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聲和春深閱讀理解答案林斤瀾

  這篇《春聲和春深》表達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懷戀,也暗含報國之情和憧憬未來之意。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春聲和春深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春聲和春深閱讀材料

  ⑴我寫過北國的春風。記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溝裡,忽然一夜間,呼嘯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撲窗如機槍掃射,木頭樑、柱、椽、檁“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蟲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節作響…… 天亮起來一看,冰雪依舊,只是趴下來點貼近地皮。

  ⑵春風告退。忽又從千里外,從沙漠,從戈壁起跑,跨欄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嶺,踢蹬起黃沙黃土,高天朦朧,太陽淡化……這樣一而再三,麥苗才吐青,冰雪也還在角落裡、背陰裡、窪裡坎裡齜著白牙。

  ⑶我服了。後來也愛了。說到愛,我又是江南水鄉出身,那裡的春風叫歷代詩人寫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寫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皺一池春水”的“吹皺”二字,都是千古贊為絕活,咱還嚕嗦什麼呢,說到愛,卻又是一番天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極好的詩句,不過我不愛。“隨”字好,江南水鄉的春風和春雨,是緊相隨的,“潛”字好,“潤”字好,“細”字更好,風也細雨也細也。但“無聲”二字惹翻了我的愛心。

  ⑷我久居北國,有個弟弟久居北大荒。我們壯年時都不大思鄉,儼然四海為家了。有回我問他,有沒有偶然心動,念及家鄉的時候?他思索。

  ⑸我追問好比說一剎那?他說有。有時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處,忽聽屋頂“瓦背”陣雨掃過——沙、沙、沙……江南絕無炕,北大荒沒有“瓦背”,有雨也不會“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風春雨了,你說你沒有思鄉,那是故鄉思念你了。你這個遊子不但不知身在何處,還不知道童年永不離身。

  ⑹我耳朵裡不大出現弟弟的“沙沙”聲,現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蘇蘇蘇”。江岸“綠”,是蘇蘇“綠”的。春草“生”時,春風“吹皺”時,“隨”時“潛”時“潤”時,都必定蘇蘇響。好好聽吧,幼苗拔節,童年拔長,那也是蘇蘇響著拔上來的。那是故鄉故土的呼叫。

  ⑺這是春聲。

  ⑻北京俗話說:“春脖子短”。意思還是“春短”,中間加個“脖子”,妙!楊樹剛上葉子,柳樹剛吐絮,桃花“暄”,杏花“舊”,都才看見就暴熱起來了。

  ⑼我問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麼樣?他立刻回答很長,長到過不完的樣子。虧他說得出來,只一個長字。故鄉的遙遠,童年的朦朧,春天的深沉,無意過篩過籮卻過了,無心淘洗也夢遊一般澄清提純了。只落下一個字:長。我疑心這一長字是思鄉的單相思,不一定實際。寫信去問一位蟄居家鄉的小夥伴,他在做機修生活。回信來了,說只覺得做生活手冷,快點熱起來好。可見實際長還是長的。手冷希望快點熱起來,那是一個老手藝人的話。

  ⑽少年時候我們沒有這種想法,那手總是熱的。“大地春如海,男兒國是家,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那時候我們喜歡這樣的詩。現在敢說經歷了滄海桑田,細細想來敢說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長,才包羅永珍,一個浪花冷一個浪花熱,這個手冷那個手熱,都不過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詩裡文裡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實這個“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說的“長”字吧,不過也還有不同。

  ⑾少年時正是戰爭歲月,我在鄉下跑來跑去。花花草草沒人管,沒有人理。淡淡的陽光,濛濛的細雨。陽光只管照,細雨只管下,誰也不理誰,忽然,山坡上映山紅開了,人走不到的石頭巖上開了,人走來走去踩得稀爛的黃泥路邊也開了,牛羊吃草的坡上開了,水泥墳圈石頭墳壇那裡拱著水泥拱著石頭開了。江南也有大晴天,單薄的映山紅當天發乾,再晒一天,減色。晒上三天,山上殘紅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細雨,不等陽光收走,自會濛濛一片。映山紅一掛上針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來了。時雨時晴,同時雨同時晴,晴雨沒有休時,映山紅沒有休日。這是長了。

