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牡丹種植的方法

  油牡丹土壤以肥沃的沙質壤土為好,忌粘重、鹽鹼、低窪地塊。ph值6.5~8.0適合栽植。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地塊選擇

  油用牡丹栽植,宜選地勢高燥、易排水的地塊。以沙質壤土為好,要求土壤疏鬆透氣,適宜ph值6.5-8.0,總鹽含量在0.3%以下。

  品種選擇

  以結籽量大、出油率高、適應性強、生長勢強的“鳳丹”牡丹品種為主。

  整地施肥及栽植時間

  在菏澤市,油用牡丹栽植時間以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為佳,最遲不超過10月底。

  土壤深翻30~40cm,打破犁底層,耙平摟細,每畝施用150~200kg餅肥,40~50kg複合肥做為底肥,有條件的每畝可增施腐熟的廄肥1000~1500kg。同時施入8~10kg/畝辛硫磷顆粒劑和4~5kg/畝土菌靈等做為土壤殺蟲殺菌劑。前茬作物病蟲害嚴重時,可以加倍使用。

  種苗處理

  可以選用1~3年生“鳳丹”實生苗,現生產中多用1~2年生苗。栽植前首先要對種苗進行分級:一年生苗,苗徑達到0.5cm以上、苗長不低於20cm為一級苗,苗徑0.3~0.5cm、苗長達到15~20cm為二級苗。二年生苗要求長度不低於20cm。苗徑不低於0.8cm為一級苗,苗徑0.6cm-0.8cm為二級苗。苗徑在0.3cm以下或病苗、蟲苗、弱苗不要栽植;要儘量選用新鮮苗,不用儲藏苗,尤其是儲藏後,根部明顯失水或又萌生新根的苗不要選用。

  將一級苗和二級苗分開,用50%福美雙8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1000液浸泡5~10分鐘,晾乾後分別栽植。栽前要將過細過長的尾根剪去,以栽植後根部舒展為準。

  栽植密度

  油用牡丹定植的密度一般不低於3000株/畝。株距一般為30~40cm,行距一般為50~80cm.株行距一般可以選擇40cm×50cm或30cm×70cm,或35×***80+40***cm寬窄行栽植等。為有效利用土地,對1~2年生種苗,栽植密度也可以暫定為每畝5555株,株行距為20cm×60cm。1~2年後,可以隔一株剔除一株,剔除苗可用作新建油用牡丹園,也可用作觀賞牡丹嫁接用砧木,剩餘部分作為油用牡丹繼續管理。

  栽植方法

  1~2年生種苗,可用鐵杴或間距與株距等同的帶柄2-3股專用叉插入地面,別開寬度為5~8cm、深度為25~35cm的縫隙,在縫隙處各放入一株牡丹小苗,使根莖部低於地平面2~3cm左右,並使根系舒展,然後覆土踩實使根、土緊密結合。3年生以上種苗根系較大,需挖穴栽植。根據不同株齡種苗,也可用專用開溝機開溝栽植,可提高栽植效率。栽植後均需封土10~15cm,以利保墒越冬。

  田間管理

  鋤地:油用牡丹生長期內,需要勤鋤地,一是滅除雜草,二是改善土壤透氣性、增溫保墒。在降雨或澆水後要及時鬆土,鬆土深度視根系深淺而定,幼苗期要鬆土淺一些,不要傷及根系;開花前需深鋤,開花後要淺鋤。

  追肥:牡丹喜歡有機肥與磷鉀肥。栽植後第一年,一般不需要追肥。第二年開始追肥,可追2次肥,第一次在春分前後,每畝施用40~50kg複合肥;第二次在落葉後,每畝施用150~200kg餅肥加40~50kg複合肥。開始結籽後,每年以三次追肥為好,即開花後增追一次複合肥。

