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陳式太極拳的理論
陳式太極拳在我國武術史上已有多年,練習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在練習中領會太極拳的精神要領,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陳式太極拳需要懂得九條理論
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練習太極拳貴在堅持,在練習中要多看、多問,這樣才能快速入門。
一、三節的規矩
①上節***頭頸***
頭是人的司令部,控制著全身的一舉一動。在太極拳中,頭部要保持自然直立,不可歪斜。頸部肌肉要保持鬆弛、下垂的狀態。都不要刻意的拉直,避免僵硬。
②***胸髖***
胸部要放鬆,微微自然的向內收。背部肌肉腰舒展、放鬆,脊椎上下豎直,不能僵硬。脊柱上下有微微上下對拉的感覺。腰部,這是太極拳長個套路的發動機,是身體轉動的的樞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在練習中要求肌肉放鬆下墜、靈活轉動,富有彈性。腹部是丹田所在的地方,需做到氣沉丹田和意守丹田。
臀部的要求是要“翻起”,就是屁股略微向後翻,但不能撅屁股,只是自然的向後翹一點。襠內部呈弧形,不能形成夾角。
③下節***胯踝***
胯根部要求撐圓,這樣能有助於腰部的轉動。膝關節保持一定的彎曲,但不能超過腳尖。身體的重量是由膝的調節來完成的。踝是重心之根基,對保證步法的靈活穩健有重要作用,不能亂動。
二、纏絲勁
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精髓!是陳式太極拳獨特的一種勁,是一種由四肢、軀幹做螺旋、纏繞、旋轉的一種勁。它不是單純的畫圈,而是全身關節、肌肉、骨骼、脈絡都要跟著一起動!這在外表上看不出什麼,一定要自己在練習中體會!纏絲勁分順纏和逆纏,順纏是手指到肘部再到腰依次序由內而外旋轉,逆纏則相反。
健身方面,纏絲勁起到按摩內臟、促進血液迴圈、增強肌肉的彈性纏絲勁通過內氣的流動,貫通全身,可是全身各部位的血管、肌膚甚至汗毛都得到舒張!總之,它有很多的的作用。
實戰上,當受到外來侵擾,以太極拳實戰“捨己從人”的規矩配合上螺旋纏繞的纏絲勁,使得對方力量撲空而摔倒。 其實陳式太極拳套路里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纏絲勁組合成的!所以也說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綱領!切記手、身、腳腰配合上,不能單個的運動。
初學時轉動幅度要大,這是為了能讓身體能夠鬆開、靈活,不帶僵硬、死板的動作。練得久了,幅度要逐漸減小,從開始的大圈到小圈再到無圈,所謂“無圈”是指從外形上看不出什麼,只有自己知道,只是有圈的感覺,沒有圈的形式。
或許很多人覺得這纏絲勁很無聊,其實,這是因為不知道纏絲勁是練什麼的!不知道其根本的東西,完全就只是看見外形動作,不知道太極拳練的是內氣!纏絲勁也是練內氣流通的,氣到身體裡,要通過手指肘肩腰再到丹田。而氣從體內出來,則是從丹田開始通過腰背肩肘到達手指。
三、圓樁
太極拳十分注重渾圓樁,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練氣、練靜和加強腿部支撐力的訓練。現在很多人對太極拳練氣不理解,甚至覺得是迷信!所謂的氣,不過就是指呼吸,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的,這不可能有什麼虛幻!太極拳的呼吸是逆腹式呼吸,就是指吸氣時腹部收縮,呼氣時腹部鼓脹。千萬不要刻意的想著呼吸,首先一定要自然!
