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節日演講稿範文

  漫漫中華五千載,悠悠歷史數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的錘鍊,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華傳統節日演講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華傳統節日演講稿一

  中國,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從落魄到戰爭,從和平到富強。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春節。

  春節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鋪都掛滿了紅燈籠,貼上了閃閃發光的對聯,有著一派辭舊迎新的氣氛,商店裡的牆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瑩透亮。這時候,龐大的人群帶著迎春的喜悅湧進大商店購年貨,商店裡的年貨琳琅滿目,多得讓你眼花繚亂,無法選擇。來來往往的汽車的鳴叫聲、小商販的叫賣聲、孩子們的嬉鬧聲為這熱鬧的大街譜上一曲歡快的交響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熱鬧了!我家的桌子上擺著許多美味佳餚:淌著汁水的紅燒羊肉,有香氣撲鼻的火鍋,還有很多美味水果,讓人垂涎三尺!我們舉杯祝福長輩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也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邊吃邊聊著這一年來的變化,聊到高興之處,大家都開懷大笑。

  夜晚,人們把一個個煙花點燃。煙花在天上噴出了一個個美麗的“花朵”,美麗極了。我看見小夥伴都在放,我想:讓我的煙花也為這燦爛多彩的夜空畫上美麗的一筆吧!於是我把煙花點燃,“砰!”的一聲,煙花在空中爍出一道道絢麗無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夥伴們不約而同地向這裡看過來,異口同聲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點燃了第二個……

  春節真開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節啊!

  中華傳統節日演講稿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兔年景色依然豔,龍歲春光格外明;龍年的春天到來了,龍是中國的圖騰,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到這其中的典故呢?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就是要靠我們這一代人一脈相承,而我們又要怎樣星火傳遞。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宣揚傳統,守正創新,捨我其誰?》。

  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具有深遠的未來意義。對於我們新一代接班人尤為重要。

  有種種跡象表明,在從經濟社會向智力社會的轉變中,科學可能不再完全沿著17世紀歐洲科學革命時期確定下來的路線前進。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儲存著“內在而為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1985年英國天文學家抄里斯認為:“前進的唯一道路是轉過身來重新面向東方,帶著對它的興趣以及對其深遠意義的理解離開西方的汙穢,朝著神聖的東方前進”;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比利時化學家普里高津說,新的自然觀“將把西方傳統連同它對實驗的強調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發的自組織世界觀為中心的中國傳統結合起來”;而德國物理學家哈肯則說,他所創立的協同學,同時受到了西方的分析思維和東方的整體性思維的影響。

  人類意義世界所作出的這種價值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歷史轉折時代的傳統迴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可能會獲得其生命力。而這種可能需要我們的創新,我們需要在創新中推動中國優秀傳統個文化。

  然而我們又將如何進行用創新的手段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又將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的主流舞臺,中國傳統文化是否只是輝煌的過去?不,我認為,中國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對當代和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做的就是用創新來推動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利用高科技做為手段,影視做為載體,再以特色做為亮點努力開闢世界這個視窗。

  美國可以用肯德基推廣美式快餐和美式文化,將兩百多年的美國曆史推向了世界的舞臺,而我們有各種菜系和多元文化,沒有理由擠不進世界的前列。日本,韓國等國民族單一,文化也沒有呈現多元化,但是他們善於在自已的影視作品中新增本國傳統文化,通過影視媒介很好的弘揚了本國傳統文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好的作品裡新增中國元素,努力發展影視產業的同時,注意文化軟實力的加強。《功夫熊貓》不用改是外國人的作品。

  我覺得,人類總是生活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歷史在前進,人的思維也從不停止,不斷尋求新的、迄今無人知曉的目標。基於世界文化走向趨同這一時代的新特徵,提倡一種以科學新成就為根據的貫通古今、契合東西的新文化觀,就成為建構世界主義的後現代科學觀的基本進路。當代新科學的世界觀向東方特別是中國古代某些思想歸復的特徵表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後現代性研究不失為在歷史轉折關頭全人類的文化戰略研究之一隅。

