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兩年心得體會

  工作兩年收穫頗多,工作兩年足以改變很多的事情了,那麼工作兩年後的感想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帶來的工作兩年心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工作兩年心得篇1:

  我04年從中青院畢業,來到西部地區,在成都一家中央國企工作已經2年了,感受頗多。以兩年的經歷全面評價它是不可能的,但是國企存在的原因: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歷史決定了大量國有企業的存在。

  我個人認為目前存在的國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國民經濟或國家政治影響重大行業,由國家壟斷或絕對控股;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還沒有私有化的一般行業的國有企業。第一種是國有企業的主體,這些企業包括鋼鐵企業、電信行業、國防工業、銀行、民航、地鐵等,這些企業由政府直接或間接管理,享受各種優惠條件和壟斷資源。第二類大多缺乏競爭力,比如國有紡織廠、國有家電企業、能源分配企業等,它們是改革開放之前遺留下來的,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絕大多數已經改制,這類國有企業所剩很少了。

  溫水煮蛙:國企概括起來就是養人。就像一頭猛虎被圈進了動物園,一開始還掙扎著想搞出點名堂來,後來天天好吃好喝,一出風頭就碰壁,圈得久了也就懶洋洋了,變得沒有野性了。所以,奉勸年輕人還是不要進這裡,否則什麼沒學到,就學到勾心鬥角和偷懶了。而且在這裡舒服慣了,以後到什麼樣的企業都不適應了,沒了激情。

  國企的資源:國企最大的資源就是政府的支援,和國家資金傾向,往往佔有某種資源、某個市場、享受某個優惠政策。另外,打著國企的牌子往往給人以正規的感覺。因此,處於一種相對養尊處優的境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依然有著自己的優勢,即使不那麼努力拼搏,也不會被淘汰。這大概是國企是內向型企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處世之道:窩裡鬥,戴著面具做人。總體感覺外企是外向型的,國企是內向型的。外向型企業的特點是對外,只要自己做出了成績就會被提升,因此個人能力比心術的作用要大。內向型企業的特點是對內,蛋糕就是這麼多,你多了人家就少了,這時心術就起作用了。都在這裡勾心鬥角,想想怎樣能自己多分到一些。有個故事,一開始分蛋糕,大家一人一塊。第二次分蛋糕,有個人帶刀來了,大家沒辦法,大部分給了他。第三次分蛋糕,大家都帶刀,可是有個人拿槍來了,沒辦法,大部分給了他。第四次大家都帶了槍,可是有人推了門大炮來,沒辦法,大部分給了他。從此以後,還是那麼大的蛋糕,可是每次分蛋糕的時候人人都推一門炮過來。戴著面具做人也是一絕,我開始還不知道,後來才發現《厚黑學》在這裡是必修課。

  工作兩年心得篇2:

  今天自己在家,外面風很大,我也懶得出門!躺在床上,看著日曆,發現日子一天一天過得也挺快……

  回想“上世紀末”,還是個高中生,每天披星戴月的奔波於學校和家之間,那個時候就覺得工作的人真的好幸福哦,可以看電視,可以休週末,可以不用學習……

  進入21CN後,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可真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候,時間多的能大把大把地浪費,而任務就是睡覺和吃飯……

  和老公來濟南以後,正式開始了獨立的生活。也正是這樣,才讓我們開始慢慢體會到父母的艱辛,生活的不易。一面想家,每天辛苦的生活,一面慶幸沒有選擇回家,去過一種懶散的生活。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也開始成熟起來。才發現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他可以讓你知道什麼叫做萬事皆為辛……

  工作以後,才知道原來嚮往的“白領”套裝和高檔寫字樓,遠遠不如休閒服和安靜的教室!從2004年開始工作,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按照原來在學校中的想法,工作兩年後,就可以步步高昇了。但是我發現人的想法總在不停的改變,也許人的膽量是越來越小,我開始害怕改變……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不知道自己進入這個公司,現在的工作究竟是好還是壞。我想象不到自己今後的路是什麼樣,應該怎麼走。當初在同一起跑線的同學、朋友,如今已經開始慢慢有了差別。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之間的差別會慢慢大的另人難以想象,收入呈數量級的差距,而且還會加大,生活質量也會天差地別……

