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學課心得體會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下面網要分享給你的是,希望你能喜歡。

  篇1

  學科教育心理學是主要研究中小學各學科的學習與教學等心理現象及其規 律,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重要內容,是形成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基礎。通過這 一段時間的網路學習, 讓我進一步發現學科教育心理學對於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 要的促進作用。 這幾年因為工作壓力大,教學任務緊,班主任工作忙,讓我無暇且忽視了去 繼續學習教育心理學, 所以每當學校發下寫論文的通知,我都不能按照要求去完 成比較優質的論文,對於自己的發展也非常不利。而通過教育心理學網路學習, 我學習到了很多的理論性的知識,對於我的理論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我的思維空 間一下子就拓寬了,完成論文的質量上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如在教育學生問題上, 我有很多事例,但是要想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出來對於 我來說就是個大難題。通過網路學習,我很快就寫出了一篇教育敘事,這篇文章 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指導學生學習的文章。我班有個學生總是不融入集 體,作業也總是不完成,每次找他談完話,也總是默默無語,任務一樣還是不完 成,這就是一個大難題。如何才能讓這樣的學生有所轉變,我使用的方法是給學 生及時表揚與獎勵,通過正面的積極的鼓勵,這名學生開始有所轉變,他逐漸的 開始關注我對他的評價,願意聽到我對他的表揚,尤其在我的課中,表現非常積 極,從原來的默默不語到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作業質量也非常高,老師和同學們 都看到了他的轉變。 以前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我能具體的敘述出這麼孩子的變化, 也能夠講出我的教育方法, 但是就是不能形成真正的一篇文章,總覺得缺少一些 理論的支撐。通過網路學習,我終於把這篇文章完成了,這個案例中的理論其實 主要來自於行為主義動機理論的觀點,行為主義動機理論的觀點是,人的某種行 為傾向是由先前刺激與反應練習決定的,利用強化刺激可以改變行為傾向。如果 學生因學習得到強化,得到好成績、參加比賽獲獎或被家長、教師讚揚,學習動 機就會趨強。 通過這一理論的闡述, 結合我的教育案例, 使得這篇文章得以完成, 而且我相信這篇文章可以得到好成績,這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同時, 這些專業的理論知識也有助於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前人的經驗可以指 導我現在的工作生活, 效果也非常明顯。我們班有一個像課程案例中提到的賀舒

  婷同學一樣, 他之所以不認真學習,是因為他具有典型能力實體觀,他認為自 己是聰明的,學習成績不好只是沒努力而已,通過網路學習,我知道了他和賀舒 婷有同樣的觀點,於是根據這個學生的特點,結合網路課程所學,我用技巧刺激 了一下他,讓他意識到別人會用成績來衡量自己的聰明程度,而他不希望別人認 為自己不夠聰明,他要證明給大家看,我是聰明的,因為我一努力就可以。這段 時間以來,我發現這個學生真的有一些變化,我相信,只要能夠用科學的方法, 並結合理論性知識指導,就一定能讓他朝光明的方向發展。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假期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 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篇2

  青年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黃金般的十幾年中,我們的思想意識急劇變化,心裡也逐漸變得成熟,這些變化對我們今後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講,青年心理髮展變化的結果,將直接關係到祖國未來的命運。在學習青年心理學這門課之前,我對青年心理變化的規律及特點沒有多少認識。經過八週的學習,我對青年心理學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瞭解到不少有關青年心理學的知識,這可以及時校正我的心理髮展方向,對我個人的成長也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結合我的個人觀點及經歷談一下我學習這門課的感受。

  一、心理健康。我們一直強調要做到“身心健康”,可見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意義重大。在現代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身體健康。統計表明,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而作為未來棟樑的大學生,其心理狀況卻不容樂觀。一位大學生在校友錄上留言說:“……上課,枯燥,沒勁;自習,無聊,沒勁;睡覺,多了也累,沒勁;打工,累死累活,讓人剝削,沒勁……大學讓我好失望。為我哭泣吧,我的大學……”這段留言充分體現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現狀。近乎慘烈的社會競爭,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壓力以及對學生心理教育的忽視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逐漸積累,最終暴發出來。一些大學生因為不堪重負,用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個個大學生輕生的血淋淋的事實是我們不願提及的,但這背後隱藏的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卻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以前父親跟我談到自殺現象時曾說:“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如何都不能自殺,自殺讓自己獲得瞭解脫,但這卻會給家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大學生自殺是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我們不僅是為自己活著,同時也是在為我們的家人或者,這種責任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