  2年生地塊可採用穴施或溝施法追肥。進入結籽期的大苗可採用普施方法,將有機肥與複合肥混合,撒施後進行淺掘鬆土,以確保第二年足量開花結籽。

  澆水:牡丹為肉質根,不耐水溼,應保證排水疏通,避免積水,不宜經常澆水。但在以下情況下仍需適量澆小水:一是1-2年生小苗在土壤乾旱時;二是在特別乾旱的炎熱夏季;三是大苗在嚴重乾旱的年份;四是在追肥后土壤過分乾旱時。澆水可用河水、坑塘水、溝渠水。嚴禁用含鹽鹼量高或汙染的水澆灌。可採取噴灌、滴灌、開溝滲灌等方式。

  清除落葉:10月下旬葉片乾枯後,及時清除,並帶出牡丹田,焚燒或深埋,減少來年病蟲害的發生。

  整形修剪:1~2年生苗栽植時不用修剪,栽植3~4年生苗需先“平茬”後栽植。定植後可視其牡丹苗生長情況,在第二年秋或第三年秋進行平茬,以促從植株基部多生分枝,提高開花量及產量。三年生以後的修剪主要是去除“回縮枝”或過密枝,根據管理水平確定每畝地的留花量。整形措施根據枝葉分佈空間在春季萌動時和秋末落葉後兩次進行。

  種籽採收

  種籽成熟期因地區不同而存在差異,菏澤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初成熟。育苗用種籽採收時間是:當??果呈熟香蕉皮黃色時即可進行採收,過早種籽不成熟,過晚果莢開裂種子掉落,種皮變黑髮硬不易出苗。制種方法採收果殼褐黃色或褐色的果莢,攤放於陰涼通風的室內,攤放厚度在20cm左右,使其後熟。經過10~15天,果莢大多數自行開裂,爆出種籽。後熟過程中,每隔2~3天翻動一次,以防發黴。可用脫粒機進行制種。

  病蟲害防治

  紅斑病、牡丹紅斑病等葉斑病

  主要危害莖和葉。紅斑病病原菌為牡丹輪斑芽枝黴。病原菌主要以菌絲在田間病株殘莖中越冬,也可在不腐爛的病葉中越冬。病原菌侵入途徑及潛育期:病原菌可通過傷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主要是通過傷口侵入。其潛育期在25℃~30℃時為10天左右。牡丹嫩莖、葉柄上的病斑出現在3月下旬,而4月上旬新葉剛抽出不久即可見到針頭狀的病斑,後病斑逐漸擴充套件相連成片,6月中旬至7月下旬為發病盛期。8月上旬以後很少再出現新病斑。11月上旬後,病原菌進入越冬期。防治紅斑病可選擇50%多菌靈、70%甲基託布津等800倍液與葉面施肥混合進行。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一年至少防治4次。2月上旬噴施一遍多菌靈;4-5月,10-15天交替噴施多菌靈、甲基託布津。

  根腐病

  老牡丹園病株率30%以上,新牡丹園病株率一般15%左右。發病部位在根部,初呈黃褐色,後變成黑色,病斑凹陷,大小不一,可達髓部,根部變黑,根部可全部或區域性被害,重病株老根腐爛,新根不長,地上部葉黃、萎凋。枝條細弱,發芽遲,甚至全株死亡。根腐病病原菌為茄腐皮鐮孢菌。根腐病病原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患病根部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無侵染力,而越冬菌絲新產生的分生孢子是初侵染源。3月上旬隨著地溫的回升,病原菌可開始活動,侵入根部,5~7月為發病盛期,10月下旬病菌停止侵染。病原菌隨流水作近距離傳染,或隨苗木調運作遠距離傳播。病原菌可通過根部傷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其潛育期為15~20天。重茬對病害發生危害程度的影響較為明顯,牡丹留園時間越長,感病程度越重。土壤ph值高,牡丹感病程度重,一般土質粘重、地勢低窪、不易排水的地塊發病重,牡丹根受地下害蟲***如螻蛄、蠐螬等***危害的植株感病重。對發現的病株要挖出燒燬,並在種植穴內撒一些石灰或硫磺粉進行土壤消毒。化學防治,以40%福美砷、50%腐必治或50%多福可溼性粉劑300倍進行灌根,效果較好,防效均在84%~90%以上。

