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隨筆

  放養,說白了就是歷練。關於放養,大家說了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孩子需要放養

  前幾日看到一個視訊,這個視訊給我的感觸很大,視訊展現了美國的一個家庭裡幾個孩子的一天。早上孩子自己穿戴整齊後一起出去玩,餓了就叫媽媽準備早餐,吃過早餐孩子們就又自顧自的開始了他們的活動,這時的他們撒了歡似的鬧,天下起了雨,他們並沒有馬上跑回家,而是歡快的在雨中嬉戲,讓我驚訝的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並沒有出來制止,而是待他們進到屋子裡以後再從頭到腳的給他們換衣服。然後是吃午飯,吃過午飯後會送他們到老師那裡學習,老師們對待他們就像是對待朋友一般輕鬆自在。吃過晚飯,六點半孩子們又會自覺的換上睡衣、洗漱,一切就緒他們會圍坐在一起聽媽媽講故事,這時的他們很安靜很認真。九點到了,該睡覺了,他們又乖乖的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等待著和媽媽爸爸說晚安。就這樣他們的一天結束了,仔細想想似乎哪裡不對,他們的爸爸媽媽似乎並未過多的干預他們,但是他們做的確實很不錯。

  這個視訊之所以給我這麼大的感觸是因為我想到了中國的家庭教育。孩子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就沒有他們的那種獨立的品格那,我想主要的原因還是與我們傳統的家庭教育有關。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學著自己成長那。於是我與我學生家長們進行了一次心與心的交談,我想讓他們明白過分的寵溺與保護並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只有讓孩子真正的獨立起來才是送給他最好的禮物。讓孩子從小做到獨立自主,才能讓孩子受用一生。

  篇2:放養的孩子

  剎那間,奔跑在這個歲月,***夢想,堅持,勇氣,實力,自信,自律...***還剩多少?

  彈指間,流落在這個時代,***技能,設計,軟體,開發,語言,程式...***你會什麼?

  放養的孩子,他有個夢想,他有個在26歲到36歲之間的十年,這十年是人生的黃金年!他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而幼稚的奮鬥著!

  放養的孩子,在匆匆時光中,有些日子看起來很值得紀念,真正紀念起來卻覺得空虛飄渺。就比如畢業這幾年了,日子過得匆忙又慌張,真正不知道應該說點什麼才好。

  放養的孩子,他這幾年,日子也許有些艱難。最艱難的莫過於無法面對的父母,每次通話都在異常艱難的氛圍中展開。無論身在遠方,還是身處家中,都要面對的便是父母那飽經滄桑的臉上多出來的憂心忡忡。所謂父母子一場,最難過的狀態便是,彼此擔憂卻無可奈何,卻偏偏放不了手。

  放養的孩子,四處奔波,走走停停,也沒有發掘出生命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走過了很多路,遇見了很多人,聽很多人講自己的故事。後來發現,這些人大多沒什麼故事,無非是在鼓吹自己有多麼堅強,在什麼樣的一條路中毅然決然地拿到了那麼多人民幣。我聽這樣的故事,自己也覺得迷茫,偶爾就想起一些朋友來,那些平日裡話不多,偶爾能夠彼此笑笑,然後再一言不發的人。

  放養的孩子,他說起朋友,一年的光陰,原本熟悉的人之間竟然連一字半句的溝通都沒有。一年的時間,終於明白,朋友無須其他,能夠在寂寞的時候說說話,陪在身邊喝喝酒,失足的時候鼓勵我,成功的時候趁著歡樂吐吐槽。這樣子的友誼實在值得珍惜。

  放養的孩子,得到生活一直在告訴他,要學會等與忍,但最後每個人的結局卻大不一樣,或許我們可以從改變心態開始,去發現不一樣的等與忍,在等待與忍受中,成長為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

  放養的孩子,他所謂糟糕的日子不是過得多苦多挫折,而是現在的他可以看到自己十年後的樣子,好像一部剛開頭就能猜到結局的電影,無趣和一成不變才是生活裡最大的挫折。要相信所有的苦都是為了未來平鋪直敘,堅持下去,清風自來,誰也不能閒著!

  放養的孩子,他明白了人生道路只能前行不能倒退。懷念過去,走不出曾經,是一場悲劇。人生總是有喜有悲,有得有失。人一來到這世界後,命運也就註定了必須要去辛苦,堅持,勇敢地走下去,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沒有人可以不勞而獲,沒有人為你的懶惰買單,沒有人為你的狹隘買單,更沒有人為你的軟弱買單。所以我們要學會堅強,過去的,就讓它隨風消逝,未來的,就讓它順其自然。面對人生的許多無奈,如果你不能改變,那就學會怎樣面對它吧?

