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敘事的隨筆散文精選
美人如花,花開是優雅,花落是情懷。世間有百媚千紅,你自是風情萬種。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朝花夕拾,深情望念
依樓拈花語,淡風捲珠簾;
撫琴迎清照,玉樹臨紫軒。
---序
人間四月天,溼潤而明媚,是一個適合獨坐水湄,細數光陰的季節。在一期涼風有信裡,安靜將筆端的愛,寄給適合回憶的未來。心中那一抹淡淡的傷感,是四月信箋裡那一頁最難能可貴的習慣,如那安隅在轉角的紫色的軒,憑著將一份誘人的安逸增添。不語也深情,與我一同,將那些失去的往年貯存成望念。
花香能沁樓,淡風能入帷,思緒能蹁舞,文字能牽心。如若可以,願被文字牽著,輾轉也好,慢拈也好,那青澀的笑容被時光褶皺也好,成全不了一直最美的日子,便依著文字的冷暖,補足那些被時光遺下的空隙。
二十七年過去了,我在,逝去的青春在夕陽的指尖越發敏感,放佛在那一刻騰出一方不會攥自的空間。夕陽漸去,我依在,裹足在那方靜靜的回憶裡,不知還等著什麼。朝花深處,能否夕拾那不會被遺忘的容顏,惟願,那一顆向晚的心,依舊能輕舒,漫卷。
夕陽無限美,何故近黃昏,易水迢迢意,奈何水猶寒。愛之極,憾之極,無限讚歎,無限喟嘆,如賦櫻花漸次,美成物衰。那便寫一些善感的字,將那些謂以絲縛的記憶,漂染成不會去張揚的獨白,寫幾段略顯細膩的清逸,裝點成窺探,看一看,內心有多愁,還是如常在不經意間,司空見慣。
做不了太陽的光芒萬丈,便做一顆繁中獨有的辰星,依舊能將生命,璀璨成耀眼的光明,若有一天隕落,那一道弧線,也會華麗成靚麗的風景。
做不了偉岸的大樹,便做一棵堅強的小草,隨著風的輕柔,裝幀一抹綠的希望。我的存在鋪將於大地和山川,我的足跡適從於海角與天涯,我的弱小生命經得起野火焚燒,根在毅在,在時光漸次裡生生不息,何懼死亡。
做不了一群人的崇拜,便去做一個人的氣場,沒有與別人一樣,自會有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我有我的寂寞,也有我的堅強,我有我的失落,也有我的夢想,蒼白與生機,懂得與珍惜,都將是人生舞臺的演繹,拿出一些驕傲,自會化腐朽為神奇。
一步一印,累積成生命的詮釋,印痕不能逐次漸大,那便將厚度盡其增加。方向沒有一路輝煌,便去懂得尋找適合的轉角。智者如流雲,依風而行,順天而高,智者如轉隅,懂得選擇,適當安放。
真切的人生,是一部不用去彩排的戲,每一段情節,都是當下的直播現場。就像,在大雨裡哭泣,不要等著有誰會給我擁抱,因為沒有彩排過,沒有隨之而來的感冒藥,那便含著淚,在大雨裡奔跑。若不想懦弱給誰看,便只能自己去堅強,若不想捲縮在陰暗的處落,便盡力踮起腳尖,更多的呼吸陽光。
真實的望念,總會與寬容有關,以一種仰望的姿勢去念及,便能念得更深,更遠。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是念得選擇,而不是能否去抓握,那便敞開手心,讓念隨風,便不會被某種刻意壓重,念成一個人的折磨,與另一個人的擔憂。
望念,不要將盲目,念成失望的流年匆匆。保持一種仰望的方向,嘴角輕揚,念成寬容的放手,讓祝福的念種,綻放成美麗的曾今有過。朝花夕拾,茶語人生,那些唸的曾經,在望的風停處,若記序為擁有,便不會被題記成別離。風情琢字,念卷墨語,拾及餘溫殘留,貯藏於煙雨風中。
