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太極拳與傳統太極拳的區別

  太極拳為武術拳種之一,是華夏民族值得驕傲的寶貴文化遺產,隨著時間的推移,太極拳也繁衍出了很多流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簡化太極拳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為強健人民群眾身體而創編的簡單易學的太極拳套路,在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推廣、普及簡化太極拳對改善國民體質發揮了較好作用。而且,在其後的幾十年中,簡化太極拳推廣流行之迅速,學練人數之多,也是其他拳種無法比擬的。它的優點是簡單明瞭,動作整齊劃一,美觀大方,易學易練。不足之處是集體鍛鍊重外形動作多而忽視了內功的修煉和體驗。

  傳統太極拳脫胎於冷兵器時代,是老一輩宗師們在血肉相搏中總結提煉出的應敵實戰本領。又經歷了百多年的家傳和師徒之間的傳承與發展,由初始單一的技擊應用,發展到現在的融技擊與健身養生為一體的運動專案。它的優點是古樸、深奧,原汁原味的東西多。有明師傳授,能練出“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高深內功,達到虛無空靈的境界。不足之處是練習的人少,傳承形式單一,很難入門,又需很長時間磨練,更難練出高層功夫,歷代練出真功夫的人鳳毛麟角。

  聖人講“允執其中”,道家講“守中抱一”,我們練太極拳講找中、用中、歸中、守中,中正安舒。和諧社會講和諧。練簡化太極拳、表演太極拳的人不要說練傳統太極拳的人練出功夫來幹什麼,又不能拿它去打人,架子又不美觀,不耐看。練傳統太極拳的人也不要瞧不起練簡化太極拳競賽套路的人,更不要指責人家是太極操,中看不中用,是毀了太極拳,糟蹋了太極拳。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修練傳統太極拳,找內功,練內勁,打熬筋骨,聽勁、喂勁、推手。外形不動,全在內裡如長江大海,鼓盪翻騰。每有一點體會,就會感到無比欣喜。每打一遍拳,就有一遍拳的滋味。每天都有不同感覺,每天都有不同變化,每天都在提高,練到高層,玩人如玩小雞。練到忘我時,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練簡化太極拳和練傳統太極拳的人都將會與時俱進,同生共存,共同發展。

  夏季練太極拳注意事項

  1、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練時間不要超過二十分鐘。練習時要根據個人體質,循序漸進。開始練時可先分段練,漸漸打完整套拳路,當身體不適時,應酌情暫停。

  2、避免在空調密閉的環境中練功,不宜在煤煙瀰漫、空氣汙濁的庭院裡進行健身鍛鍊,

  3、訓練場地要選擇蔭涼通風的地方。同時注意避開風口,以防風邪。不在烈日下和不通風的悶熱地方練習,以免中暑,應選擇公園、廣場、樹林、花園等環境安靜而幽美、空氣清新而曠達的場所。

  4、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5、在開啟電扇的室內練習,要注意力電扇遠些,電扇應搖頭轉動,不能對準練習者直吹。

  6、訓練時間以安排在早晚涼爽時為好。

  7、夏季氣溫高,準備活動的時間可以短些,內容可以少些,針對性應強些,可多采取提高注意力,引起興奮性、有專項技術性質的動作。不做準備活動就練,會因身體沒有獲得一定的興奮性,而導致動作不協調,甚至引至損傷。

  8、訓練內容以技術的全面訓練為主,兼顧重點動作和短缺環節的突破性訓練。應注意根據氣溫,靈活調整運動量,在氣溫過高的時候訓練,運動量應小些,耐力和力量性訓練應減少,柔韌性訓練可增多。

  9、口渴時不要圖痛快大量飲水,最好是溫開水適當補充食鹽。一般運動中不要飲水,如出汗過多,可少量補充。如僅是渴感,可口含水簌簌嗓門,就能緩解。運動剛結束,最好不要馬上喝水,稍稍休息後,在少量多次的飲用。喝點淡鹽水,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水鹽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於儘快補充消耗的能量,促進身體恢復。

  10、運動後,不要馬上走近電扇也不能讓電扇對著身體直吹。切忌練完後立即進行冷水澡。

  11、夏季太極服可選擇面料有很多,棉、絲綢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從實用性和觀賞性上來看,絲綢的材質可能會更好一些。絲綢面料與棉質面料比較,製作的成衣飄逸,懸垂感好。棉質太極服在運動之後出汗會影響透氣性,穿在身上不夠柔軟,會讓人感覺不舒服。此外絲綢的太極服也比較好打理清洗,起皺以後也不需要熨燙。

  太極拳練習的技巧要領

  1、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3、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若不能鬆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墜肘者,肘往下鬆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於外家之斷勁矣。

  4、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幣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5、內外相合

  太極拳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

  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6、相連不斷

  外家拳術,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線有斷,舊力巳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乘。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復始,迴圈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日“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7、動中求靜

  外家拳術,以跳擲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使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憤張之弊。學者細心休會,庶可得其意焉。

  8、鬆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鬆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由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9、分虛實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10、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壑,溝壑不塞而本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

  太極拳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動,不足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