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感動服務演講稿

  愛心不僅僅是我們一次活動,臨時喚起的一種奢侈的表達,更應該成為我們心靈深處的精神底蘊。怎麼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能夠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工作中的感受,我踏入武警總醫院已經有5年了,5年護理生涯使我學會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從進入醫院的那天起醫院就給我們灌輸要抓好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意識的延伸,這種服務意識已經很自然的印在了我的心裡,但如何將感動服務融入到我們日常的護理工作中,是我一直學習的過程。

  我工作在南一科,我們科室服務的物件大多數是軍職以上的首長,由於首長接觸的環境、知識層面的不同使首長對感動服務的期望值也越高,這也是對我們工作中很大的考驗。主任常教導我們的一句話“工作中一定要學會用心,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我自身認為感動服務就是在於用心服務,為每位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讓患者感動是要發自內心的呵護,真正實現:用心傾聽、耐心解答、精心護理、細心照顧、熱心服務、衷心祝福。

  首先,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一個人對待工作的心態,是積極地還是消極的,直接影響護理服務質量,我們要增強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提倡主動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就是從“要我服務”向“我要服務”的轉變。注重三前服務,護士應走在患者呼叫之前、想在患者需要之前、做在患者開口之前。如實際工作中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及時瞭解患者的需求,然後儘量滿足患者的需求。

  其次,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包括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嫻熟的護理技術是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護患關係的重要環節。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再好的態度也會造成患者對我們的質疑和不滿意,因而,技術是護理服務質量的基石。熟練的操作技術可以很容易讓患者信賴,其相反就很容易造成患者對護士的及其不滿。例如:在工作中,會遇到由於輸液過程中沒有一針見血,造成患者二次疼痛,直接造成患者對護理質量的不滿意。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的時候,患者會提出諸多問題,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夠正確的回答出患者想要知道的答案,才能使護士充分的得到患者的肯定,這些都是患者滿意的前提。

  服務還要體現藝術性,就是有效地與患者溝通。溝通是搭建讓病人滿意的橋樑,是做好各項護理工作的基礎,我們要通過溝通與病人建立更加和諧的護患關係,為病人提供更優質、溫馨、個性化的服務。溝通的主要途徑---語言,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一個人思想、感情、能力、愛心等多種素質的綜合體現。護士的服務物件是病人,護理工作中很多時間是與人打交道,護士的語言交流比其他職業的語言更為重要。無論是入院介紹、心理護理、健康指導等,護士都必須先用語言與病人溝通。根據不同的物件和不同的心理特點,給病人以啟示、開導、宣傳等有關保健知識,解除病人思想顧慮和負擔,取得良好的配合。俗話說:“言為心聲。”護士良好的願望、誠摯的關心與美好的心靈都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護士美好的語言可使病人感到溫暖,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力量,產生藥物不能起到的作用。

  我也是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工作中對於感動服務做的還不夠好,只是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希望能夠借鑑更好的方法,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肯定和滿意,向極至化服務的延伸。我主要上的是責任班,責任班更是和患者直接接觸的班次,從患者入院到出院責任班都起到了主導作用,從患者的治療到患者的健康宣教等都要由責任班完成,如果責任班的工作環節沒有做好,也就直接影響到科室的滿意度,責任重大,壓力相對也較大,怎樣才能夠做到讓每位患者都滿意呢?由於每位患者的要求和態度各有不同,可能同樣的方法放在另一位患者身上就行不通。在平時護理工作中,學會了觀察病人的一言一行,善於感覺和識別,從而捕捉病人的服務需求,這樣才能根據不同的患者制定個體化服務。在查房與患者交流的時候,我會經常詢問患者“對我們的工作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嗎?”“我們做的還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真正瞭解患者內心的需求和想法,然後總結,改正。從病人滿意的地方做起,從病人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注重做好對病人意見的收集。

  患者住院對自己的檢查和治療結果是最關心的,健康宣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最快的時間內讓患者瞭解自己的檢查結果和治療效果很關鍵。基本上每位住院的患者都要採血,我都會在當天下班前將患者的化驗單列印好,為患者講解,讓患者第一時間放心,像我們科室好多都是經常住院的患者,我還會把患者上次住院的檢驗結果調出來做對比,這樣講解起來會更有效果。住院期間的每項檢查都做到及時跟蹤,及時反饋,患者都很滿意,覺的工作做的很細,真正站在了患者的立場上著想。