渾圓樁的練法兩腳開立,腳與肩同寬,腳尖的方向是在正前方。膝蓋往前屈,絕對不得超過腳尖。大腿與地面呈120°到90°。胯部撐圓,身體自然、放鬆的直立起來,不能僵硬。
雙手合抱與胸前,十指相對,肘部放鬆下墜,像是懷抱一個球一樣,頸椎豎直,頭部自然領起,像有跟繩子懸掛一樣。
耳朵和肩膀相對照,肩膀和髖關節呈一條直線。嘴巴閉上,牙齒微合,舌尖輕輕抵住上顎。身體上、精神上要高度放鬆。在剛開始練的時候,能堅持5分鐘就夠了,不可勉強,等到腿部的支撐力增強,自然可以加長練習的時間。
練習時,一定要注意“鬆”,鬆是太極拳的至高境界,高度的放鬆可以讓肌膚處於極其敏感的狀態,還可以使在實戰中準確的判斷對方力量的來源,做出相應的對策。不只是身體放鬆,精神也一定要放鬆!忘掉一切事情,拋下所有煩悶的、傷心的、憤怒的……事情。把心思全都放在練習中。
四、掌握好“鬆”
上面已經說過,“鬆”是太極的最高境界,若真的掌握好“鬆”了,那麼不管是練拳、推手、實戰都能處變不驚,受到強大的力量能迎刃而解。
我初學太極拳時,常聽拳師們說到“鬆”,每次可以說好幾百回啊!在網上看到的太極師傅教學,其它的不多講,也就只是抓著一個“鬆”,非要把它講透徹!我而都都快起繭子了,呵呵!“鬆”說起來容易,真的能做到的絕對沒幾個!有些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恐怕一輩子也不能體會到怎麼去“鬆”了!
陳大師說:“練拳幾年,打不了人,或者遇見人就緊張,這就是因為„鬆‟不了!”真的,我練了幾年,發勁發得很乾脆,不怕人笑話,能不能防身,我一直不敢真正體驗!就是因為我知道我的思想還是有強烈的、本能的緊張!上次和一個朋友較量,我連發一點勁都不敢發!我當時大腦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怎麼去發勁,發錯了還會使他有機可乘不夠“鬆”,什麼都做不好! 太極拳的一切都是要求“鬆”的!“鬆”就是拋下一切思想雜念,忘了所有的事情,關節、肌肉、骨骼感受不到絲毫的僵硬。這個說的確實是容易,但是不經過長久練習,絕對做不到。
五、十三勢
十三勢是太極拳的基本骨架,太極拳就是由這十三個主要的動作結合起來的。十三勢,顧名思義,八加五就是十三,太極拳就是由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這八種打法和進、退兩種步法還有顧、盼兩種眼法以及中定的身法組合成的。
①掤是在受到敵人很大的力量時,用手的各個關節依次而撐起對方的力量,然後將對方力量彈開。
②捋是在受到侵略,用手腕順著對方的力,通過要的旋轉,將力量往自己身體的向後下方猛地一拉。
③擠是壓住敵人攻來的力量,使得他力量發不出來,手背通過腰的轉動,猛然衝擊,將敵人擊出。
④按是壓住對手打來的力量,並隨其動腰部借勢迴旋,將對方引進自己的範圍,然後雙手猛然向對方衝打。
⑤採是用來擒拿對方各個關節,一般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同時猛然發力將對方拿住。
⑥挒是用挒就是用大臂接著敵人打來的力,通過腰部旋轉使其力轉移到自己後背,最後猛然發力。
⑦肘是當敵人向自己逼近時,先一手化解對方的力,再用肘尖迅速擊打對方。
⑧靠是自己被壓制時,先放鬆,使對方微失重心,再突然發力。
至於進和退,進是指在對方經受不住自己的擊打,想要逃走,自己迅速隨著對方前進。退是在自己重心不穩,或者對方向自己步步緊逼時,自己根據對方的來源往後退的辦法。
顧和盼沒有技擊作用,只是眼法,隨著敵人的進攻左顧右盼。
中定就是指站著不動!不過要求全身放鬆、精神放鬆,以保持充分的敏感度,可準確的判斷敵人力量的來源、速度。
六、腰的重要性
對太極拳來說,腰部是最重要的!現在80%的練太極的人,包括那些晨練的老年人,估計對太極拳腰部的重要性是全然不知,只知道一味的鬆、柔、慢,這不行!太極拳有剛猛的時候,尤其是陳氏太極拳。
