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早醒的桃花閱讀題答案

  桃花雖沒有牡丹的美豔動人,沒有玫瑰的嫵媚,沒有臘梅的迎寒怒放,但它卻能為人除去疲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朵早醒的桃花》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歡迎大家參閱。

  《一朵早醒的桃花》閱讀原文

  ⑴殘冬季節,世界頹敗了,天地間亮麗的色彩全都熄滅。

  ⑵小院裡那株矮小的桃樹落盡了葉子,蒼黑的裸枝守著它醜陋的疤痕,傴僂在荒穢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⑶我想念一朵小花。

  ⑷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經開放在這株樹的一根枝條上,灼灼的顏色將我照亮。至今它那輕柔的枝條還拂動我的記憶,使我舒暢難禁。

  ⑸那時末空正陰鬱。這座被世界遺忘的小院,守著一隅凍土冬眠,白晝和夜晚同樣的寂寥,沒有色彩,沒有生命的訊息。

  ⑹而這朵花卻驟然開放了,它獨自立在枝頭,大膽地舒展那嬌小的花瓣,暢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顏色,露出新鮮的淺笑,這死寂的世界頓時洋溢著生氣。它張開純真的眼睛,看這寥落的小院,看滿院的穢土和殘枝敗葉,看那白寂的牆和蒼灰的樓房,它的眼色越過蕭索的棚欄,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⑺高邈的天空連同它覆蓋下的萬物冰冷地斜睨它,這朵早開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輕、太微弱了。

  ⑻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紅自己,紅得那麼深,那麼濃豔,那麼沉醉,無忌無諱地紅,不掩不遮地紅,在天邊灰暗的背景上孤獨地燦爛。

  ⑼它就在這一根醜陋的枝條上,獨自營造著春天,充實它絢爛的年華,享受它美麗的生命。

  ⑽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悅,笑出聲來,聲音是那麼甜柔新鮮,昏夢的枝條和上下的根鬚都聽到它這無所不在的聲音。於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動、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開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團團的花,佔領了所有的枝條。這些追隨者,摹仿它的顏色和姿態,擁有和分享著春天。

  ⑾於是引來一陣陣和暖的風,在它們的花瓣上親暱地撫摸,把它們美豔的故事,四處張揚。於招來一滴滴露珠,依偎著它們的嬌靨旋舞虹彩,於是引來一群群異鄉的蜜蜂,圍繞它們嚶嚶飛鳴,傾聽那些甜密的銷魂的訴說。

  ⑿觀賞者們群集而至,他們從灰袍中伸出頭來,讚美說: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覺者,領風騷的佳麗,真是三春第一紅,百卉第一香啊!

  ⒀但那朵最早開放的小花此刻卻隱沒了,人們不認識它,不知它寄託在那個位置。那朵站得離高的花不是它,那朵開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顆曾經被它染紅的露珠,那隻曾經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記得它。

  ⒁在這世界的一個季節裡,它開放過一陣,最先孤獨地紅過、香過、美麗過,它自己也沒留下記憶,就消逝了。

  ⒂為此,我悼念它,這朵早醒的小花。

  《一朵早醒的桃花》閱讀題目

  1、文中最能概括“早醒的桃花”的形象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醒的桃花”的“早醒”有什麼意義:請從三方面來回答。

  3、“早醒的桃花”和“孤獨”表現在哪裡?

  4、“天空連同它覆蓋下的萬物”為什麼“冰冷地斜睨”早醒的桃花?“毫不羞怯”表現了桃花怎樣的精神?

  5、“它獨自站在枝頭”“獨自營造著春天”,“露出新鮮的淺笑”,“聲音那麼甜柔新鮮”等句中反覆用了“獨自”和“新鮮”,請回答:

  ***1***“獨自”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

  ***2***“新鮮”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6、文中多次寫到了環境,請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二段的作用是什麼?

  ***2***第五段的作用是什麼?

  ***3***第六段寫桃花“張開純真的眼睛”看外界,視覺是怎樣變化的?

  7、根據第十至第十四段內容,選定一個方面說明自己對有關內容的理解。

  《一朵早醒的桃花》閱讀答案

  1、早醒燦爛孤獨***或:生命的先覺者***

  2、***1***獨自營造春天,生命年華絢爛美麗。***2***使死寂的世界頓時溢滿了生氣。***3***追隨者摹仿它,擁有和分享春天。

  3、***1***最早開放時,獨自忍受無邊灰暗的背景。***2***群花開放時,大家不認識它,不記得它。

  4、***1***無力改變沒有色彩,沒有生命的訊息的世界。***2***勇敢、執著、自信、樂觀。

  5、***1***桃花開放時,既是孤獨寂寞的,又是獨立無畏地開拓的。***2***起強調突出作用,表現桃花旺盛的生命活動,與死寂的世界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其營造春天,喚醒生命的作用。

  6、***1***渲染環境的頹敗景象,引起對桃花的懷念。***2***表現環境的寂寥冷落,為桃花設定背景,為寫其驟然開往作鋪墊。***3***由近及遠,由下而上***由點到面,由封閉到開放***

  7、可以從下面選定一個角度,簡述個人理解。***1***由十、十一段,讚揚桃花早醒,喚醒群花的先覺精神。***2***由十二、十三段,評述人們評價看待早醒的花與群花的態度。***3***由早醒的花與群花所遭受的不同看待,評說命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