真情的痛惜,何需用一地落滿的牽強來掩飾,傷感的調勻,總會增添一份別緻的愁美。一併飲下字與意的憂傷,硯一抹韻染抒懷的浪漫口味,隨著那些泛黃的邂逅,一起去看蝶兒飛,花弄語,漸寬著衣帶,漸消成憔悴。真情的痛惜,何懼遺憾,安靜的用字去記憶一座城,憶在城在,何需寫下來世的約定,來湊足三生的不毀。
憶城,憶人,憶心,憶成夢的香醇,從朝露花間,憶到夕拾望念,在些許思念,惦念,留念裡,把拾起的煙火流年,換做老去的優雅,淡定而從容,讓些許遺憾,成就一份能值得去孤單的念想。傷及所憂,樂之所喜,將那些如芍藥的將離,繾綣成心底最美的記憶。牢住芍藥之心,又如何去將離。
夜深依舊清幽寧謐,婉轉成一個人的回曲。那些已然習慣的望念想象,也不會有太多造意新奇。月色彷彿因客體而存在,竹扉又怎能擋住那如霜如水的微寒,耳畔嘈切風愁,又何止只與意會有關。六絃琴曲婉難致,被指撥成錯落音律,像是花旦的空腔,尤以風興,故言他體。
夜累了,倦倦的整理著黑色的睡衣,時而悠悠長吁,像是將那些曾經的欽定安放。我也有些累了,也想在夜的睡衣旁嬌嗔,羞澀一撩清清的濛濛,眷眷著微笑,試著將該憶的深刻,該忘的灑脫,抑或,貼著夜的撫摸,過一種自己想要的生活。
朝花幽雨欲誰滴,夕拾芍藥是將離......
篇二:給自己一片陽光
江南又一次煙雨迷濛
油紙傘撐不開濃濃的惆悵
我獨自漫步在四月的雨巷
任那些纏綿在心底遊蕩
這個季節
依然能聞到花香的氣息
青青的草地,淡淡的流雲
撩撥著無聲歲月的斑痕
和風細雨,裁剪著四季的輪迴
經歷過太多的無奈和滄桑
終於學會了無語和堅強
在人來人往中嘴角上揚
試著將所有的疼痛打包
執一念向善的陽光
聽花開的聲音,看雲卷的從容
眉眼裡閃爍的就不會有悲涼
煮一壺細雨,書一箋詩狂
讓窗外的雨露飄滿心房
把一個女人的溫柔默默綰結
相信總有一個人會懂並收藏
給自己一片陽光
在這四月的十里長堤上
讓心隨著碧波盪漾
生活會教你如何成長
篇三:項家山的風雲
喜歡項家山是近來的事,與做多年的女婿無關。喜歡那裡好多神奇的故事,多得山上有藏著的,水中有沉澱的,地上有滲著的,多得與歷史有關與名人有染。
行走在上十嶺山中的茶瓷古道上,一條年久失修而又斑駁的石梯路有些零落,只有一路上的青石板上那條深深的獨輪車印還記著當年的繁榮,路途上那些個被遺留下來的石亭,早已在歲月中被風雨侵蝕成斷牆殘壁,也只有那些堆起的無稜石塊還記著遙遠的過去。
浩瀚的雲海,風聲雷動中早已掀開一頁頁封存的歷史。
朦朧的上十嶺,遙遠的地方有一隊西楚霸王項羽的兵民,在其兵敗後四處奔逃,幾經輾轉又從遙遠的遼西匆匆來到江西彭澤上十嶺腳下定居,從此項氏在此繁衍生息,過著耕讀事業的生活。
歷史的畫面翻閱到明代,風雲簿上燒錄著項家山人可歌可泣的事蹟,讓項氏後人記住了自己的家族在這個刀光劍影的年代英雄輩出的榮耀,也見證了這個曾經鼓角爭鳴的項家山區今世的悽落。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一統江山,曾經以項家山區為據點,擂起戰鼓搖動旌旗,驅兵向盤據在長江鄱陽湖上的陳友諒發起了最後的殲擊。漫長的征戰歲月,有戰敗膽顫心驚那一刻的絕望,也有得勝後歡呼跳躍時的瘋狂。
落冠、斬子嶺、嘆子嶺一一留下了朱元璋兵定江南時的悲壯故事,劍泉則是明太祖在兵敗逃回項家山途中人困馬乏時絕處逢生的見證。 煙塵飛揚的黃塵古道上烽火連天,一次戰鬥中朱元璋戰敗後反被陳友諒追殺,落荒而逃的明太祖飢渴難忍,絕望中不禁仰天長嘆怒擲神劍,豪氣感動天地,頓時路邊劍插處湧出一股清泉。從此朱元璋得以喘息並重整旗鼓大戰鄱湖十八載,逐漸平定陳友諒,一統了大明江山。
