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學期地理主要知識點

  地理學的研究物件是地球表面,關於地球表面的屬性和特徵的資料主要來自於野外考察。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全球大致可劃分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2、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來描述天氣。

  3、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第一,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裡的大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第二,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4、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5、氣溫是大氣冷熱的程度;風向是風的來向,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6、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為0,表示肯定“無雨”。

  7、在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

  8、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汙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汙染指數來表示。

  9、空氣質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有的時候,人類活動的影響尤為重要。

  10、按汙染指數的高低,空氣質量一般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和五級,它們對應的空氣質量狀況分別是優、良、輕度汙染、中度汙染和重度汙染。

  ***二***

  1、一天中不同時間氣溫的平均數,就是日平均氣溫。

  2、對氣溫的觀測,一般是在一天中北京時間8時、14時、20時、2時進行4次。

  3、氣象臺觀測和記錄的氣溫,是用放在百葉箱裡的溫度計測得的,單位記做“℃”。

  4、以一天為週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的日變化;以一年為週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年變化。

  5、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氣溫日較差;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

  6、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7、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8、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佈。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

  9、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10、當等溫線呈封閉形狀時,如果中心氣溫比周圍氣溫低,表示這裡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三***

  1、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叫半島;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2、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按面積由大至小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3、世界四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是北美洲的格陵蘭島,面積最大的半島是亞洲的阿拉伯半島。

  5、亞洲與歐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爾其海峽為界;亞洲與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亞洲與北美洲以白令海峽為界;北美洲與南美洲是以巴拿馬運河為界。

  6、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7、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國”,全國約1/4的陸地低於海平面。

  8、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其在此假說中提出的地球“活動論”觀點,後來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並且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9、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10、板塊運動學說認為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等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