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遊覽導遊詞範文

  不知道導遊詞怎麼寫?讓小編幫你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遊覽導遊詞範文一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美麗宜昌!

  不知道你們聽說過沒有:來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詩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農架野人***和死人***荊州博物館的西漢軟體男屍***。而在我們美麗的宜昌就有三人旅遊線,也就是詩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見,宜昌是湖北的精華,今天我們將要去遊覽的就是精華中的精華——詩人和美人的故鄉,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秭歸。

  趁現在還沒到目的地,我先對你們簡要的介紹一下秭歸吧! 本文來自織夢

  秭歸地處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畔三峽工程壩上庫首,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里,也是歷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鄉。

  秭歸歷史悠久,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境內現存許多關於屈原的遺蹟和說,如歸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紀念館、屈原故里牌坊和樂平裡的“三間八景”以及紀念屈原的龍舟競渡、民俗歌舞等。

  秭歸的名勝多與屈原有關,秭歸縣城東門外,矗立著一高大的牌坊,上書“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書。旁邊還有兩塊石碑,分別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漢昭君王嬙故里”。秭歸與香溪之間有一沙灘,傳說是屈原遺體安葬處,後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於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節,秭歸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賽龍舟。這一撫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傳並延至今日。

  連秭歸地名的由來,傳說都與屈原有關。屈原投江後,其姐女嬃趕到汨羅江,將弟遺體打撈起來,親自護送回家鄉。屈姊那深深親情使鄉親們大為感動,因而將縣名改為“姊歸”,後來“姊”演變為“秭”了。 dedecms

  屈原的遺蹟和傳說特別多,古人曾集為“八景”,諸如照面井,讀書洞,玉半三丘等。屈原祠重新修繕後,內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紀念館,屈原墓,屈原詩文碑廊。

  遊覽導遊詞範文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導遊員xx,在這裡我對大家光臨荊門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裡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是荊門市博物館。

  荊門市博物館成立於1984年,是一座集文物考古、文物收藏和文物陳列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主要建築有文物陳列主體樓和文物精品館。文物陳列主體樓為仿古建築,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餘平方米。平面呈環抬式——兩端外突,中段內收。樓頂黃色的琉璃瓦屋頂在陽光下閃耀的先古遺風讓人頓感肅穆。館內收藏的文物標本達5萬餘件,各類文物展覽長年對外開放。館內現有《包山楚墓專題陳列》、《館藏曆史文物陳列》、《戰國女屍及郭店楚簡展覽》。

  大家現在所看到的就是《包山楚墓專題陳列》包山楚墓的墓主人是楚國的左尹邵力它距今約2300年,順著陳列室,隔著玻璃,我們看到了按用途擺放的各類青銅器,如銅缶、銅鑑、銅勺、銅薰、銅盒等,它們不管是小件的用品,還是大件的禮器,一律工藝精巧,它們真真切切地映入我們的眼簾:有的完好無缺,有的卻被歲月蝕去了一角,但是一樣帶著時空的神祕。大家請看那件青銅飛鳥銅鳥雙足立在一根銅柱上,雙目炯炯,翅膀平舉,蓄勢待發,這件青銅裝飾品說明了聰明的匠人展開了想象的天地,展翅騰飛的鳥遠眺藍天,體態輕盈,雄姿矯健,正是楚人奮發圖強,銳意進取和楚國在荊楚大地勃然崛起的象徵。由於墓主人的顯赫地位讓他在地下享受人間的威儀,也成就了豐富的展品,儲存完好的漆木器有漆耳杯、鳳鳥雙連杯,還有各類兵器,寬葉矛、盾、玉首銅劍還有車馬器、樂器、竹器、玉石器、陶器,都讓人讚歎不已。 織夢內容管理系統

  大家請看和包山墓相對的展廳就是《館藏曆史文物展覽》,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荊門古城縱橫》這本老書記載的文物:臥女荷葉三彩枕、人騎駱駝銅燈、越王州勾劍、出行銅俑等生動絕倫的珍品。這些文物小到一枚鐵釘,大到一座石像,跨越了戰國到明清的歷史長河,也可以說是凝聚了荊門的歷史、文化史、收藏史。

  下面讓我們帶著對這些文物的讚歎,去參觀珍寶館,距今2300年左右的“中國第一古屍”裝在大廳專門的水晶棺內,水晶館在不展出的時候可用升降鏈放到地下室,這樣有利於古屍的儲存。大家請看她古銅色赤裸的身軀從外表上看基本完好,頭頂無發,臉部也少了肌肉的彈性,嘴缺了一塊,因而覺得十分猙獰。大家請隨我來看一下那個時期絲綢衣服的碎片,上面牆壁上掛著的是絲綢衣服繡的針法,我們對照這些紋樣再看碎片便想象出當時衣衫的華美。大家請看女屍右側的展廳,就是一出土便震驚中外的郭店楚簡,楚簡從各方面反映了楚人當時的社會習俗、精神風貌和文化成就,這批楚簡出自郭店,因此稱他為郭店楚簡。一號墓頭箱,計有804枚,內容有《老子》、《太一生水》、《緇衣》、《魯穆公子自命出》等16篇古籍。大家所看到的牆壁上的文字便是這些古籍所記載,這些戰國文字,作為一種手寫體,在竹簡的襯托下,運筆嫻熟,書寫隨意,一字多體,幾乎可以當作寫意畫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