至今仙泉仍在上十嶺半山腰的茶瓷古道邊,常年四季清澈的泉水依然湧流不斷。為了報答項家山百姓捨身忘死的相助之情,彌補根據地百姓的損失,得勝回朝後的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將項家山建成南京之外的後宮,故而項家山至今有“小南京”之說。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如今的項家山顯得有些冷落,冷落的景況讓路人一邊嘆息一邊從荒蕪中拾撿些昔時的遺漏。
行走在寬敞的上十嶺山谷盆地上,眼前所見的是人煙稀少遍地荒涼,特別是廖廖幾位項氏後裔。
蒿草叢生的荒地野嶺,顯得特別的冷靜,冷靜得讓人感到孤獨。寂靜中人們只能從那些破棄的古石墩、古對湫和被泥土將要湮沒的殘牆中,從滿地的瓦爍中尋覓項家山曾經的繁盛,還能從僅存的幾戶項氏後裔口中聽得到一些相關的故事,還能從倖存的項氏家譜中找到項族的興衰史。
項家山所有的事蹟不是傳說,是鮮活的歷史。這段歷史隨著時間的堆砌早已封存在項家山的青山綠水中,早已被上十嶺頭的雲霧淹沒,只有那條古老的無名小河仍然還哼著過去的歌謠,不知疲倦地向山外奔去。
我喜歡項家山,更喜歡它傳奇式的故事。這些傳奇式的故事是當年項家山人仕途的真實寫照。
歷史的頁面翻閱到清代,《地方誌》上記載著這樣的一則故事:一位項姓知府因冤假錯案被判獲刑,在將要行刑的關鍵時刻,案件恰好被調查清楚,宣佈知府無罪當場釋放,回鄉行至現在的建山五組小河邊,正好接到道光皇帝遣快馬送來的赦免書,於是知府喜出望外,興奮之餘將跪接赦書之處取名“赦書港”以示紀念。
項氏的故事不僅僅只有“赦書港”一則,項姓官員也不僅僅只有小知府項聲一人,項氏在朝為官有記載的有翰林院侍講、江西巡察史等,有“一夜拔官三十六”譜詩為證,有四十八口官印的傳說,有滿山的古墓古碑為憑。
暖春四月,金燦燦的油菜花早己凋謝,滿田阪是一層蔥綠的待長成熟的油菜角。蔥綠色鋪蓋的田野不禁讓人聯想到廣闊的草地,奔騰的戰馬,隔田阪的故事……
古人云:學會文武藝,賣貨帝王家。早在明清兩朝,項氏家族就以耕讀為本,勤奮好學的家風,成就了項氏家族的名望,成全了項氏家人的功名,於是眾舉子紛紛投軍為國效力。
從軍必備馬,備馬就得放養,放養的馬兒四處遊動,不時地會損壞鄰里的莊稼,無意中給舉子們惹了很多的麻煩,於是舉子們就乾脆將附近整阪的田都買下來作為放馬場,那知當年的他們也碰上了“釘子戶”,死活中間一塊他的田就是不肯出賣,舉子們以為田主是嫌賣得賤,就將銅錢在其田的表面鋪上一層做為買金,田主犟得幾頭牛都拉不回頭,無論如何就是不肯賣其田。
一望無際的田阪,草色青青馬兒嘶鳴,就是中間隔了塊別人的田,馬兒不能自由,舉人們常有麻煩,隔田阪的彆扭也特煞風景,舉子們無可奈何但也只能望田興嘆。
興衰輪迴的歷史,悲歡離合的世況,風淡雲輕的時空,總有些看不清數不盡的流星,那瞬間閃爍的美麗讓人尋找讓人回味。
我喜歡項家山,喜歡從前的項家山代代有英烈世世傳書文,喜歡項家山青山的奇境,喜歡項家山清泉的甜美,喜歡項家山那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
真想從此住進項家山,做個常年四季都能欣賞項家山奇秀風景的閒人,享受其中;真想從此住進項家山,做個時常搜尋項家山故事的痴者,樂在其中;真想從此住進項家山,做個自由撰稿人,將項家山神奇的故事、秀美的風光寫進書裡,讓更多的人瞭解項家山,讓更多的人走進項家山,讓項家山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篇四:朵朵玉蘭花開