  ⑿在艱難的歲月,我在北國風沙裡,遇上個外國風景油畫展。我沒有多少興趣,匆匆一走而過。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畫灰濛濛,細雨看不見,可又撲面。一道漫坡,坡頭一圈矮矮圍牆,牆裡有些石頭堆。坡下邊有兩頭牛,邊吃草邊瞌睡,牛毛上當掛著針尖水珠,要不,怎麼朦朦朧朧。我在草地上找紅色,也朦朧似有似無,我認定是有,還是映山紅。

  ⒀我看見了少年時代,看見了“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看見了老手藝人,手冷望天。在艱難的風沙裡,忽然看見了想也想不起來的故鄉的春天,又朦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這是春深了。

  春聲和春深閱讀題目

  13.對本文分析錯誤的兩項是*** ******5分***

  A.擬聲詞“蘇蘇蘇”和“沙沙沙”的不同表明作者與弟弟對故鄉的記憶或懷念的不同。

  B.作者對“潤物細無聲”的欣賞為下文描述春聲作了感情的鋪墊。

  C.作品敘述楊柳桃杏時暗含時光的流動,表現北京“春脖子短”。

  D.“春長”和“春深”一動一靜彼此呼應,銜接巧妙而且結構嚴謹。

  E.本文結尾意味深長,空谷迴音中留給讀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間。

  14.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映山紅的。***4分***

  15.作者從“春聲”寫到“春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春聲和春深閱讀答案

  13.***5分***BD

  解析: A項正確,原文是“他說有。有時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處,忽聽屋頂“瓦背”陣雨掃過――沙、沙、沙……”“我耳朵裡不大出現弟弟的“沙沙”聲,現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蘇蘇蘇”。B項錯,此處的“欣賞”是讚賞的意思,那麼,與原文“惹翻了我的愛心”、“不過我不愛”等表述不符,也沒有“為下文描述春聲作了感情的鋪墊”的作用。C項正確,原文是:妙!楊樹剛上葉子,柳樹剛吐絮,桃花“暄”,杏花“舊”,都才看見就暴熱起來了。D 項錯,不存在“一動一靜”,混淆點在如何理解文學作品中的“動、靜”,“彼此呼應,銜接巧妙而且結構嚴謹”自然更沒有根據了。E項正確,這種空泛的評價對一篇散文來說總歸是正確的。

  14.***4分***空間上,作者選取多個地點,強調無論何處映山紅都能綻放著;時間上,作者寫出了映山紅從盛到衰,再到盛開的多次反覆的過程,突出映山紅開放時間之長

  解析:回答本題,關鍵要有一定的歸納、概括能力。 “│”前後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角度來描寫映山紅。現在要回答“是怎樣描寫”的,即方法、手段。空間角度,主要是列舉了一些地點;時間角度,主要是抓住“當天發乾”、“殘”、“全副精神又出來了”、“雨沒有休時,映山紅沒有休日”的特點。再歸納,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5.***3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懷戀,也暗含報國之情和憧憬未來之意。***一點兩2分,兩點3分***

  解析:在寫“春聲”的時候,主要表達思鄉的情感。當然,人所謂的思鄉許多時候思的是童年的生活,所以自然也有對少年生活的懷念。到了“春深”,就很複雜了。除了這些外,還有“大地春如海,男兒國是家,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的報國之情。還有映山紅的“雨沒有休時,映山紅沒有休日”體現的生命力以及暗含的對未來懷著的希望、憧憬。這種憧憬還表現在“手冷希望快點熱起來”、“手冷望天”等處。

  對散文情感的把握關鍵在於對文章“散”出來的那些內容的理解,說到底還是在於對散文特點的真正認識。在從頭到尾的閱讀流程中,我們要時時留意作者隨著思路的展開情感是如何調整——變化、深化、昇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