  護士長常給我們敲警鐘,一定要“細化日常工作,提供星級服務”,確保療效,服務周到。打造一流卓越的病人服務系統,只有平時小題大做,以收警惕之效,抓服務沒有簡捷途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件事。

  從小事上做起,從細節上做起。對於護理人員來說,一個微笑、一句話、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極小的細節,但這些細節都會對患者或家屬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在服務患者的時候做到“您好”為先,“請”字開頭,“謝”字結尾,微笑服務。接待新入院患者的時候要熱情迎向前;對出院的患者要主動幫患者提拿行李,送至電梯口,再送上祝福的話語;患者到護士站問話的時候要主動站起來,或許我們的護士站起來表示尊重時他不會在意,但護士坐著回答時他一定會感覺不禮貌;接聽呼叫器時,語氣要溫和,回答“馬上過去”給病人以肯定的安慰;遇到沒有陪護的病人,在輸液過程中用餐的時候把患者的飯菜擺在床旁,主動協助患者用餐;在患者輸液的過程中,給患者倒好水放在桌邊等,我做的都是很平常的小事,平凡而又瑣碎,我想如果我們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把“注重細節”的思想時刻牢記在心中,並把對細節的實施貫徹在實際行動中,“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能做到最高的護理服務質量和最優的護理服務。

  克服自我,把病人看成永遠是對的,把病人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服務的尺度。工作中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把患者的難處作為服務的難點,把患者的需要作為服務的內容。心情不好時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去,更不能在病人面前有所表露;與病人發生誤會或衝突時做到把“對”讓給病人,切記病人永遠是對的;要有足夠的耐心,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正確對待病人的投訴,不要讓病人帶著不滿離開,要學會和病人說“對不起”。 如,在為病人輸液時,第一針沒有紮上,不要埋怨病人血管不好,要真誠的向病人說聲“對不起”,扎完針後再用碘伏消毒第一個針眼,間接的表達對病人的注重和歉意。

  日常工作中總結出十個“一點”,儀表美一點,微笑甜一點,問候多一點,言語暖一點,查房勤一點,觀察細一點,行為輕一點,業務精一點,幫助廣一點,親情濃一點。將這些植根於心裡,變為習慣和自然,貫徹到護理工作中。

  時刻牢記“幹部病房無小事,服務裡面有政治”。針對科室的特殊性,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我們的愛心、熱心、耐心、細心、關心和責任心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滿意為最終服務目的,進一步加強醫患溝通,使護理服務更貼近病人、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真正體現感動服務的深刻內涵,真正實現患者第一。

  感動,源於護士對患者綿綿不絕的幫助;感動,源於護士會患者發自內心的關心;感動服務,就是對患者以心比心,只有這樣才會贏得患者的滿意,贏得患者的感動。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有一種關懷,它常使我們淚流滿面;有一種力量,它能讓我們精神抖擻;這種關懷,從你我的眼裡輕輕釋放;這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動。那就是-愛心。

  愛心,有時可能僅僅是對孩子的一份耐心,對同事釋放的一種寬容,是一個真誠的微笑,是一次對陌生老人熱心的攙扶,省下幾包煙錢對困難家庭的幫助……這些對許多人來講都是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卻能使他人感到這個社會的溫情,使周圍的人受到教育和影響,從而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以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愛心永恆”行動,決不只是停留在物質上的扶貧濟困,更重要的是倡導一種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和和諧的人際關係。

  每天都有一些讓人感動的愛心,呈現在我們面前,每天都有一些在危難疾病中的人們,得到幫助。愛心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競爭社會的缺陷,讓更多的人體會到社會的溫暖,給不幸者點燃了希望的火炬。所以我們應當時時記住:我們曾經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我們能有今天,並不完全因為我們的才能或勤奮,而是有各種機遇和偶然因素在裡面。這種認識,會使我們對他人、對自然、對社會飽含一份感恩之心。沒有愛,就不可能有健全的精神。心理學家的研究已經多次證明:經常行善的人相對比較健康長壽。

  愛心是人生最值得留戀和為之奮鬥的力量,得到愛心呵護的人生才是健全的,也因此,愛心不僅僅是我們一次活動,臨時喚起的一種奢侈的表達,更應該成為我們心靈深處的精神底蘊。

  我們是平凡而普通的,真的很平凡,平凡的猶如一滴露珠;我們真的很普通,普通的猶如一片綠葉。但在我們平凡的日子裡記載著許多不平凡的事蹟,在我們普通的生命裡譜寫了許多不普通的樂章。我們沒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卻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無聲的行動來證明自己。一滴水雖小,但它能折射出整個太陽的光芒。我們的愛心,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

  讓往前走的人兒繼續走,讓幸福的人兒更幸福;而我們,在不停為你--加油!

