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贊閱讀答案

  我凝望著這青青的蘆葦,沉思遐想:任何一個人必有所長,只要各盡其才,對人類就有貢獻;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為人民而獻身,發出自己的光和熱,就應受到讚揚。我願作這綠色海洋中的一根小小的蘆葦……下面由小編整理關於蘆葦讚的閱讀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蘆葦贊閱讀材料

  沒有到過白洋澱的人,總以為白洋澱就是白茫茫的一片。

  其實不然,如果站在澱邊,根本看不到連成一片的水面,而是一個葦塘連著另一個葦塘,整個白洋澱就是一個莽莽蒼蒼的蘆葦世界。只有搖著船兒,進入蘆葦蕩的深處,才能看到一個個大小不同的澱子,碧藍碧藍的,波光瀲灩。這許許多多的澱子,還有那縱橫交錯的壕溝、港汊都隱沒在這奇妙浩瀚的蘆葦海洋裡。

  看著這千里“綠野”,你會覺得它像南方層層疊疊的甘蔗田,又像北方遼闊的草原;像茂密的叢林,又像蔚藍的大海。它時而靜穆如山嶽,那樣清幽神祕;時而翻起萬頃綠浪,發出陣陣的濤聲,那樣聲勢浩大。這浩如煙海的蘆葦蕩,是絕妙的青紗帳,是曾經威震全國的雁翎隊的故鄉!

  古往今來□鮮花□芳草□青松□翠竹□綠楊□垂柳□曾經扣動過多少詩人和畫家的心靈□用絢麗色彩給它們濃妝淡抹□用優美的詩句把它們謳歌頌揚□而蘆葦□往往很少被注意和重視□常常只被當作某種風景的點綴而出現在畫圖和詩文裡□其實□這平平凡凡□樸實無華的蘆葦□是很值得人們讚美的□

  盛夏時節,每根蘆葦,從稈到葉都是鮮綠鮮綠的,翠得閃閃發亮,嫩得每片葉子都要滴出水來。它們臨風搖動,婀娜多姿,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根蘆葦,應該說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無力的,被大風一吹便很容易折斷。也許蘆葦深知自身這個弱點吧,它從來不會單獨存在,總是叢集而生,聚眾而長。只要有蘆葦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成林似海,蓬蓬勃勃。風吹不斷,浪打不倒,在任何環境中也是從容挺立,不折不彎,掀起千重浪,喧騰澎湃。這時候,你一點也不會覺得蘆葦弱小,給人留下的是眾志成城,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

  蘆葦,是白洋澱的一大寶,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它曾經是抗日英雄兒女的天然屏障。作為野生植物,它又是人們生活的一種來源,世世代代,養育著成千上萬人。它易生易長,即使每年冬天全部砍光葦子,只要第二年春天的一陣春風,幾場春雨,它就又會發筍冒尖,長出新的蘆葦。

  蘆葦,雖然不能在高樓大廈作柱為樑,但在廣大鄉村,卻是建房必不可少的建築材料;它雖然不像金石那樣堅硬,萬古不朽,但它願粉身碎骨,變成紙漿,化為潔白柔美的紙張來;它能變作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用具,就連那些葦梢碎葉,也勇於投入爐灶,用生命的火焰,為人們驅寒取暖,燒火做飯,全部化為光和熱……

  我凝望著這青青的蘆葦,沉思遐想:任何一個人必有所長,只要各盡其才,對人類就有貢獻;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為人民而獻身,發出自己的光和熱,就應受到讚揚。我願作這綠色海洋中的一根小小的蘆葦……

  蘆葦贊閱讀題目

  1.文章第①段先用一組_________句,盛讚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為了引出描寫的物件_________,這組句子在這裡起了_________作用。

  2.文中“迷醉”一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③兩段是從________入手描寫________,運用一系列比喻,以濃墨重彩,從不同角度描寫和讚美白洋澱蘆葦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4.文章結尾的第⑧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尾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結尾說:“我呵,我也願作這綠色海洋中一根小小的蘆葦……”假如你當時也在場“凝望著這青青的蘆葦”,你有何感想?請談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排比 莽莽的原始森林 廣袤的大草原 滔滔的大海 蘆葦 烘托

  2.是文章的文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3.整體 蘆葦蕩 莽莽蒼蒼 奇妙浩瀚 清幽神祕 聲勢浩大

  4.結尾段由蘆葦自然聯想到人,用議論的表達方式提示了蘆葦的象徵意義。

  5.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

  6.開放性命題,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