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人教版歷史選修一學習的內容,那麼知識點你掌握了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歷史選修一知識點:梭倫改革

貴族政治與社會動盪 雅典地理 位置 雅典位於希臘阿提卡半島,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有小塊平原
物產 盛產葡萄、橄欖、優質陶土和大理石
荷馬時代 社會
組成
在“荷馬時代”(B.C.11-B.C.9世紀)阿提卡地區有4個部落,每個部落包括3個胞族,每個胞族又有30個氏族。
狀況 部落和氏族之間長期紛爭不休。
城邦雛形 時間 B.C.9- B.C.8世紀
標誌 設立以雅典為中心的中央議事會和行政機構
成員 社會成員有貴族和平民(平民包括農民和手工業者)
貴族政治 時間 B.C.8- B.C.6世紀,雅典城邦貴族與平民的矛盾十分尖銳
政治 貴族佔據首席執政官等重要職位,把持作為最高決策機關、監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的長老會議,架空作為最高權力機關的公民大會。
經濟 貴族通過高利貸、土地兼併盤剝平民,許多平民成為“六一漢”,直至全家淪為債務奴隸。
平民暴動 暴動 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暴動,一度佔領衛城,給貴族統治敲響了警鐘。
影響 雅典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將習慣法編訂為成文法。但統治政策的區域性調整不可能緩和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機必須進行真正的社會政治改革。
工商業發展 前提 公元前8世紀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農業生產力(穀物生產和經濟作物)大為提高。
表現 手工業:木器加工、紡織和製革得到發展
造船業:出現三層槳座、200人划槳的遠航大船
商業貿易:葡萄酒、橄欖油、陶瓶、陶罐熱銷地中海沿岸
影響 形成工商業奴隸主階層,“海岸派”和“山地派”展開了反對貴族專權,要求分享政治權利的鬥爭。
首席執政官梭倫 執政 薩拉米斯島的喪失──“諷詩人事件”──收復薩拉米斯島──當選為首席執政官
開始 公元前594年,梭倫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權力,進行改革。
社會階層 派別 社會成員 來歷 政治主張
“平原派” 貴族 佔有平原地區的大片沃土 維護貴族寡頭政治,鞏固既得利益
“山地派” 下層平民 大都住在山區 實行激進的民主政治,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
“海岸派” 工商業者 一般住在沿海地區 關注發展海外貿易,掠奪外邦奴隸與財產;
實行溫和改革,分享政治權利
頒佈“解負令” 概念 “負”指的就是債務,“解負令”就是廢除債務的法令。
內容 ①廢除所有債務,禁止借貸以人身作抵押;
②釋放因欠債而賣身為奴隸的公民;
③贖回因欠債而被賣到外邦為奴隸的公民;
④廢除“六一漢”制度,因債務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歸還原主。
⑤規定佔有土地的最高限額,防止貴族任意兼併土地。
⑥制定“遺囑法”,杜絕貴族任意侵佔平民的財產。
⑦為了減輕貴族的強烈反抗,穩定社會秩序,允許貴族保留祖傳地產。
結果 ①改革使貴族兼併土地受到制約,逐漸失去擴充套件勢力的基礎;
②解除了債務奴隸制對平民的威脅,擴大了公民的基礎,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須具備的公民群體;
③非債務奴隸越來越成為奴役的物件,雅典奴隸來源於奴隸市場、海外掠奪或戰俘;
④雅典積極向外掠奪奴隸,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隸的道路。
確立財產等級制度 政策 把雅典公民按財產劃分為四個等級。財產越多,等級越高,享受的權力就越大,應盡的義務也越多。
具體規定 第一等級 可擔任一切官職 提供騎兵,自備軍備、軍裝和馬匹 城邦所有的公用開支,也隨等級高低增減。
第二等級 可擔任除司庫以外的高階官職
第三等級 可出任低階官職 提供重灌步兵,自備軍械和軍裝。
第四等級 無權擔任公職,只有選舉權。 提供輕裝步兵或一般水手,只帶棍棒。
評價 侷限性 財產等級制度改革並未實現真正的平等。
進步性 打破了貴族依據世襲特權壟斷政權的局面,為工商業奴隸主開闢了參政議政的途徑,也使下層平民獲得了一定的公民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改革國家權力機構 內容 職權 產生方法 意義
恢復公民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有權決定戰爭、媾和等國家大事,有權選舉國家公職人員。 包含第四等級在內的所有公民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 提高了公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削弱了長老會議的權力 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公民參與國家事務的權利
組成“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常設機構 為公民大會擬訂議程,預審提案,準備決議 從雅典最初四個部落前三個等級公民中各選100人組成 實際上執掌最高統治權
