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奪冠體現什麼精神
說起女排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的女排精神,11年後奪得世界冠軍的女排更是女排精神的傳承者。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女排奪冠的精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女排體現的精神
1.眾志成城的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就是集體主義精神。在那個國門剛剛開啟、人民呼喚精神力量的時代,中國女排依靠團隊協作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創造了中國體育史上“五連冠”的傳奇。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隊員在賽場上能相互彌補、相互包容、相互信任。即使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也不會因為隊友的失誤而指責,她們給予對方的是微笑和鼓勵,想著如何打好每一個球,想著“把這盤拼圖給拼好”,於是成功共度難關。正所謂“同心山成玉 協力土變金”,正是這種眾志成城、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激發起女排姑娘們的巨大潛能和鬥志。她們無論面對成功還是失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攻堅克難,背水一戰,取得了令世人折服的驕人成績。誠如女排隊員魏秋月所說:“我們靠的是團隊力量,不管場上還是場下,大家擰成一股繩。”郎平更明確指出:女排隊員“極富團隊合作精神”,“女排精神就是一種團隊精神”。韓國媒體也稱中國女排奪冠“更多靠整體”。
2.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漫長曆史中,愛國主義已成為凝聚所有炎黃子孫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1981年,中國女排經過激烈爭奪,首次獲得世界盃冠軍。《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的評論,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振興中華的高潮。里約奧運會,女排姑娘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僅要戰勝強大的對手,而且要戰勝傷病這一最大的敵人。她們的腿上、胳膊、手指都纏著紗布等護具,個個都“傷痕累累”。惠若琪曾因心臟問題進行手術,參加里約比賽時左肩還埋有7顆釘子;魏秋月經歷了長達兩年的雙膝微創清理手術和艱辛漫長的康復過程;楊方旭在小組比賽中腿受傷後,決賽上場前還打止痛針,決賽中卻完全不顧疼痛奮力拼搏……這種不顧傷病、捨身忘我的強大動力源於“給祖國爭光”的愛國主義情懷。指出:“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幟,讓世人看到中國的愛國精神,能達到怎樣的高度、能創造怎樣的奇蹟。
3.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經過多年的臥薪嚐膽、發奮圖強,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連續5次奪冠的隊伍。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在小組賽階段,以2勝3負位列小組第四名。勉強晉級八強,且在實力、經驗上的確沒有優勢,但女排姑娘們“面對困難頂著頭”,最終靠頑強拼搏,衝出“死亡之組”,創造了時隔12年後再次奪得奧運冠軍的奇蹟。誠如郎平所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沒錯,中國女排可以被打敗,但從未被打倒,這是浸透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自強不息。正如所說:“重大賽事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奪金牌,而是體現奧運精神。這正是中國人講的自強不息。”頑強拼搏、自強不息,也正是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力追上時代的底氣所在、力量所在。
4.不囿成規的創新精神
中國女排的成長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誠邀當時擁有“魔鬼教練”之稱的日本教練大鬆博文三次來華,運用“魔鬼訓練法”訓練中國女排。1976年,袁偉民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後,他把歐美式的高舉強攻和亞洲式的快速多變結合起來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打法,終於登上了世界排壇的高峰。2013年,擁有美國等多國排球隊執教經驗的郎平再次出任身處逆境的中國女排主教練,她聘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體能教練、康復師等,將本土化與國際化相結合,打造“中西”複合型團隊;將“大國家隊”理念首次帶入中國女排,大膽起用新人。正是郎平的大膽改革創新,才使這支平均年齡不足24歲的女排隊伍在里約奧運會上,以捨我其誰的精氣神,出其不意,再創輝煌。
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進步之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環境,面對決勝全面小康的艱鉅挑戰,面對困難眾多的經濟新常態,我們依然要發揚歷久彌新的女排精神,去解決眾多“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去化解“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風險,去應對暮氣日長、銳氣漸消的挑戰,為民族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