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後自我評價

  英語教師通過課後的自我評價,可以發現自己教學的問題,方便老師提升自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英語課課後老師的自我評價,希望你會喜歡。

  篇1

  前不久,學區組織各科教師錄製了常態課,我們英語組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不僅總結出了很多好的做法,還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也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不足之處:

  1、教師發音不準,課上使用英語少。

  2、教師講的多,學生練的少,沒有充分利用電教手段。

  3、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口語交際能力差。

  4、教師工作量繁重,常常會顧此失彼。

  小學英語師資嚴重匱乏,英語教師工作量過重。每個英語老師任教3-4個班,周課時15-20節,並且要跨3-4個年級,班容量一般都在50人以上。設想這種狀態下的教學如何談質量?殊不知英語教師要忙於應付每天的日常工作:自制卡片、教具、大量的練習冊批改等工作,還能剩多少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學生?還能有多少時間去反思自己的教學?班容量如此之大嚴重影響了英語活動的開展,限制了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幾乎每一位教師要教300人以上,課後的補差工作又從何下手?

  5、學生缺乏吃苦精神,學習興趣不能持久。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我們始終感到熱鬧有餘,但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初學英語感到很有趣,學生的求知慾旺盛,靠機械的記憶還可應付,但久而久之,單詞越學越多,學生又得記讀音,又得記拼寫,還得背句型。有的同學顧此失彼,由學不會到不願意學,失去了興趣,放棄了英語學習。究其原因,學生缺乏吃苦精神,他們只對遊戲活動感興趣,只要老師布臵背單詞、讀課文、聽錄音等任務時,學生的熱情就蕩然無存。英語學習本來就無什麼捷徑可走,要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就得死記硬背,可學生缺乏持之以恆的毅力。

  6、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交際運用練習時,沒有資訊差,導致交際活動在不真實的語境中進行,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會運用。

  所謂資訊差是人們在對事物或人瞭解、知曉的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和人之

  間進行談話交流,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談話雙方之間存在資訊差,彼此都想了解對方的資訊,從而產生了交流的願望和想法。英語教學也一樣,要想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交流,就必須在會話雙方之間製造資訊差,使他們之間產生想從對方瞭解有關資訊的迫切願望的需求,產生開口講英語的動機。有了資訊差,他們之間的交流才是在真實語境中進行的有意義的交流,這樣,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

  二、努力方向:

  1、培養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聽著那些嘰裡咕嚕的英語,看著那些蝌蚪隊的文字,常常被深深的吸引住,這是英語本身的外在特點吸引了他們,讓他們好奇、興奮。人微言輕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遊戲、競賽、繪畫、唱歌等。這些活動不但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引發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直接反饋,有利於化難為易,從而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運用知識,主動探索,從而發展創造性思維。

  2、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提高,語言是練會的,而不是學會的。因此,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儘可能多的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千方百計地創設各種語言情境,從而大大加深學生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和運用。

  3、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不斷的學習英語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還要努力提高自已運用電教手段的能力。隨時著教學環境的不斷改善,“一枝粉筆,一塊黑板”的時代已經過去,投影、幻燈、錄影、電腦等被廣泛運用於課堂教學,這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達不到運用自如的地步,那麼,對於這些絕好的現代教育設施來說,無疑是一種浪費。

  篇2

  1. 看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否激發起來了。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奠基石,興趣就好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中所設計的唱英語歌曲,做英語遊戲,講英語故事,表演英語課本短劇等都是激發興趣的一個良好的手段,評價英語課堂教學就是要看學生是否對學習英語有濃厚的興趣,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只有感興趣了,才會產生學習的慾望和動力。

  2.看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

  教師在進行備課時一定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儘可能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選用一些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圖片和卡片及一些好的音像教學裝置,儘量創設一種接近真實生活的交際情景,儘量給學生多提供創設語言實踐的機會,例如:

  Boys and girls, teams , groups , pairs 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興趣參與和實踐。在活動中主動思維,在活動中大膽創新,使學生的潛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3.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學得和習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的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上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求知慾望強,探索學習興趣濃。教師應教會他們查字典,使用學習工具書的方法,培養自己閱讀英語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會自己找出重點,難點,學會自己用英語提問題,學會自我調控,自我評價。

  4.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情感交流

  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儘量提供一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的材料。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學生在情感的交流中不知不覺的學習英語,應用英語,提高英語的口語交際能力。

  5、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學習與合作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空間。自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培養學生獨立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有助於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強者幫助弱者,互幫互學,更有利於形成一種良好的團隊精神,使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得到更好的體現。

  6.看教師如何把“教法”轉變成學生的“學法”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與“以人為本”是不象吻合的。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己感悟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把“教法”轉變成學生的“學法”,有助於學生把握學習的方向,提高學習效率。

  7.看教師如何傳遞文化資訊及人文內容

  語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有針對性的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範等。使學生粗略瞭解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8.看教師在教學中是否正確運用了評價手段

  教師在英語課堂上是否正確的運用了評價手段,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提高積極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只要能大聲的開口說英語就應獎勵,雖然獎勵是微不足道的,足以讓他們興奮不已。小學中、高年級中表現比較出色的,教師可用英語以語言的形式加意表揚和讚美,對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特別的關注,鼓勵他們開口大膽的說,即使在說的過程中有錯誤也不要橫加指責,應採取包容的態度,保護他們的積極性,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獲得成就感的最好體現。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