窗外,陽光煦暖,春風浩蕩,柳煙縹緲,河水潺潺,紫薇紫荊櫻花競相開放,所有的生命,於這個燦爛的春天,怒放著屬於自己的奇光異彩。而我,最期盼的莫過於欣賞一樹盎然向上的朵朵玉蘭花開。
玉蘭,木蘭科落葉喬木,別名白玉蘭、望春、玉蘭花,花先開放,後長葉子。清朝文學家李漁說“此則不葉而花,與梅同致。千幹萬蕊,盡放一時,殊盛事也。”意思是說,玉蘭花則是在葉子還沒長出來的時候就開花了,與梅花有同樣的韻致。所有的玉蘭花一起開放的時候,簡直是空前的盛事。樹樹花開相連相接,繁花似錦,雲蒸霞蔚,霞光萬道,恍若仙境一般,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離市區不遠的郊外,種植著大片白色、淺紫色、紫色的玉蘭樹。昨天還是含苞待放,今天已然全部開花,極目遠眺,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高聳的樹幹上,朵朵盛放的玉蘭花悄然娉婷在或斜逸或直立的細長枝條上,絢麗多姿,光彩照人。微風輕拂,枝條搖曳,朵朵玉蘭花悠然起舞,動態萬千,飄逸出塵,恍若仙子,美到讓人幾乎屏住了呼吸。“霓裳片片晚妝新,束素亭亭玉殿春。”玉蘭花開,是“羽衣仙女紛紛下”,是“綽約新妝玉有輝”,風姿綽約,淨顏生輝。是雪後初霽的華彩,光芒四射,點亮了郊外湛藍的清空。
近看,每一朵玉蘭都直立向上綻放在枝頭,高昂笑臉翹首藍天,依據自己的有利地勢選擇最佳的姿態展示著自己特有的魅力。紫色的雍容華貴,高雅非凡,淺紫的清新雅緻,韻味無窮,白色的冰肌玉骨,貌若天仙。熱烈而不張揚,璀璨而不妖嬈,多姿而不浮誇,絢麗而不嬌豔,清秀而不嫵媚。內斂,嫻靜而又婉約,氣定神閒,心無旁騖,臨風而開。
玉蘭,是跨越時空的宋詞裡走出的女子,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已呈嫋娜之姿。一顆蘭質蕙心,幾許思緒欲語還休。冠杯狀的花型,酷似蓮花的外觀,高階大氣,展向四方的花瓣攜帶著清幽的香息,絲絲縷縷,幾許清風幾許醉。
“素面粉黛濃,玉盞擎碧空,何須瓊漿液,醉倒賞花翁”。自古以來,世人為玉蘭沉醉折服而不能自拔,不僅僅是源於她與眾不同的姿態風韻,而是她面對狂風暴雪卻豪不畏懼的堅韌毅力,魯迅先生稱讚玉蘭有“寒凝大地發春華”的剛毅風骨。每當寒冬季節來臨,樹木紛紛褪去了華麗的外衣,凜冽寒風中光禿禿的枝條無奈地呻吟,而此刻的玉蘭卻積蓄全身的正能量,頂風冒雪孕育花苞,那毛茸茸深綠色線裝的小花蕾朵朵直立向上,坦然地面對嚴冬的洗禮,一個冬天的蓄勢待發只為來年的春天,以最優雅最嫻靜的姿態預告春的訊息,儘管,花期雖然只有短暫的10天,但玉蘭卻為了10天的美輪美奐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花開,氣勢磅礴;花落,亦驚心動魄。不愧對每一寸春光,不虛度每一寸光陰。
玉蘭花,是站著開放的唯美花,不依靠、不偏斜、不糾纏,是直立行走的智慧花,在花的世界裡開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如有可能,此生我願做一朵玉蘭花般的女子,格調高雅又擁有一顆溫暖堅定的心,熱情洋溢,不隨波逐流,不迷茫彷徨,更不人云亦云,始終以一顆初心,明明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因為真正的風情萬種是讓人油然而生敬意的氣節,真正的千嬌百媚是那令人念念不忘的風骨。”
