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離不開積累的作文

  1:

  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不斷地行走,其實,我們的人生也在不斷地行走,只是由於過於忙碌,沒有時間去回憶,而過去的一點一滴也都在堆積著我們的未來。今天,我閱讀了《第十個燒餅》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很耐人尋味,就讓我來推薦給大家欣賞吧。

  文章主要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大漢餓了,買來了十個燒餅充飢,一連吃了九個都不覺得飽,吃下第十個後,才覺得飽了。大漢撫摸肚子,說:“早知道這樣,索性只吃第十個燒餅就好了。”聽完以後,同學們一定會覺得大漢說話真好笑,他真笨——如果沒有前面的九個燒餅填肚子,吃第十個燒餅時,他會飽嗎?

  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我覺得不少同學也像大漢一樣愚蠢。開學不久,班裡就進行了一次測驗,有的同學考砸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夠,這不等於大漢想吃一個燒餅就能飽肚子嗎?還有的同學想放棄努力。我就勸告他,如果放棄了,那一個月的努力就白費了,就永遠都不會成功。

  我們已經是六年級的小學生了,下學期就要迎接緊張的升學考試。小學的多彩生活即將結束,在這最後的緊張階段,我們應該不斷地告誡自己:“努力積累前面九個燒餅,迎來第十個燒餅,我們就會成功!”

  這個故事不斷地激勵著我:要不斷地往知識倉庫裡積累填充知識,象徵著成功的“第十個”即將到來!

  2:

  有些人總是妄想一步登天,一舉成名,有人每天都要買兩張彩票,想像報紙上那些人一樣一下子成為百萬富翁,空守自己的不切實際的“發財夢”,孰不知,積累才能造就成功。

  拿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愛迪生在發明燈泡時,為了找到合適燈絲材料,愛迪生和助手對一千六百多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進行了幾千次實驗。1879年10月的一天,他用一根經過碳化處理的棉線作燈絲,研製成功了經久耐用的電燈泡,有人誇愛迪生是個“天才”,他本人卻回答道:“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可見,世界沒有絕對的天才,有的只是在抓住靈感之際付出成千上萬倍的努力。

  在各個時候,各個領域,無不到處存在著這樣的例子。

  王羲之學“書”,在廣袤平原中感受“橫”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豎”的堅韌,一筆一畫,不斷地反覆練習,入木也三尺,大樹下的水也成“墨池”。他的書法已不再是簡單的筆畫與結構。李時珍學醫,在質疑中研讀前人書典,在嚐遍百草中驗證真偽,努力創作《本草綱目》,他的仁心已超越藝術本身。更有孔子學琴,在反覆彈奏中思考著樂曲的奧妙,在樂聲中領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他的思想在音樂中昇華……這些簡單的事情,就看你是否能夠堅持,不斷積累,才能在某一方面的頂峰有所造詣。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學習、探究也都是如此。先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然後一次一次的詢問,一次一次的探索,在詢問的過程中汲取經驗,追根求源,終於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獲得了成功。

  在成功的大路上,這樣的事例又豈止這幾個?它說明成為“天才”並不難,獲得成功很簡單,不斷積累是關鍵。

  3:

  我成功了只要付出了勞動,就會有成功的收穫 一個人的成功難免會有失敗作為開端,要想成功就必須經過失敗的考驗才能取得成功!我就是經過多次失敗後才苦盡甘來後終於得到了成功!

  的在10歲的生日上,爸爸買了一輛自行車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開心是開心但問題是我不會騎.爸爸知道後就教我怎麼騎自行車.` 我就把自行車推出去,坐在車上.爸爸在後面抓著車子推著我走.就在我得意洋洋的時候爸爸突然把手放開了.我有點不平衡東倒西歪地從自行車上摔下來.我的膝蓋摔傷了,痛的眼淚直流.我輕輕的小心翼翼摸了一下膝蓋說:“好痛,我不學了.因為摔倒就很痛.” 我抬頭的時候看見一位比我小的小女孩,她跟我一樣也在學騎自行車.不過她摔倒了,還可以堅強站起來.看到這裡我就想起老師對我們說過的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要想成功就必須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取得成功.”然後我堅強站起來回到爸爸身旁叫爸爸再抓住我.我拼命的踩著.爸爸還是放下我,我也就再次摔下了車,如此迴圈.我終於學會走直線.後來我又學會了轉彎等等.後來我終於成功了,花了一天的時間我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我得意的騎著自行車,看著兩旁的樹從我身旁飛快的閃過,它們好像在說:“你真棒,你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回到家爸爸幫***藥,因為我成功了,那時我覺得傷口已經不痛像沒有摔傷似的.此時我好像吃了蜜一般的甜,那時候我的心情比吃蜜糖還甜!我終於成功了,我想只要付出了勞動,就會有成功的收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類的生存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