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春節出行禮儀手抄報
人生禮儀儀式是指圍繞著人的生命歷程中的關鍵時刻或時段而形成的一些特定的儀式活動,其總目的是幫助人們順利地度過這些關鍵時刻,完成人生角色的轉換。與此同時,旁人對某個禮儀程式所持的不同觀點——尤其是禮儀組織者***倡議者***對待禮儀的態度與認同感——以及每項禮儀中直接與間接、正式和附帶程式中所顯現的一系列文化現象,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幼兒做客禮儀
1、去做客時:輕輕敲門;不能隨便翻主人的東西;主人給東西時要雙手接。
2、有客人來訪:禮貌問好;禮貌用語“請”“謝謝”“再見”;禮貌待客、請坐、請客人吃水果喝水等。請客人吃水果時要雙手遞給客人;認真傾聽客人的問話並有禮貌地回答;家長與客人談話時,不要插話,安靜玩耍;客人走時和家長一同送別客人,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3、紅包禮物:雙手接過、行禮、說謝謝;不能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
4、學會謙讓:玩具、圖書、電視等和客人和睦相處,以客人優先。
關於禮儀的手抄報圖片
:寶寶拜年失禮補救方法
:孩子大哭
可能發生的事:新年講意頭,所以半歲以下的孩子真的不適合與一大堆成人在一起,一旦不適應他們往往會大哭大鬧。
教育貼士:如果父母知道某位親戚朋友會顧忌寶寶哭鬧的,就儘量不要帶小寶寶去。
:說不吉利的話
可能發生的事:過年,誰都不愛聽見“破”、“壞”、“沒”、、“光 ”、“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雖然不是什麼大事,可聽到了,心裡總會有些不舒服,特別是家中的老人。
父母應該這樣:告訴孩子過年是個開心的節日,開心的日子就應該講開心的話。一旦孩子不小心說漏了嘴,在場的人就馬上說上兩句吉祥的順口溜來彌補。
關於禮儀的手抄報圖片
:當面拆紅包或禮物
可能發生的情況:中國人通常不會當著贈送者的面拆紅包或者禮物,否則會讓贈送者不好意思。
教育貼士:孩子在親朋好友面前拆紅包,父母要懂得解圍。同時要說自己都已經教過孩子,以表示自己並非沒有家教,讓親朋好友不要太介意。
二歲以上的孩子會懂得什麼是禮物,事前告訴他不可以當面拆別人送的禮物,做到便有獎賞。不過孩子都有好奇心,有時很想看裡面有些什麼,父母可以讓孩子問客人是否可以拆。
:打破東西
可能發生的事:帶孩子去做客,孩子一旦熟悉了環境,喜歡竄來竄去,一不留神,恐怕就會“呯--”
教育貼士:到親戚好友家中,先留意有否容易打碎的東西,如果有就請親戚朋友把東西收起;要是小朋友打破東西,要及時用“碎碎平安”等傳統講法解圍,然後向主人道歉,並給予賠償。
:不肯叫人
可能發生的事:春節帶孩子外出時,不論對親朋好友,還是街坊鄰居,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甜甜地叫上一聲,可有時孩子偏偏就是“金口不開”,平日也就算了,可這大過年的,多無趣啊。
教育貼士:小小孩面對陌生人與陌生環境會緊張,他們需要慢慢熟悉後才會叫人。三歲以上的孩子,家長事先要跟他說明,可以遲些叫人,但不可以不叫;另一方面可代表孩子跟親戚朋友說,孩子要等一會才會叫人。你也可以跟孩子講明,不叫人,就不能玩,以此作為推動力。不過如果孩子就是不肯叫人,不要強求,更不要罵孩子,否則只會造成尷尬。
:抗拒親朋
可能發生的事:有些親朋好友看見可愛的寶寶,都想抱一抱、摟一摟,不過寶寶就未必肯會給面子。
教育貼士:可以代寶寶講,“寶寶害羞,等一會和你熟了,就會讓你抱了!”讓大家都有臺階下。
如果孩子是慢熱型的,遇上拜年這個大場面,就要攬著孩子緊一點,讓他有安全感。例如遇到有鬍子的叔叔,孩子可能會感到害怕,只有讓孩子先遠離一些,等慢慢熟了再彼此接近。
:不肯回家
可能發生的事:孩子玩瘋起來往往會沒有時間概念,可能連飯也不願意回家吃、覺也不願意回去睡。
教育貼士:當孩子玩在興頭上時,不要驟然命令孩子停止,可以事先對孩子有所提醒,讓孩子有準備地接受。例可以對孩子說:“再玩十分鐘,我們就準備回家了。”也可因勢利導,淡化孩子的興致或轉移注意,用擬人的方法,幫助孩子結束遊戲。比如對孩子說“小鴨子玩累了,要睡覺了,明明也該回家休息了。”
:不肯和別的孩子交流
可能發生的事:如果對方有孩子,不管對方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大或小,大人總會要求自己的孩子與他交往,但這對孩子來說是有難度的。通常孩子會面面相覷,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