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願技巧

  掌握一些填報高考志願的技巧,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都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學習!

  :專業“冷”與“熱”

  何為“熱門專業”?今年到底哪些專業是“熱門專業”?我想誰都不好一下子回答這個問題。高考志願中專業的“冷”與“熱”是相對的,而且任何一個專業的冷熱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方面,從全域性來看,一個專業近來社會需求大了,就業形勢好了,通用性強,報考的人數多了,分數也就高了,也就相對“熱”起來了。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不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的不斷變化,專業的冷熱也在隨之變化,今年的“熱門專業”到畢業的時候不一定就很搶手,今年的“冷門專業”未必將來的就業還是“冷門”。另一方面,從區域性來看,所謂“冷”與“熱”,同一專業在不同學校的冷熱程度應該有所區別,因為不同的學校其學科設定、辦學特色各有不同,這也導致了不同學校的不同專業發展不可能完全相同。

  那麼,是不是錄取分數高的專業就是“熱門專業”,我想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對於一所高校來說,影響專業錄取分數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裡有專業計劃及其分佈的影響,有社會對該專業需求的影響,有報考考生分數分佈的影響,但更多的應該還是這個專業自身的綜合實力對考生的吸引。譬如中國礦業大學的採礦工程和安全工程專業,雖然這兩個專業將來的就業條件有點艱苦,但每年在各省***區、市***的錄取分數都很高。尤其是採礦工程專業,一方面是就業形勢的確不錯,但更多的還是專業自身的綜合實力,這兩個專業在教育部2012年的專業評估中都位居全國第一,2015年隨著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巨集觀調控,這類專業的報考熱度就會急劇下降。

  相對來說,有“熱門”就有“冷門”,估計那些應用面相對較窄、就業形勢稍微不好、或是學習難度稍大的專業,大部分的考生都是不願意青睞的,這樣填報的考生就會少些,分數線也相應較低,在錄取中,可能就需要調劑其他專業志願的考生進來。但這不代表某校這個專業就不好,實力就弱。所以考生即便是在沒有滿足專業志願的時候被調劑到所謂的“冷門”專業,也不要氣餒,說不定你撿了個便宜。

  關於“冷”“熱”專業的選擇,建議考生要進行細緻的自我剖析,全面瞭解自身的興趣愛好、挖掘特長和潛質,把握能力和實力,並根據國家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科學做出判斷,結合自己的志向和職業規劃合理地圈定專業範圍,而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熱門”專業,更不要僅憑專業名稱來判斷專業“好壞”。每次有考生或家長問我“礦業大學什麼專業最好”的時候,我和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差異,只要是你喜歡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一定要我說,我只能告訴你我們學校哪些專業更有特色,哪些專業綜合實力更強一些”。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另外一個誤區是:盲目擠熱門。我在接受諮詢時經常被問道“今年什麼專業熱?”“什麼專業是好專業?”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擠熱門,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首先,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並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即使僥倖被院校錄取,由於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後的工作中也很難佔得優勢,搶得先機。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其次,熱門專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市場經濟的調節下,專業的“熱”與“冷”總是相對的,一段時期的“熱”可能會帶來另一段時期的“冷”。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金融、外貿、財會、法學等相關專業成了炙手可熱的熱門專業,許多院校紛紛開設,這種過熱也帶來上述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時壓力相對過大。隨著能源戰略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地質、石油、地礦等傳統冷門專業也在逐漸升溫,近年來相關專業的錄取分數持續走高。

  再次,熱門專業並非都是師資力量強或是學校的名牌專業。專業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部分考生、家長太功利,單純從眼前就業、待遇、收入來決定專業的選報。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部門、行業壟斷逐漸被打破,真正對考生有用的還是在學校學的真本事。

  最後,熱門專業並非都適合考生的發展,因為考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潛能是有區別的。如金融學、會計學專業,屬於熱門專業。有的人適合學,有的人則不適合。在選專業問題上,適合自己最重要。

  :大學與專業,孰輕孰重?

  考生在志願填報時,首先要弄清楚,是專業重要還是學校重要。其實作為考生或是為考生負責的家長應該非常清楚,就學校和專業而言,專業在志願選擇中應該更為重要,因為專業不僅關係著考生四年的大學經歷,更會對考生未來的人生髮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擇專業就是選擇職業、選擇未來。一個人的職業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與他所學的專業有著直接的關係,專業雖然不能決定一個人將來從事的具體職業,但基本上界定了未來職業的範圍。