  放養的孩子,.....

  你現在所有的迷茫,大部分源於你之前的懶惰。

  你不能作,事不能拖,話不能多。

  篇3:放養的幸福

  週一請了病假,沒去上班。

  記憶中,似乎好久好久沒有請過病假了,一直感覺自己是健康清新、充滿活力的。也許是前一天吃錯了藥的緣故,從前一天晚上開始,心臟就不舒服;到早上,發展到渾身難受,連動一下都困難。勉強將上班的老公和上學的女兒打發走,關掉手機,一個人在床上昏昏沉沉地躺了整整一天,水米未進。

  傍晚,老公打來家裡電話問候了幾句,然後便是不好意思地請假,說晚上有推不掉的應酬。打斷他進一步彙報應酬的物件及重要性,只叮囑了一句“少喝點酒,慢點開車”,便放下了電話。

  結婚快十四年了,我對丈夫實行的一直都是這樣的“放養”。他每月掙多少錢,我從來不問,也不要;他出去應酬,我也從不打聽和誰在一起,更不會中間打電話去查崗,有時實在太晚還沒回來,最多發個簡訊提醒一下“該回來了,注意安全”;他的手機,我從來不看,即使偶爾落在家裡,我都絕不會私自動一下,因為我覺得那是他的隱私,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觸及的。

  也許是性格使然吧,雖是當老師的,卻從不喜歡管人。對學生我也這樣。上個週五放學值日班長總結的時候,有一句說道:“第八節課老師們都開會去了,大家表現特別好,教室裡只能聽見筆在紙上寫字的沙沙聲”。我補充說:“你說我們老師多多餘”。學生們都笑了。

  我始終覺得作為一個老師更應該做的是教學生,而不是管學生。教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學問,以及如何學會自我管理。我不相信一個只靠別人看管而從不會管理自己的孩子將來會有成功的事業。

  記得一次外出聽一個學校領導作報告說她學校最負責任的班主任是一隻腳站在班級門裡,一隻腳跨在班級門外,這樣隨時都能看到教室裡是否有說笑的,走廊上有沒有有打鬧的。我當時聽完好容易憋住才沒笑出聲來。這到底是學校還是監獄啊?我覺得可憐的不僅是那位辛苦的班主任,更是她班裡那些整天被監管的孩子們啊!孩子若不能從“他治”成長到“自治”,他們怎麼能長大?

  我經常告訴我的學生,我做班主任,不是來看管你們的,而是來和你們一起生活的——分擔你們的煩惱,分享你們的快樂,看著你們漸漸地長大,慢慢地成熟。

  很多人都佩服我這個最少管學生的班主任所帶的班級總是最守紀律,學習成績最好,其實我想訣竅就在於我的無為而治吧。葉老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那麼同樣道理,管則是為了不管。而學生一旦學會了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何愁成績不佳,能力不強呢!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無論成人還是孩子。一直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信任,本身就是最好的約束。

  我的“放養”換來的不僅是班級管理的成功,還有夫妻感情的融洽。儘管我從不干涉老公的“財政”,家裡需要添置什麼的時候他總是主動地拿出錢來。上週五的晚上,我在家裡趕一份報社的約稿,老公帶著女兒逛街回來了。女兒跑到我身邊將一個包裝精美的小盒子放到我桌上,說:“爸爸買給你的,讓你以後在電腦上寫文章時戴上。”我開啟一看,原來是一個防輻射項圈。女兒貼著我的耳朵小聲補充道:“服務員推薦的幾款爸爸嫌便宜都沒要,給你買了全商場最貴的一份,好幾千塊錢呢!”

  我感激地望向老公,他如往常一樣淡淡地笑著。那熟悉的笑容令我不禁憶起了去年情人節早上的那一幕。那個清晨,正享受寒假的我和女兒還沒起床,老公輕輕搖醒我,將一個施華洛世奇的盒子放到我的手裡。開啟來,竟是一隻精美的水晶河蚌,半開的透明的蚌身裡,是一枚晶瑩的珍珠。旁邊,還有另一隻一模一樣的小河蚌。“那是給女兒的”,老公說,“之所以買這一款,是因為服務員告訴我,它的名字,叫掌上明珠。”

  聽著從不會說甜言蜜語的老公深情的表白,看著身邊女兒睡夢中甜甜的笑靨,那一刻,給我整個世界我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