  二、親子關係。如何處理青年期的親子關係問題已經成了一個世界性難題。因為我們在青年期開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會與父母在看待事物上產生不同意見,在其他方面也會與父母產生某種程度的矛盾與不協調,親子關係由此產生。生活中由於親子衝突處理不當導致親子關係緊張甚至釀成家庭悲劇的例子筆筆皆是。要正確處理親子關係,解決好親子衝突,要求親子雙方面對面的、心平氣和的交流。做子女的要適應父母的價值觀,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認識到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自己好,儘管其中可能有不妥之處。父母要努力理解和尊重子女,做到作風民主、嚴而有度,關心而不溺愛孩子。我認為在處理親子關係方面,我的父母做的就比較好。我和父母在絕大多數問題上能夠做到坦誠的心平氣和的交流,儘管有時也會在一些問題上由於看法不同而發生爭論,但從沒有發生過言語的形式上的衝突。我上高二開始住校,上高中時平均一個月回家一次。父母認為這是個不錯的鍛鍊機會,可以讓我充分了解宿舍生活,也有利於上大學後儘快適應,因此父母並沒有因為我住校而感到失落。我在學校也經常與父母聯絡,每隔幾天就往家裡打一次電話,交流一下自己最新的情況。在學習上父母沒有給我施加壓力,告訴我只要盡力就好。我也喜歡看京劇、聽“紅歌”,在價值觀上與父母有很多相同之處,我認為這些對構建我和父母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很重要的。

  三、戀愛問題。記得在報到時學校召開的家長見面會上學校領導對大學生戀愛的態度是“不支援,不反對”。上學期上英語課時老師說做到以下三項的大學生活算是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首先要保證學習好,爭取被評為優秀或拿到獎學金;第二要參加社團活動,最好能有關一官半職;第三就是要有一個男朋友或女朋友。但我個人是反對大學生戀愛的,原因主要有三點:1.戀愛會影響學習。青年心理學中強調大學生戀愛應有利於學習,但上高中時身邊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我對談戀愛促進學習不抱任何奢望。2.戀愛會增加許多我認為不必要的開支。《一味辛酸父親寫給兒子的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心中的兒子在戀愛後給父母寫信的次數越來越少,每次信中都要求父母給他匯錢,要求匯款的金額也越來越大。至少在我看來,吧父母的血汗錢花在這方面在良知上就很難過得去。3.大學生在心理上還不是很成熟,在很多問題上都缺乏必要的應對措施,可能會無法接受失戀這一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影響到自己一段時間的心態和學習狀態,甚至會產生極端後果。在戀愛問題上,我認為父母的作用至關重要。父母處世的經驗比我們要多得多,適當聽從父母的意見和建議,可以讓我們在戀愛和婚姻問題上少走彎路。

  總而言之,對於中學時期心理教育普遍缺失的當代大學生來說,青年心理學這門課的開設是十分正確的。它對青年時期常見的心理現象進行了較為深入細緻的剖析,對大學生心理的成長成熟具有積極意義。學了這門課,我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運用相關知識解決我遇到的問題,保持良好的心態,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3

  經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這段時間來,我們全體學員克服種種困難,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集中精力參加培訓的各項活動,順利完成了培訓預定的各項任務。

  在此期間,我們自學了網路課程,對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的面授課程給我的印象最深。學習了專家的專題講座,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到了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的概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實施途徑和方法,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這次培訓中,我們全體學員和老師都普遍產生共識:這次培訓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任務明確,安排得當,收穫很大,在思想認識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都很有幫助。

  在這次培訓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感受頗多。

  一、通過本次培訓,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無到有,從淺到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在專家們的講課中,很多都是具有實際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論聯絡實際的培養。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到了老師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過培訓,自身有了提高。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教師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一***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四***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

  ***五***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

  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我覺得本次培訓的亮點就是突出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成長。

  不足:時間短,專業知識和技能積累不夠,感覺在中心校實施心理健康課信心不足。

  最想說的一句話:“再聚會!!!”

  總之,通過培訓我的心開始了翻滾的情緒:欣喜,豁然開朗,平靜,學會面對。培訓的老師並沒有說什麼大道理,他讓我們感受的是情感,真實的自我。我要用真實的自我,感染學生,也讓學生了解自我,欣賞自我,在自我賞識的環境下生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