  目前,除了個別省***區、市***外,大部分都採取知分填報志願,再加上平行志願的填報方式,已將高考分數用到“極致”,很多家長在給考生填報志願的時候,都抱著一分也不能“浪費”的想法,什麼樣的分數就要上什麼學校,只要能進入某名牌大學,不管錄取什麼專業,專業實力強不強、考生喜歡不喜歡、考生有沒有這方面的特長和潛質等都一概不問,這是報考志願的一個比較大的誤區。試想,一個考生為了進入名牌大學而放棄自己喜愛和擅長的專業,屈就於自己不喜愛甚至厭惡而又不擅長的專業,他如何能夠在專業學習上好好發揮,取得長足的進展,甚至可能會因為對專業的厭惡導致成績下滑,變為後進生,過早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過分地追求名校,也會導致對專業考查不全面、不細緻。名校雖然在硬體設施、軟體配套上都有較多的優越,能考上名牌大學當然是好事,但若只從“名牌”出發選學校,而不考慮其他因素,尤其是專業因素,則是不可取的。因為名校並不是所有學科專業都很強,每所大學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很多普通高校的某些專業也有特色,也具有很強的實力。考生在選擇的時候還是要全面考查自己喜歡的專業,要對不同學校的相同專業進行橫向的細緻的比較。

  1、務必遵循考生的性格特徵和興趣愛好來選擇

  2、具備以下四種情況應優先選擇學校

  ***1***、學習成績優秀,在省級重點中學年級排名位於前列的考生,應首選名牌綜合大學,在此前提下選擇自己相對喜歡的專業。切忌以專業定學校。因為在名牌綜合大學裡,即使同學對專業不滿意,在入學後仍有很多轉系、轉專業、修第二學位、第二專業等二次選擇的機會。

  如果是以專業定學校,這部分同學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發揮,特別是選擇了那些操作性很強、專業面很窄的工科專業,當想跨學科學習或轉系、轉專業時,便會發現由於專業的限制,困難重重。

  ***2***、學習成績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選擇的學校數量多,專業也多為操作性很強的工科、社會科學及相關專業,機會要多於學習成績優秀的考生。但事實上是,由於這部分考生為數眾多,高攀不上去,低又不肯屈就,可選擇的餘地就變得很小了。對於這部分考生的志願,應選擇地理位置相對較偏遠的名牌學校,這樣可選擇的餘地會變得更大,競爭會小些,同時也有益於今後的發展。

  ***3***、對於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考生,選學校更為重要。特別是那些考試成績在當地一般本科或專科錄取批次控制線上下浮動的考生。應當承認,這部分同學的高考競爭能力相對於前兩類同學要弱一些,所以,選擇一所位置較偏、所設專業又不太“熱”的學校,就很有可能被錄取,甚至還有可能提高一個批次錄取。

  每年都會有部分農業、林業、石油、地質、礦業、師範院校由於生源不足,導致降分錄取,而那些處於專科分數段的第一志願報考這類學校的本科專業的考生,則都順利地被這些院校錄取到相關的本科專業就讀。

  ***4***、如果同學大學畢業後打算直接就業,可以考慮優先選學校。因為大學畢業後直接就業,應聘時學校的牌子相對而言顯得更重要。

  3、具備以下四種情況應優先選擇專業

  ***1***、成績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供選擇的學校層次相差不大時,應該將報考的重心、重點轉向選擇專業上。

  ***2***、在所報專業和就讀學校發生矛盾時,應該優先考慮專業。因為升學最終是為了就業,選擇一個畢業後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重要。

  ***3***、學校各方面情況差不多時,優先考慮專業。現在有的高校實行按大類招生,同學入校後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選專業,在這種情況下可優先選擇學校。

  ***4***、如果大學畢業後想繼續深造,則應該打好專業基礎,為今後的長遠發展目標做好規劃。可能同學選擇的專業所處學校的牌子不是太響亮,但是如果同學能把專業學得很好,本科就讀的學校不僅不會帶來負面影響,而且還可以為同學以後考入更好的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先把概念弄清楚,千萬不能臨時抱佛腳,自己瞎琢磨。理解這些名詞之後,就應該把精力放在如何將分數最大化,穩妥報上自己的目標校和專業。

  :辯證認識新增專業

  教育部2012年修訂並頒佈了新的本科專業目錄,新目錄中設定了12個學科門類,92個專業類,506種專業。普通高校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辦學目標和辦學實力,申報目錄中的專業,經教育部稽核通過後即可面向社會招生。所以,一些高校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結合學校自身發展,經常會新增或減少一些招生專業,關於這個問題,要辯證看待。此外,還有些隨著新興行業發展也會在部分高校增設一些相關新專業。

  新增專業一般是目前社會需求量在增大或是學校為了長遠發展而增設的一些專業,短期內,未來的就業去向應該不會太差;而對於具體的高校來說,新增專業雖然已有一定的辦學基礎,學校也具備了舉辦該專業的實力,但新增專業在師資力量建設、硬體配套設施配置、學科專業的積澱等方面,與原有專業相比應該還有差距,而且一般也不具備對應的碩士點或博士點。所以,並不是說新增專業就是好專業,考生在選擇的時候,沒必要刻意追求學校的新增專業。之前在考生諮詢或接受訪談的時候,我也是常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中國礦業大學本著辦好每一個專業的原則,近幾年一直在減少招生專業,目前學校已經從2007年的62個本科專業縮減到目前的49個專業,今後還將通過新生入學後轉專業等措施繼續縮減專業。建議考生在考慮一所高校的專業時候,一定要大致瞭解你所要報考的專業情況,包括專業內涵建設、發展歷史、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將來的就業去向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