練過太極拳,哪怕只是稍微瞭解太極拳的,都知道太極拳是個剛柔並濟的拳術。這裡的剛猛,是以腰帶動四肢突然彈抖而爆發出的全身整體的力量。
腰部是人體左右轉動的樞紐,在太極拳中,腰部對轉換重心、身體轉動、爆發力以及周身協調一致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腰部轉動,四肢百骸都要跟著轉動。套路的每一個動作都要靠腰部的靈活轉動來完成。
我再次宣告,太極拳的慢不是根本,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全身放鬆和思想清靜,還有為了使得弄懂如何發力和腰部旋轉的感覺。如果一開始就特別快了,思想不能清靜、身體不能放鬆、心裡不能平衡而且沒有以腰帶動四肢的感覺而且練得慢了,也能知道自己練拳的姿勢錯了沒有,但是,太極拳不是在什麼時候都慢。
七、如何發力
陳式太極的發力叫彈抖力,顧名思義,就是用彈抖的方式發出來的力。在蓄力的時候,氣由手到腰再到腿上,發力時,力從腳起,主宰於腰然後達於手。時時刻刻保持全身各個關節都能貫通,只有這樣才能發出整體的力。
先天自然形成的力都是靠肌肉發出的,表現為肌肉的收縮和膨脹,這在太極拳中叫拙力。太極拳的練習就是要將這樣的拙力徹徹底底的革命!杜絕肌肉用力!但是初學太極拳的99.9%的人都是身體僵硬、死板,思想又高度緊張,所以練太極拳必須要做到思想清淨、精神完全放鬆,然後再根據正確的姿勢,循規蹈矩的練習。
剛剛說了,太極拳的力是整體的,就是說發力的時候,渾身各個部位都要用力,一氣呵成。而不是單個的、區域性的。此外,要注意的是發力之後,一定要自然的還原,就像是弓、箭在分離後,弓弦還原的樣子。
八、推手的作用
推手是太極拳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學推手是在學精了套路動作的基礎上,傳授實戰方法的過程。學好了推手,將來的實戰也就不成問題了!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太極推手的作用,就只是雙方的手一味的亂揉,就像是推磨一樣!真是侮辱了太極拳!
太極拳的推手有五種,挽花、定步推、進一退一、大捋、亂採花。這裡我就不細說了。在推手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上面說的十三勢和遊、粘、黏、活、連、隨、折、空這八種標準方法。
①遊雙方搭手時,不能斷勁。就是說不能斷斷續續的。
②粘顧名思義,就是在搭手時和對方如膠似漆的貼在一塊,不能分離。
③黏在擒住對方時,一定要套牢對方,不能使對方脫逃。
④活就是說在此過程中,對方進攻自己,要靈活些,隨機應變。
⑤連動作要連貫,不等停留、呆滯。
⑥隨對方攻擊自己,不要和對方硬頂,一定要隨著對方的力量走,再把他的力量化掉。
⑦折當對方失敗想要撤退,自己隨著對方的力再加把勁,使對方失去重心摔倒在地。
⑧空雙方搭手,對方向自己發力,自己突然全身放鬆,使對方撲空而栽倒。
九、實戰
多的人不相信太極實戰的存在,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不信太極實戰,是因為練過太極拳,更沒有經過推手訓練,所以不懂,甚至會無知的認為太極拳是體操,不可能實戰!其實也情有可原,不說練習,只要感受過一次推手,就會知道,太極拳不是好惹的!太極拳是不打人,而不是不能打,它強調修身養性,但是實戰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太極拳的實戰方法就四個字捨己從人。這四個字照字面讓去理解就行了!不過做得到的,寥寥無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