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語段

  正所謂一篇優秀的作文正是由一個個優美的語段構成的,高考的考生應該重視作文片段的積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精選

  1. 我們的社會,需要“老王”們用精妙的技藝增添精緻,需要“小劉”們用精湛的藝術增加精彩。但若沒有了“大李”們對學術的潛心研究,我們就很可能被禁錮在當代截面上,難以博古通今,繼往開來。我們的國家,亦可能失去創新帶來的無限發展動力與潛力。大李依靠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的精神繼承前輩的學問,尋得生命科學的奧祕,無愧於先人,造福於後世,這樣的人,又怎能不具風采?

  2. 一個陽光健康,心態向上的兒子,便是父親眼中“最有風采的人”;一個獨立聰慧,大方善良的女子,便是男友眼中“最有風采的人”;一個剛強勇敢,無畏犧牲的戰士,便是戰友眼中“最有風采的人”。如果要問我,誰是“最有風采的人”?答案就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

  3. 驀然回首,芳草萋萋春已逝,陰陰夏木正當時。大自然的美永遠追隨著你的身邊,即使,鴻波洶湧,荷殘葉落,她從來沒有走遠,就在我們的身臨其境中,也在我們的網路書本之間,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海棠依舊嗎?那是逝去的青春年華;月明星稀呢?那是多萬公里漫漫追求。感知自然,近思遠慮,自然就會與我們常伴。

  4. 感知自然,就如同做一道寫景詩的鑑賞題。只知道答題術語還不夠,還需要對詩歌意境正確且深入的領悟。答題術語的獲得很簡單,翻翻教科書就能掌握,這就像通過科技途徑去認知自然。這種途徑能幫助我們更好組織答案,卻不能助我們拿到滿分,它充其量只是“知”,並未做到“感”。必須要領悟到詩歌的意境才是抓住了詩歌的靈魂,這如同要真正理解自然就要對自然做一番深入的感悟……

  5. 初開的青春就像那驕陽下的玫瑰,嬌豔欲滴;成長的青春就如同那雷雨下的芳草,堅韌無畏;枯萎的青春就像那微風下的柳枝,安逸無思。我知道你和我一樣,一樣喜歡在陽光下許下自己的夢想;我知道你和我一樣,一樣崇拜在人群中揮舞閃光的焦點;我知道你和我一樣,一樣願意在泥濘中追尋不變的堅持。

  推薦

  1. 詩人應該是一種生命的狀態,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不論用文字還是用影像,都會有讓人感覺到詩意的存在;攝影者也不應該只是一種職業,那是對藝術這個詞的褻瀆,藝術應該是來自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一種狀態。攝影者也應該是通過詩的意境,把鏡頭下的畫面更完美的表現,就在於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瞬間,每一個小感動,每一個屬於你思考中的畫面。

  2. 敬畏與自己相關的生命,此生有責。我們每個個體都與其他無數生命緊密相連,而這些與我們相關的生命,都是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需要對它們心懷敬畏。看,那為了讓獨居的母親頤養天年而辭官奉母的潘岳掛起的官印,在提醒我們,敬畏親人的生命;觸,那落在為了給發燒的妻子降溫而只穿單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訴我們,敬畏愛人的生命;聽,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聽到摯友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吟出的“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的詩句,在教導我們,敬畏友人的生命……

  3. 馬克思幾百年前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沒什麼大事卻比什麼都重要。”到了當下,愛的教育並不缺乏,但切莫將愛的傳承和表達侷限於“區域網”的一隅。愛的“雞毛信”當用則用,畢竟雞飛蛋打一地雞毛的家庭生活真的不符合現代社會組織的和諧發展……

  4. 生活讓我們知道未來不可預知,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正因如此,我們更要活好當下的每一刻。每一片樹葉都不知道它會在哪一刻以哪種方式脫離樹枝,但這卻絲毫不影響它即使是在樹上的最後一刻,也向人們展現它的美好狀態的生命姿態。我也不會再因為這突如其來,並且不知道未來何時還會來的地震影響我的生活,活好每一刻不留遺憾就是最棒的選擇和最好的狀態,這才是我該有的生命姿態。

  

  1. 擁抱自然,為了是收穫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看天光雲影,測陰晴雨雪,也不必在乎難逾目力所及,因為目力所及之處,即為風光最美之地。登高遠眺,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即為一種“小確幸”。這種小小的確定的幸福,又哪能是獨坐家中所能感到的呢?

  2. 顧城有詩:“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草/我們靜靜地站著/不說話/便十分美好。”其實我們擁抱自然,又何必知道花鳥之名呢?細聽鳥鳴婉轉,靜聞花朵香氣,這一切,不就已經很美好了嗎?草長鶯飛,雲捲雲舒,大自然自有其美妙之處,枝葉枯榮,四季更替,大自然自有其生長規律,只要有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何處不美?自然何時不美?

  3. 所謂柔軟,不是毫無原則地妥協退讓,更不是甘願被世事所欺卻不加反抗。我們不願看到,心的柔軟之處在現實的狂風暴雨中流血受傷,更不願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剛硬的外殼蹂躪的體無完膚。所以,只是希望,柔軟之餘,人心中的堅硬依舊可以承擔起生命之重,依舊可以在疤痕遍佈之後,不改初心。

  4. 每個人都想盡力過得好,開心一點,無憂無慮一點,單純一點。無所謂溫柔也無所謂倔強,一個人呆著時,聽點音樂打發一下時間,悠揚的旋律緩緩圍繞自己,投入整個身心去感受去體會音樂裡的世界。靜靜的感受自己的世界,與朋友聚在一起時,跟著大傢伙起鬨熱鬧叫囂,彷彿生命就在於這樣瘋狂的折騰,樂此不疲。

  5. 古人吟詩“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方才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這種精神離今天的我們實在太遠了。在速度與效率所帶來的緊張與刺激中,精品之作也離我們越來越遠。我不敢說今天市場上的作品全部流於平庸,但在市場利潤的引誘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隨浮華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這流失了的春華,恰恰是我們最可珍惜的“智慧”……

  6. 人活於世,往往被各種各樣的幻光所眩惑,心靈與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謂天堂的路途中。其實,“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獨擁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