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口才教育是什麼

  談到口才,我想起古人這樣一句話:“吶吶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這話有它的道理,在大多數情況下,口才仍然是反映、衡量一個人的學識與學養、思維與思辨、修養與氣質的一個視窗、一面鏡子、一把尺子。反過來說,學識、思維等素養則是口才的資本和底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希望能幫到你。

  一、要把口才教育與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

  被林肯稱為“美國孔子”的思想家愛默生說:“思維是行動的根本”。其實思維也是話語、表達、交流和口才的根本。因為思維的片面、思維的混亂必然導致表達的片面和表達的混亂。

  讓孩子理解思維能力比較難,因為它是抽象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具象的形式來培養。聯合國前祕書長加利說,“上小學時有一天老師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個黑點,然後問道,同學們看到了什麼?大家齊聲回答“一個黑點”!老師搖搖頭說,你們只答對了一半。為什麼只見黑點不見白紙呢?今後你們走上社會必須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這位老師實際是在給學生上思維能力的訓練課。

  我們小時候學過的關於瞎子摸象、曹衝稱象、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揠苗助長、龜兔賽跑及司馬光砸缸等內容也都是把思維教育融入故事之中的範例,是我們思維教育的啟蒙教材。當今時代,社會變化紛繁複雜,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斷,希望老師們能夠在新形勢下創新有關思維教育的新內容和新形式。

  二、要把語言教育同心智、感情教育結合起來

  老舍先生說,“說什麼”固然重要,而“怎麼說”更加重要。“怎麼說”不僅是包括說話要講究藝術,還包括必須有真情實感。而沒有真情實感往往也不會追求說話的藝術。

  談到感情與語言,普希金曾這樣說:“有兩種模糊,一種是源於思想感情的貧乏,只能用語言來代替思想感情;另一種是語言的貧乏,它不足以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

  我國古人則說,“言為心聲”,“情者文之經,辭者文之緯”。因此,口才教育既要注重語言的教育及表達的訓練,又要培養和激發孩子們的種種感情,提高他們的情操,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因為,如果缺乏對他人、外物的感情,就會言之無物、言而無情。反過來,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彙量或不善表達,又會出現“心欲言而口不逮”的窘境。

  三、要把口才教育同人格的培養結合起來

  口才不僅關乎人格,甚至關乎國格即國家形象。中央提出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但長期以來,在外國人的印象中,中國人呆板、壓抑、拘謹、不懂幽默,不敢講話、不會說話,特別是不敢講真話、不會說自己的話。以至於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體操運動員劉璇對著外國媒體的話筒和鏡頭從容接受採訪這件事居然也成了新聞。

  但就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怎樣生動、自然和有效地說話,特別是怎樣向世界說話,這個問題還遠沒有解決。小孩講大人話、大人講幹部話,幹部離開稿子不會講話的現象仍十分普遍。

  少年兒童的思維邏輯與語言表達具有一種特有的真誠、純潔、天真、奇特甚至美妙。他們常常跳出大人的思維與邏輯,而這也正是他們純真之所在、可愛之所在。大人們應該善於傾聽和欣賞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的純真與思維,幫助他們成為不是別人,而是他們自己。

  中國的文化傳統十分強調要擺正才與德的關係,比如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甚至說:“深沉厚道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辨是第三等資質”。同樣,口才教育也必須置於人格教育這個教育的總命題和終極目標之下。

  因為只有把口才教育做為人格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才能實現口才教育的最高價值,而口才教育也只有走綜合施教之路,才能達到這一終極目標,實現其最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