  一般說來,越是身邊的事、親近的人,越容易激發我們的愛心。而能夠對遠離自己的事、毫不相干的人不求回報地奉獻愛心,那更是一種純粹的至愛。實際上,當我們將愛心播撒給社會的時候,我們也是在呵護自己的心靈,使心靈如純潔之泉,如暖冬之日,在滋潤、溫暖別人之時,也使自己變得高尚、幸福。

  讓我們大家一道把愛心,昇華為無私的人生情操和生活境界。 “用愛擁抱每一天,用心感動每個人!”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責任與愛心擁抱夢想》。

  帶著夢想,帶著期待,1996年的夏天,我來到了黟縣巨集潭這個偏僻的地方,開始了我的教師生涯。正如當時一位同事所說:“我兩手空空而來,懷著滿腔赤誠而來”。當我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站在講臺上,我深深感覺到了作為教師的那份愛心和責任!

  是啊!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就要用愛心與責任去關心每個學生,就要用愛在教育的原野上塑造一座豐碑!

  正是愛與責任,“最美麗的教師”張麗莉在危急之下,奮不顧身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不幸被碾到車下,造成雙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她用柔弱的身軀譜寫了一曲英勇奉獻的大愛之歌,感動了全中國!更深深感動和激勵著我。***更震撼和激勵著我***

  正是愛與責任,一個個痴情教育、愛生如子、以校為家的“大愛無聲的事蹟”,讓我明白,“偉大”並不是一個空洞的詞。它是千千萬萬個無私奉獻的老師用汗水、用淚甚至用血抒寫的崇高名字!只有偉大的靈魂才能像一汪大海,把愛拳拳傾注於每一塊等待滋潤的心田。只有無言的大愛,才能在生與死的瞬間化為一種精神的永恆!他們用青春和生命譜寫著最無怨無悔的詩篇。

  也正是這份愛與責任,讓我無悔於自己的選擇。

  從教十六載,八載班主任,特別是美溪支教經歷,它讓我對師德的內涵有了更深刻地認識與感悟。一名教師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普通崗位就是一份責任,就需奉獻愛心。支教的生活是清苦的,也是快樂的。當我走上講臺的時候,當我檢查寢室的時候,當我進行家訪的時候,我奉獻著,我是快樂的;當我解開學生“心結”的時候,當我收到學生來信的時候,當學生來看我的時候,我收穫著,我是幸福的。為了山裡學生能全面發展,我利用課餘時間千方百計培優補差;為了他們能共同進步,我經常與他們促膝談心;為了能形成家校合力,我不厭其煩地與家長溝通,甚至遭受一時不解。但教會學生掌握知識是我的責任,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則更需要愛心。也正是因為這份愛和責任,我無悔於自己的決擇!***選擇***

  我用智慧開啟學生的求學之門,用愛心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鎖。我不敢自詡是春蠶,是蠟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我可以自豪的說:“我無愧我的學生,我無悔我的選擇。因為“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嚴謹執教,是我一貫的準則”。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更深地體驗到:敬業奉獻是為師之本,愛心責任是師德之魂;責任與愛心是擁抱夢想的不竭動力!

  還是這份愛與責任,讓我贏得了縣優秀班主任、市優秀德育工作者等諸多榮譽,近五年來多篇教學論文、德育論文榮獲省市一等獎,本人指導學生在各類比賽中更是屢獲佳績,從教以來的教學成績在全縣評比中屢屢名列前茅。

  桃花開了又謝了,燕子去了又來了,學生來了又走了,我卻還堅守在這兒,守著我的精神家園。在這三尺講臺上,我將繼續勇擔責任,奉獻愛心,為黟縣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

  因為這份愛與責任,是我不變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