D

  3.C

  【賞析指導】

  他不修邊幅,風度像“一架不聽話的蒸汽軋路機”,在權貴之間橫衝直撞,不知阿諛奉承為何物。這是從外表上表現其“唐突神靈,蔑視天地”的特點。接著文章由表及裡,開始深入到這位音樂大師的靈魂中去──他有著“純音響世界最奔騰澎湃的靈魂”,可謂“樂如其人”。貝多芬的靈魂完全融化在他的音樂創作中,而他的音樂又充分體現了他的靈魂。這個奔騰澎湃的靈魂,在作品中化為狂風怒濤般的力量,充滿驚人的活力和激情,使人激動。這裡寫其音樂還是為了寫人。第二段一開頭則以四個簡潔凝練的陳述句,突出了他與其他音樂天才不同的地方。下面兩段就緊接著通過他與莫扎特、格魯克、海頓、尤其莫扎特的對比,展示了貝多芬不同於其他音樂大師的獨特風格。17、18世紀的其他音樂大師大多謹守法度,溫文爾雅,而貝多芬在他們面前像“一頭未經馴服的熊崽子”。作者進一步揭示了這種區別的根源,那就是他們在政治態度、思想境界等方面的區別。貝多芬是穿散腿褲的激進共和主義者,而那些大師則是穿緊腿褲的宮廷音樂家,“他們之間隔著一場法國大革命”。貝多芬一生跨越了18、19兩個世紀,中間正好經歷了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貝多芬早年深受啟蒙主義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在他不少樂章中響徹著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主旋律。正因為如此,貝多芬比他的先輩們體現了更多的獨立性和民主性。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貝多芬音樂的獨創之處和對後世的影響。莫扎特及其以前的作曲家偏重創造悅耳的音樂形式,而貝多芬則“完全把音樂用作了表現心情的手段”。他賦予音樂以驚人的活力、激情以及巨大的內在力量,他的音樂是能使人激動的音樂。正因為如此,一些不理解他的人,竟用一個“瘋”字來形容他,殊不知這正是他的獨特之處。作品以反襯正,似貶實褒,收到了強烈的效果。語言的雄辯與論證的嚴密是本文說理的突出特點。文章抓住“反抗性”這一特徵,從各個側面追述了貝多芬的性格特徵和創作成就,行文有著很強的邏輯力量。同時,文章還大量運用了對比手法,使貝多芬的形象更加突出鮮明。另外,文章大量運用生動具體的描繪和比喻手法,賦予文章以形象性,並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像開頭第一句“舉拳向著咆哮的天空”,就形象化地刻畫出了貝多芬桀驁不馴的性格。其他像“軋路機”“稻草人”等比喻也同樣形象鮮明又生動風趣。學習時注意仔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