  工作以後,物質方面的變化太大了,衣、食、住、行、用上都有體現。學生的時候,我所有的衣服都在200元以內、包30元就搞定。記得上高三時,擁有了一件佐丹奴的風雨衣時,很興奮,那是我第一次穿有“品牌”的衣服。現在和老公逛趟街有時能花五、六百元,雖然剛開始刷卡也刷得心疼,但慢慢的好像開始習慣了。說到吃,記得最清楚的是大學時5塊錢吃頓飯都覺得奢侈,在超市買零食,會按照重量和價錢算半天,現在看到喜歡吃的東西,就是貴也會買來試試。住呢,個人空間是越來越大了,從8人一間的宿舍到如今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套住房。出行上,以前上學時,能走路就決不坐車。現在,出門打車也是常事了。用上,變化就更不用說了,還讀大學時,當時看誰有個膝上型電腦都羨慕得不得了,現在自己也有了。應該說自己比起過去大大“有錢了”,可是自己賺來的錢花起來並沒有很痛快的感覺。我真羨慕別人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可以不考慮價錢,可是不行,我覺得這樣太浪費了,未來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花錢呢。

  工作兩年心得篇3:

  掐指算來,已然畢業兩週年之久。消失兩個月後重返bmy,看到大批的師弟師妹找工作,不由得想起自己這兩年來的辛酸,黯然淚下,於是,咬一根雞腿,化悲痛為飯量,化飯量為能量,寫一片短文送給找工作的人。

  進入目前這家公司,做進出口業務部的經理,也是剛剛不久的事情。從一個普通業務員離職,然後做業務部經理,從一個求職者突然開始面試挑選自己適合的助理和員工,感覺變化真的很大。記得我年初還在羨慕前輩,因為她春節的時候獎金是一部車。另外的前輩,在職的時候就被人天天打電話,邀請他跳槽,他頭疼的是如何選擇在上海和北京之間選擇,而那時候我還在為了一份海外銷售工作而四處奔波。可如今,也能面對面跟老闆談待遇,也能讓老闆給你提供住房,想想這些,感覺老天蠻照顧我的,但僅僅兩年工作經驗的我,突然面臨這樣複雜而又繁瑣的工作,感覺很忙碌,很吃力。

  依稀記得07年九月份,我坐上北上的飛機,離開了我心愛的廣州。在那家公司的總經理,來到廣州和我吃了一上午早茶之後,我們對工作的開展,作了一番熱烈的交流,最終達成了共識,確定了合作意向。可以說,在北方的這一年裡,對我的提高也是非常大的,但那個時候,卻只能老闆說什麼待遇,我就接受什麼待遇,根本沒有話語權。當然,老闆對我也是非常好的,因為是開拓國際市場,所以集團公司非常重視,記得第一天去單位的時候,營銷總監,老總,副總,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齊聚總經理辦公室開了小型會議,場面隆重而又極其誇張,搞得我壓力非常大。這一年裡,自己的外貿知識和業務能力得到了學習和提高,但還是非常低階。最後,因為私人原因,離開公司。

  我不是個很出色的人,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公司,包括現在。也有更多校友能力比我強,所以在這裡的物件就是那些在學校不是很拔尖的校友,一種職業規劃的思路吧。畢竟,兩年工作經驗之後,做上經理也是好歹能說得過去了。

  我當時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當時甚至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來廣州三次,都無勞可獲。直到畢業的時候,才有了個機會,突然發現省科學院的研究所招聘人,有編制,我就去應聘了,然後就去了。但工作了兩月後,我發現自己雖然內向,但無法勝任枯燥而乏味的研究工作,就離職了。當時口袋裡只有800塊錢,也沒敢跟家人說,買上火車票,就到廣州了,到廣州後,現金只有450元。我曾經思索過幹什麼工作比較合適我。研發?但論實驗能力,我連個HPLC都沒有操作過沒得競爭。專業性?我看完藥理學甚至都背不過,也沒得混。英語?我口語一直不好,就詞彙量豐富。電腦?我甚至連個JAVA是個啥我都不知道。那陣子很苦惱,因為我覺得工作的話,就一定要發揮自身優勢,好歹也是碩士畢業,如何發揮優勢呢?那天我突然就無意想到,為何我不找份工作,需要技術,也需要英語,更需要電腦,還可以利用自己的中文書寫水平的呢?然後職業就出來了,藥品國際註冊。

  然後我就去應聘,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專業背景比較好,藥理學碩士,英文過了六級,也能說得過去,中文能力嘛,好歹也作過宣傳部長,策劃和文案書寫還可以。就這樣,450塊錢在廣州,我活了20天,就在還剩下4塊6毛錢的時候,找到了一份工作。那時候,我在想一句話,天無絕人之路?