朵朵玉蘭花開,開在高高的枝頭,也開在世人的心裡。
篇五:美人如花隔雲端
每個女人都是一朵花,或如霜菊貞烈,或如雪梅冰潔,或如蓮荷高雅。
人常說:“女人是一個家的靈魂”。我更願說,女人是一朵永盛不敗的花,點綴了家的美麗和溫馨。無可厚非,母親便是那最美的一朵。因了愛和溫暖,她無私寬容的懷抱是那一樹一樹的花開,芬芳了每個人的生命。
花開花落,本是季節輪迴,轉瞬光年,花期一逝,人最怕老去,尤其是女人。小禪說得直白,她談到“年齡”這回事,說:“我們是怕老的,與光陰做著鬥爭,然而,再怎麼鬥爭,也抵不過歲月的風霜”,又提到:“都說張曼玉是不老的,翻出老片子看,看剛出道時的張曼玉……不變的可能是容顏,變了的是眼睛,眼睛洩露了她的祕密,那《甜蜜蜜》中閃閃發亮的眼睛,那騎著單車的樣子,輕快飛揚”。
然而,張曼玉本人曾這樣談女人的年紀:“亞洲人才比較介意老這個事情。我小時候在英國長大,然後在巴黎生活了十年,那裡的人沒有這種觀念。為什麼非要年輕、沒有皺紋才是美呢?人不是一定要美,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費人生。美要加上滋味,加上開心,加上別的東西,才是人生的美滿”。我一直很欣賞這番話。或許在中國傳統的概念裡,老去就是枯萎,不美麗了,不待見了,人老枯黃。有誰記得這朵女人花也曾熱熱烈烈地綻放過美麗?那時的她一樣是溫婉如水,他意氣風發,他為她候守蒹葭,她為他笑靨如花。
女人一生如花。二十是桃花,鮮豔;三十是玫瑰,迷人;四十是牡丹,大氣;五十是蘭花,淡定;六十是棉花,溫暖。那麼今已年過半百的張曼玉當屬蘭花了,繁華如過眼雲煙,能於茫茫塵世中守得一片清水自在,淡然一笑,安居低處,應是蘭花的氣質了。
印象中,民國才女林徽因應如百合,百合狀似蓮花,一低眉的姿態風情萬種。可蓮終究是苦澀了些,那是佛前的一首悽悽的歌,嚐盡世間別離之苦方種下的因果。林徽因絕不是,她風華絕代,妙筆生花,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念想,更使得歷史上三大才子為之甘願卑微,低入塵埃,愛得淋漓盡致,愛得深沉不語,盡在那一頁頁的呼喚裡。詞章裡說:“百合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偉大的愛之含意,有深深祝福的意義。受到百合花祝福的人具有單純天真的性格,集眾人寵愛於一身,不過光憑這一點並不能平靜度過一生,必須具備自制力,抵抗外界的誘惑,才能保持不被汙染的純真”。這無疑是對林徽因最好的詮釋。這一朵極致曼妙的女人花,開在了無數人的心上,芳菲奪豔,她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張愛玲是一枝傲雪寒梅,當之無愧,橫眉冷豔,目空一切。不僅僅是外貌,由表及裡,她都是一枝獨秀,特立於眾人之上。愛,要愛得瘋狂,愛得轟轟烈烈,愛得卑微到了塵埃裡,別,亦是別得絕烈,絕到了骨子裡,絕不回頭,絕不牽扯,兩不相干,徹底乾淨。當年,她終於看透了胡蘭成那漢奸才子的虛偽濫情時,斷然地絕交了,到底不再提那人半個字。晚年的張愛玲也不再愛出門,終日把自己閉在屋內,蕭瑟清冷,一副絕然。寂寞開成了一朵花,透著一股冷素的香,人比煙花寂,她終是那樣孤獨地老去了。這一場傾城之戀,終不過是一頁傳奇,留待世人去傳唱。傲雪中的寒梅,終究是高雅的,有一種絕寂之美,哪怕殘敗,哪怕凋零。