  立枯病

  多出現在新的育苗地塊,種苗根頸部出現腐爛等症狀。病原為立枯絲核菌,病菌從土表侵入幼苗的莖基部,發病時,先變成褐色,後成暗褐色,受害嚴重時,韌皮部被破壞,根部成黑褐色腐爛。病株葉片發黃,植株萎蔫、枯死,但不倒伏。病菌也可侵染幼株近地面的潮溼葉片,引起葉枯,邊緣產生不規則、水漬狀、黃褐色至黑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葉和葉柄,造成死腐,病部有時可見褐色菌絲體和附著的小菌核。對於發病地塊,可用50%福美雙可溼性粉500倍液和30%甲霜惡黴靈1000倍液交替噴灑,每m2用藥液3升。防治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

  根結線蟲病

  感病輕的地塊病株率一般在20%左右,病重地塊病株率達30%以上,牡丹被根結線蟲侵染後,營養根上長出瘤狀物,形成根瘤,影響牡丹的生長、開花。根結線蟲的種類為北方根結線蟲。牡丹根結線蟲以雌蟲和卵在牡丹根部越冬,第二年初次侵染牡丹新生營養根的主要是越冬卵孵化的二齡幼蟲。根結線蟲危害特點是根瘤上長鬚根,鬚根上再長瘤,可以反覆多次,使根瘤呈叢枝狀。可通過病土、流水、工具和帶病苗木傳播。

  化學防治:每株施40%甲基異柳磷或1.8%阿維菌素1~2ml,稀釋300-500倍,灌根。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間作農作物最好不要套種花生。對於土傳病害,植株一旦發病,用化學藥劑治療一般效果不佳,要特別注重預防。

  金針蟲、螻蛄、蠐螬、地老虎灌根防治: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甲基異柳磷500倍液灌根防治。毒餌誘殺:40.7%樂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0.5?拌入50?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餌料***麥麩、豆粕等***作毒餌,傍晚均勻撒施。在栽植3年後,油用牡丹進入結籽期,殘效期長的劇毒農藥***如呋喃丹等***,在油用牡丹地塊不可施用。

  栽植油用牡丹每畝用種苗3300株左右,種苗成本約0.3元/株***一至四年生種苗平均價格***,計1000元/畝;每年管理費用約計800元/畝***肥料、農藥、中耕除草***。油用牡丹第三年起開始結籽,5~30年為高產期,產籽壽命可達60年以上。油用牡丹高產期每畝可收牡丹籽400kg左右***鳳丹種籽千粒重約360g,2800-3000粒/kg,平均每株結8個果,每個果含牡丹籽50粒左右,每株結牡丹籽400粒,畝產量一般應達470kg左右***,單價按去年收購價18元/kg計算,畝收入可達7200元左右。

  油牡丹種植的要點

  l、施肥:每年至少施三次肥,第一次在花前施,以促進開花;第二次在花後半個月施,以補充開花消耗的養分;第三次在越冬前施越冬肥。肥料以腐熟的餅肥為主。肥量以每株每次0.5-1千克為宜,也可摻拌化學複合肥。

  2、澆水:牡丹較耐旱,但乾旱季仍需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

  3、病蟲害防治:牡丹病害常見的有褐斑病,防治方法是,每年花後開始,每半月噴一次波爾多液或託布浸,多菌靈液。入冬前及時剪除病葉燒掉,春季發芽前噴灑石硫合劑。

  牡丹蟲害主要有吹綿介殼蟲,夏秋季節白色蟲體附著在枝幹和葉背上,可用500倍的氟乙醯胺或1000倍液的氧化樂果藥液噴殺或在入冬後用石硫合劑塗刷枝幹。

  地下害蟲主要是蠐螬,防治方法: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洗澆根部20-30cm深處,以每畝地0.25千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