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闡述個人道德修養的句子

  論語是孔子和門下弟子的言論,其中有很多闡述個人道德修養的句子。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論語中個人修養的句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論語中個人修養的句子推薦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說:君子相互團結但不互相勾結,小人相互勾結但不能互相團結。

  2、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說: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圖;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僥倖。

  3、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 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應該像器具一樣,作用僅限於某一方面,應多才多藝。

  5、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孔子說: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說:君子態度和順,但不會苟同別人;小人容易附和別人的意見,但其實不能與別人平和相處。

  8、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孔子說:“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驕傲,小人驕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說:君子中沒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沒有的。

  10、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論語中個人修養的句子經典

  1、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說:“君子窮困時尚能安守,小人窮困了就不約束自己而胡作非為了。”

  2、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意思是: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強調內省的態度,遇事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說:“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驗他,卻可以接受重大任務;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務,卻可以用小事情考驗他。”

  4、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孔子說:“君子莊重自尊而不與人爭強鬥勝,團結群眾而不結黨營私。

  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為恥。

  6、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意思是:君子堅守正當而不能不顧是非地講究信用。

  7、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意思是:如果君子捨棄“仁義”這種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飯飽也不違背“仁義”這中品德的,當他們停留在某個***國家***落腳後,必然會為這個***國家***奔走。

  8、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向孔子請問君子之道。孔子說: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後才把它說出來。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10、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子貢問,君子也有所厭惡嗎。孔子回答,有厭惡。厭惡傳揚別人壞處的人,厭惡處於下位而毀謗上級的人,厭惡勇敢而不明禮節的人,厭惡果敢而頑固不化的人。

  論語中個人修養的句子精選

  一、言必信 ,行必果。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二、不怨天,不尤人。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藉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四、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六、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七、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八、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九、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十、當仁,不讓於師。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 “當仁不讓”。

  十一、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十二、不遷怒,不貳過。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十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十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十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十六、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