三毛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哪裡停留,哪裡落下,生根發芽,一生天涯。好一片壯闊的撒哈拉,它承載著三毛多少日日夜夜流淌的汗水和堅實的步伐,風揚起塵沙,誰還記得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什麼到處流浪?是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還是山間輕流的小溪,抑或是寬闊的草原?看吧看吧,為了追尋世間萬物生靈,為了那份渴望自由的心,她不問朝夕、迎風踏月地走遍了萬水千山。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她就是這樣浪漫灑脫的美啊。
如果有來生,
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 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 從不尋找。
“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幸福的”,她甘願為愛做一次飛蛾,撲向他的天堂。那一年,她走了,永遠地走了,恰是我來到這個世上之際。我無緣見她,卻冥冥中種下了三毛一般的情愫。她在我心裡是那樣地勇敢無畏,敢愛敢恨,敢為愛傾城、為情成殤,足跡遍佈萬里,真正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萬萬遠不能及,沒有那樣的勇氣,倒是像張愛玲,擁有過傾城的愛戀,卻不曾一愛天荒,不得不說是一場遺憾。女人如花,三毛無疑是最浪漫的那一朵。
無論是哪一朵花,皆世間最美之花。美得遙不可及,美得不似人間。雪小禪曾說過:“不如做一朵豔不求名陌上花,素心花對素心人”,倒也風雅自在,不是嗎?
從前,我亦慕荷蓮之絕色、落梅之優雅、秋菊之恬淡,喜愛那些如花的女人,各有千秋。春夏秋冬,我不停地追尋,等到百花盛開,卻發現,無一朵是我夢中的菩提。伊人如夢,當真是如夢,夢過方知,本真最可貴。靜守一方淨土,做一個寡言卻心有一片海的人,不傷人害己,於淡泊中,平和自在。
擁有愛情的時候,我曾一度以蓮自擬,那是一朵為愛飛蛾撲火甘願淪為人間***的蓮花。可最後,最後依舊逃不開辜負的宿命,就那樣凋零吧,蓮的心事幾人懂?現在不,我不要再做佛前那一朵蓮花,太過縹緲,那樣虛幻的愛情非我所願。我寧願留做人間煙火裡的一個俗客,逢一段細水長流的花事,共守嬋娟。
如此,我便是一朵陌上的小野花。不知名姓,亦無從找尋。隨風遊走,伴雨入泥,風到哪裡,我就落在哪裡。自由的原野是我的嚮往,隨風飛舞是我的依託,祈盼一朝,花的種子落入誰家庭院,我便生根在了家的屋簷,待春暖花開,我陪你看閒云溪月,且聽風吟。
我不是那寒雪中傲然的紅梅,也不是深谷中嫣然的幽蘭,此生,只想在靈動的音裡,在詩意的字裡,做一朵淡然的小花兒,盛開在清風裡,安靜如斯,優雅如是。
美人如花,花開是優雅,花落是情懷。世間有百媚千紅,你自是風情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