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主要知識點歸納

  地理是一門十分考驗學生記憶力的科目,學會歸納整理知識點很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文

  1、人口遷移:人口移動的一種形式,是指人們變更定居點的空間流動行為。根據人口遷移空間範圍的不同,人口遷移可以分為1國際遷移:是指一個國家的居民進入另一個國家定居的現象;2國內遷移:是指一個國家內部的居民從一個行政區進入另一個行政區定居的現象。由於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城市化和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因而,由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是發達國家歷史上和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型別。

  2、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推拉理論

  1自然生態因素:氣候、土壤、水和礦產資源、自然災害等等

  2經濟因素: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經濟發展、城市化、區域開發、大型工程建設等是引起人口遷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經濟落後地區遷出率高,而發達地區遷入率較高。

  3政治因素:國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戰爭戰爭難民等

  4社會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種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發展常常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處於互不適應的狀態,這種人地關係的不協調,導致了人口的遷移。

  3、世界和我國人口遷移的現狀及圖示

  世界人口遷移的現狀:由發展中國家遷移到發達國家、從貧窮落後國家到富裕國家;從人口稠密國家到人口稀少的國家。

  我國人口遷移的現狀:總體表現為從農村到城市和工礦區、從內地到沿海地區、從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主要人口流出省區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區是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等。原因:以務工和經商為主,多為自發性遷移。

  :氣候

  1.氣溫的垂直分佈: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2.氣溫的水平分佈:

  ①緯度分佈:氣溫都從低緯向兩極遞減:在南北半球上,無論7月或1月,這是一般規律,∵低緯地區獲得太陽輻射能量多,氣溫就高;高緯地區獲得太陽輻射能量少,氣溫就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佈: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南半球的等溫線比北半球平直:說明:南半球同緯度地區氣溫變化不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廣闊得多。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北半球同一緯度上,一月等溫線向南低緯凸出,海洋上則向北高緯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緯度上,冬季大陸氣溫比海洋低,夏季大陸氣溫比海洋高。

  【記法】:一陸南凸;高高低低。

  ④7月世界最熱在北緯20°-30°的沙漠地區。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亞。世界最低溫在南極洲大陸上。

  :交通

  1.港口建設的區位因素:

  1自然條件:

  ①地理位置: 如果是河海港要點明其河海兼備的區位優勢如果臨河點明淡水資源充足;

  ②水域條件航行和停泊條件:港闊水深,背風避浪,無冰期;

  ③陸域條件即築港條件:地勢平坦開闊,利於港口基礎設施的平面佈置。

  2社會經濟條件:

  ①經濟腹地廣闊;②以城市為依託;③陸上交通便捷,利於貨物的集散。

  3解題注意:

  ①河港要佈局在河寬水深侵蝕岸一側的凹岸;

  ②海港要佈局在水深等高線密集處、泥沙淤積少、風浪小、地形平坦處。

  2.商業中心區位選擇:

  1市場最優原則,要求位於城市的幾何中心;

  2交通最優原則,要求位於市區環行路邊緣或市區邊緣的高速公路沿線。

  :環境

  1.溫室效應

  1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2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3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佈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4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

  2.綠化的環境效益:

  1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淨化空氣;

  2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3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菸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汙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