設立公民陪審法庭作為最高司法機關 有權審查任何訴訟案件、甚至起訴已經判決的案件。 陪審員從各個等級的公民中抽籤產生 打破了貴族對司法審判權的壟斷
廢除嚴刑峻法,制訂新法律 規定除殺人罪外其他罪犯都不得處以死刑,任何公民皆有權提出控告
禁止買賣婚姻,保護寡婦和孤兒,等等
鼓勵發展農工商業 目的 擴大下層平民的就業機會,壯大雅典城邦的實力。
措施 農業 改進水渠灌溉系統,提倡種植經濟作物;
禁止糧食出口,抑制糧食漲價,保障平民生活穩定。
手工業 雅典公民必須讓兒子學會一門手藝;吸引有技術的外國人遷居雅典。
商業 鼓勵經濟作物和手工業產品出口。
其他 改革幣制和度量衡;確定私有制,承認財產繼承自由的原則;
倡導節儉,抑制奢侈浪費;懲罰遊手好閒之徒。
意義 大大推動了雅典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背景 雅典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十分尖銳,必須進行政治改革;
隨著經濟發展,工商業奴隸主聯合下層平民展開了反對貴族專權,要求分享政治權利的鬥爭;
梭倫指揮軍隊奪回薩拉米斯島,樹立崇高威望,走上政治舞臺;
公元前594年,雅典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再度激化,梭倫當選為首席執政官,進行改革。
內容 廢除債務奴隸制;確立財產等級制度;
改革國家權力機構;鼓勵發展農工商業
梭倫出走與僭主政治的建立 梭倫出走 背景 改革未能消除貴族與平民的根本矛盾,梭倫成為矛盾的焦點。
梭倫拒絕在雅典建立僭主政治,決定放棄權力,出國漫遊。
出走 梭倫到埃及、塞普勒斯、小亞細亞等地漫遊。
僭主政治建立 背景 梭倫出走後,雅典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平原派企圖恢復舊秩序;
山地派要求推進改革;
海岸派擁護改革,但希望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消除紛爭。
建立 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圖奪取政權,建立僭主政治。
政策 保護了梭倫改革的重要成果;
繼續採取措施,打擊貴族勢力,提高平民的經濟地位,發展工商業。
影響 雅典建立的僭主政治事實上保護了梭倫改革的成果,繼續推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經濟意義 梭倫改革為雅典城邦的振興與富強開闢了道路,促進了農工商業的發展,使雅典很快成為古代希臘最繁榮的工商業城邦。
政治意義 梭倫改革動搖了貴族專制統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
民主政治
最終確立
梭倫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 奠基
克里斯梯尼改革進一步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確立
伯利克里的改革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終確立。 繁榮
梭倫改革的
歷史侷限
原因 梭倫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矛盾,穩定雅典的社會秩序。因此他主要扮演了“調停者”的角色,很多改革措施都帶有“折中”色彩,改革不可避免的帶有歷史侷限性。
表現 梭倫確立財產等級制度:第一、第二等級佔據絕對優勢,下層公民沒有充分的參政議政權利。
貴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權利和擁有世襲土地,氏族制度的殘餘仍得以存續。
貴族對權勢削弱不滿,平民要求推進改革,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人教版歷史選修一知識點:商鞅變法

  背景:

  1經濟: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和奴隸主貴族矛盾深刻,紛紛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階級統治;

  3政治:諸國爭霸,兼併富國強兵的需要;

  4理論:法家理論初步形成,要求改革變法加強集權;

  5直接:秦孝公的支援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

  富國強兵,爭霸天下。

  性質:

  地主階級的封建化改革。

  內容:

  經濟上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井田,開阡陌;

  政治上廢特權,行軍功受爵,廢分封,行縣制;

  思想上燔詩書而明法令,加強思想控制;

  社會上令民為拾伍,實行連坐;

  全方位地廢除了奴隸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確立了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

  評價:

  積極:

  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特權,促進封建經濟發展;

  加強新興地主階級中央集權;

  使秦國強盛起來,為統一六國奠定基礎。

  消極:

  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世有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