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重要性

  秋季養生在一年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秋季養生得當,人們就能健康地度過冬天。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燥是秋季的主氣。因為秋燥,很多人就會出現口乾、脣乾、鼻幹、咽乾、大便祕結,面板乾燥甚至皸裂等。秋燥還容易傷肺,引起呼吸道感染。此時養生,充足的水分不能少,一天飲水量不能少於2斤。飲料應該以滋陰、去火的為主,如菊花茶、銀花露、枸杞等清肝明目,降壓去火的東西。

  此時最好能多吃些梨,生吃能清火,熟吃能滋陰。有條件的不妨吃些秋梨膏、養陰清肺膏等滋陰潤肺的中成藥。蜂產品:蜂蜜、蜂花粉、蜂王漿等有益無害,但要適量。

  秋天陰氣上升,代謝不旺盛,毒素易儲存。為了促進代謝,適量的運動不能少。但要防太過劇烈和勞累,以免陰氣外洩。過度劇烈的運動會使人大汗淋漓,致使津氣耗散。運動以微微出汗為最佳。

  多吃果蔬和雜糧,少吃鹽和糖。尤其是晚上不會再運動了,鹽分攝取多了,就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引起動脈硬化。所謂“早上的鹽湯賽蔘湯,晚上的鹽湯像砒霜”就是這個道理。

  秋季養生小竅門

  “睡眠三招式”

  可以提高睡眠質量,調和五臟,具體方法是:第一式是雙腿背部伸展式。平坐在床上,雙腿併攏伸直,雙手伸向腳尖,腳尖向回勾,這個動作可以拉伸膀胱經,緩解疲勞、消除精神緊張;第二式是半橋式。仰臥,腰臀下面墊個被子,雙腿彎曲,雙腳踩在床上,肩膀撐住床面,堅持3~5分鐘,這個動作可以促進腹部的血液迴圈,按摩內臟,使身體舒適放鬆;第三式是倒箭式。平躺在床上,雙腿併攏搭在牆壁上,雙手平展在身體兩側,保持5~10分鐘。這個動作可以改善腦供血、消除大腦疲勞。每天晚上練習睡眠三招式,能改善睡眠,每天精神十足。

  秋燥皆因體弱起

  秋季乾燥少雨,空氣中溼度小,不少人此時易患秋躁症,特點是在一般感冒症狀的基礎上,伴有口、鼻、脣、咽及面板乾燥,表現為發熱,有點怕冷、頭痛、少汗,咳嗽少痰,咽乾鼻燥,口乾脣裂等。這是由於體弱,不勝秋涼之氣入侵所致。要防止秋燥症,就得堅持身體鍛鍊,提高抗病能力,飲食以清潤、溫潤為主。

  “腳心相對”補腎氣,“睡眠三招式”益睡眠

  “腳心相對”是白露時節很好的保健方式,具體方法是:每天睡覺前熱水泡腳,泡完後坐到床上,腳心相對,然後雙手儘可能大面積地握住小腿肚的肌肉稍用力向外翻,同時邊做按摩。把整個小腿肚的肌肉從上翻到下,再從下翻到上,直到小腿發熱。這個方法能補腎氣,通暢腎經、肝經、脾經和膀胱經四條經絡。

  秋季養生護肝方法

  枸杞泡水

  枸杞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常用中藥,具有補益肝腎、養血明目、防老抗衰等功效。研究發現,枸杞還有護肝及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枸杞中含有一種有效成分---甜茶鹼,它對治療肝臟疾病有效。

  對於那些生活不規律,肝臟要養護的人群,每天取10克枸杞堅持泡水,也就是一小把的樣子,對養肝陰和修復肝細胞是很有益的,重在堅持。

  適當運動

  每天保持適量運動,並根據個人的肝功能的不同情況逐漸控制運動量。運動初期,可在不影響身體舒適度的情形下慢跑,以疲勞度控制慢跑時間。

  吃草莓

  對於肝火旺盛的人來說,草莓既能養肝,又是去肝火的高手。從中醫角度講,草莓性涼、偏酸甜,能養肝護肝,又因紅色入心,可去心火。

  此外草莓是典型的漿果,維生素C的含量豐富,有助於人體吸收鐵質,使細胞獲得滋養;其含有的天然的抗炎成分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產生數量,以保持腦細胞的活躍。在這個秋乏的季節,還能幫助提神醒腦。不過,草莓性涼,不要一次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寒、容易腹瀉、胃酸過多的人更要控制量。

  喝奶製品

  奶製品主要是補充人體蛋白質,以酸奶為佳,因酸奶可調整腸道菌群促進毒素排出。此外,酸奶可促進干擾素生成,可提高機體免疫體力,達到養肝護肝的目的。

  調整作息

  肝臟也需要休息。想辦法保證晚上11點前入睡,寧可早起也不晚睡。另外,也建議遠班一族,平時多吃點疏肝養肝的食物,比如韭菜、佛手、木瓜、貝類、木耳等。

  均衡營養

  養肝護肝,營養師的飲食第一建議就是“均衡”,每天每類食物都要攝取,且要依很好的比例攝取。

  5種顏色的蔬果各有優點,比如綠色、紅色、黃色蔬果,含有葉黃素;花椰菜、白花菜等十字花科,是抗癌尖兵等等,用餐時可多選擇、多替換。

  調整睡姿

  側身睡是很多人通常採取的睡姿,在仰臥時很容易轉為側臥。因為肝經在人體兩側,側臥的時候,不管是左側臥還是右側臥,都能養肝氣。

  因為人在側臥的時候,血自然就歸到肝經裡去了,“肝主藏血”,血一歸到肝經,人體就能安靜入睡並且開始一天的造血功能了。

  調整心態

  快樂的心情尤其重要。醫學研究證明,肝臟內分佈著豐富的交感神經,經常感到煩躁、憂愁會直接導致肝細胞缺血,影響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所以,個人應該改變對自己和他人過於苛求、滿腹牢騷的不良行為模式,培養樂觀、開朗、寬容、放鬆的健康行為模式和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