  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學家把目光轉向古老的東方文化,包括《老子》《論語》《易經》在內的中國經典受到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處在科學發展新階段的科學家們尋找世界觀啟發的努力,而不是由於什麼一時的感情衝動。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否可以為新科學的誕生提供有意的啟示,就成為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西方人能如此的重要,做為東方的雄獅更應該利用創新的手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傳統,底蘊厚重。上下五千年東方文明需要我們守正創新再創輝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華傳統節日演講稿三

  2012年12月10日晚,中國作家莫言在斯德哥爾摩的聚光燈下戴上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莫言是以一箇中國人的身份,先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東方價值觀。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無論是琴棋書畫禮樂漢字騎御,還是四書五經,文房四寶、四大發明,亦或是“以和為貴”的傳統文化精神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中國禮儀文明。都蘊含了太多不為人知的深沉積澱。炎黃子孫正是在這方厚土上傳承發展,便有了中國人獨有的東方氣質。

  東方氣質是對美與真理的不懈追求。我們的先輩前赴後繼,付出生命與血的代價,推動時代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從倉頡造字,大禹治水,周王分封,秦掃六合,到辛亥革命,八年抗戰,我們的祖先用不同的方式追求美與真理。這是中華民族千年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東方氣質是對美和真理的獻身精神。是捨生取義的文天祥,是“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吉鴻昌;是朱自清寧願餓死不食美國救濟糧的錚錚骨氣,是林則徐堂堂正正的浩然正氣,是諸葛亮寧靜致遠的字字珠璣!

  東方氣質裡有包公的鐵面無私,有元代的橫跨歐亞的霸氣,有諸葛孔明鞠躬盡瘁的忠心,有陶淵明採菊東籬的淡薄,有木蘭願代父從軍的凌雲壯志,有昭君遠嫁匈奴的勇敢,有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情畫意。他們是千年青史之中的一抹重彩,是東方之冠上的閃耀的寶石。東方氣質,在禮貌儒雅,舉止優雅。

  千百年來,家庭學校對我們所有良好行為的細緻入微的薰陶、理解與內化,使這些傳統美德融入了我們的血液。或許是順手將光潔的地板上的不和諧的紙團扔進垃圾筐,或是不小心被別人踩到時報以諒解的微笑,或許是得到他人幫助時致以感謝的微笑,亦或是在出入不同場合時禮貌的瞭解規定規矩。點點滴滴中顯示出東方人純粹而良好的文化教養和習性美德。

  周恩來是東方人純粹儒雅氣質的凝聚,他的一舉一動都是東方永恆的魅力。他曾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所在的那個時代。他一生的光輝業績和淵博學識。過人的智慧和傑出的才能。高升品德吞吐日月。他的去世曾是中華大地上億萬人侍立寒風哭英靈的曠古悲慟。讓聯合國為他降半旗。

  回顧歷史,無論是如魯迅,胡適,蔡元培,梁實秋等國學鴻儒,還是華羅庚,丁肇中,鄧稼先,錢學森等世界級科學家,無不是在接受祖國良好文化薰陶之後遠渡重洋,接收西方文化思想,最終成為學貫中西的中華學人,他們的成就,無不受益於早期中華傳統文化之本的影響。

  面對如今現代化的世界,流淌著東方血液的我們更要具有足夠的世界眼光。審視我們的不足與疏漏,以理想,包容的態度去借鑑吸收一切健康優秀的外來文化。我們不僅僅是擁有千年歷史的國度,更是一個年歲賞輕的國家,我們要繼承發揚,也需要充實與完美。全球化趨勢讓我們學會了瞭解世界,那我們更要讓世界明白我們的氣質與內涵。

  那麼從現在開始吧,寫下每一個遒勁有力的的漢子,念出每一句抑揚頓挫的中文,揚起每一個自信豁達的微笑,告訴全世界,我們就是中國,我們就是東方,我們就是獨一無二的中國人

  中華傳統節日演講稿四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裡,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