  工作之後,一定要去認識行業中的前輩,尤其是藥界,很多大腕,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我就曾經嘗試過通過一個朋友的朋友,就邀請了白雲山製藥廠產品經理部的經理吃了一頓飯。有些時候,有些人的一句話,一個介紹,一個推薦機會,就能讓你少奮鬥幾年。這句話,請你牢記。

  人脈怎麼來的?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如果你眼中只有錢,你就沒有人脈。如果你把錢花出去,你就能贏得人心。什麼叫做朋友?我離開廣州的時候,有一陣子特別窮,我就在qq上掛個簽名檔說,這一週要靠硬幣過日子了。然後10分鐘以後,我一個不是很熟悉的校友給我打電話,問我怎麼回事。我說就20塊錢了,算上硬幣,不過馬上也該發工資了。然後他執意要借給我1000塊錢。這件事情,讓我觸動很大,也改變了我的行為方式。工作之後,業績如何,完全靠你自己動腦筋想辦法,人緣和口碑就是這樣傳開的。你不要去管別人對你如何反饋,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問心無愧就可以了。比如我一個很好的朋友,他借給我錢的時候,也還是這個數目1000塊。他要回錢的時候,直接一個簡訊過來,讓我立刻把錢打入他帳號。我當時恰好沒錢,跟公司借了1000塊跑步去銀行排隊給他匯去了,還很客氣地說謝謝。但是後來他買房子,開口問我借3000塊錢首付,我問清楚以後,給他打入了5000塊。

  我說這些,並不是因為我取得什麼狗屁的成功,我只是想說,你的一切口碑,都是自己賺來的。我們的國家從貧窮到富裕,我們的生活從困窘到富康,我們的觀念也要不停的去更新才能跟上社會的發展。

  我是一個很不懂交際的人,我也口才很差,做事情也不懂。但我知道,你真心去幫助別人,別人一定會記住你。你要讓人明白,他給你的滴水之恩,一定想趵突泉那麼大,對你而言。就在今天,一個我從來就沒見過的人,在外貿群說,她就還有20塊錢了,我立刻給她發信息,讓她告訴我她帳號,我借給她1000塊。能上完交大的人,腦子大概都不是傻子,我也不是蠢到這種地步,我只是覺得,大家都出門在外,有難處,你幫別人一把,也算積累口碑。這也是考驗你眼光的一個過程,你需要判斷出一個人的人品,和潛在價值。你損失的就是你眼光了,你眼光錯了,這一千塊錢就沒有了。

  網路是個好東西,我曾經讓一個佛山的朋友幫我給廣州朋友送鮮花。這個朋友只是qq打牌的時候認識的,也是至今未曾見面。但是他自己開車從佛山買花,然後找到我朋友的單位,送花給我朋友。還發簡訊告訴我,事情辦妥,讓他給我帳號沃還他花錢240元,他說,如果為了錢,他不會幫我的,給錢他都不幹的。我只是想說,你的人邁,是怎麼來的,你在行業內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人盯著你,一定要注意修煉。其實打牌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牌品了,輸牌能不罵對家,還能談笑風生,抓住唯一的勝利機會反敗為勝,這也是一種智慧。

  說實話,我一工作就在思考怎麼提高業務和管理水平。如果做一件事情,你老闆去做,和你經理去做,或者你去做,我相信方式和結果都會截然不同的。境界是一方面,能力一方面,地位也是一方面。而且,事情做成功了,並不意味著方法正確,這只是因為,你的這個方法,在那個事情適合用來辦理這件事情,僅此而已。

  我以前的時候,覺得經理很煞筆,很不服氣,很惱火,離職的時候,他跟我談兩個小時挽留我,我就不留。代價是待業兩個月,後來我就想,逞能有什麼好處?而且,真的領導很煞筆嗎?如果換成是你,你怎麼去處理,別人就覺得你不煞筆?如果別人辱罵你,你一定要去想想自己做得對不對,如果錯了,要改正,如果他只是罵你一句煞筆,卻拿不出令你信服的理由來,那你就不用理會。

  再後來,就有意的去學習老闆處理問題的方式。經理怎麼做費用預算,怎麼談業務,怎麼和官員談判,包括吃飯的時候和領導,和老外要如何交流,如果交流失敗,就想想如何能更好一些,等等。這個流程很漫長,需要時間。

  做人,是一個很龐雜的過程。就算單位再侮辱你,再誤解你,你也不要去說他的壞話,你要清楚,是公司培養了你,是他給你機會成長,是他讓你有薪水拿能夠生活,所以要多存感激的心。感激了,就會報恩,報恩了,你也會有回報。

  還有,應該要有耐性。這個世界上,聰明人實在太多了,但是,一個人只是聰明而已,達不到智慧的程度,是很可悲的,那樣,外力敲不開你的腦殼。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