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樹的養殖方法

  桂花樹 的低溫期***12月至次年2月*** 桂花樹 此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共生,嫩梢、葉腋間花不斷。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1、澆水與排澇

  桂花的澆水主要在新種植後的一個月內和種植當年的夏季。新種植的桂花一定要澆透水,可根據天氣狀況和立地條件,適時進行澆水。有條件的應對植株的樹冠噴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氣溼度,減少樹苗的水分蒸發。另外,為了促進桂花提早開花,在9月中旬,花芽開始萌動時,應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桂花大苗在正常的養護期間不需要大量澆水,在特別乾旱的夏秋季節可適當澆水。桂花不耐澇,排水不良會造成大量落葉,根系腐爛甚至死亡。及時排澇或移植受澇害植株,並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種植,可促進新根生長。

  2、合理施肥

  應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以速效氮肥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早春,芽開始膨大前根系就已開始活動,吸收肥料。因此,早春期間在樹盤內施有機肥,促進春梢生長。春梢是當年秋季的開花枝,春梢長得壯,將來開花就多。秋季桂花開花後,為了恢復樹勢,補充營養,入冬前期需施無機肥或垃圾雜肥。其間可根據桂花生長情況,施肥一兩次。新移植的桂花,由於根系的損傷,吸收能力較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應與土壤拌均再覆土,根系不宜直接與肥料接觸,以免傷根,影響成活率。

  肥料必須施在根系能吸收的地方。苗木根系集中,移栽易於成活,因此,苗圃施肥不能距苗冠太遠,否則,使根系向外擴充套件。但也不應施於樹幹下,不利於肥料的吸收。

  3、整形修剪

  桂花修剪是培育單幹桂花的重要措施。及時合理修剪,能使其通風透光,加強光合作用,並可減少病蟲害,從而使桂花生長快、樹幹直、樹形美。

  ①剝芽桂花發芽時,主幹和基部的芽也能萌發,應及時將主幹下部無用的芽剝掉,使水分營養集中,促進上部枝條發育,形成理想樹形。

  ②疏枝培育單幹桂花,從幼苗開始就要有意識培養主幹通直,保持一定的枝下高,剪去無用枝條,一般成材後的桂花枝下高在1.5米左右。

  ③短截剪去徒長的頂部枝條,使桂花高度保持在3.5米左右,冠幅2.5~3米。移植桂花時,為了保持完整的樹型,不宜強修剪,只需剪除乾枯枝、病蟲枝,疏除重疊枝、交叉枝、纖弱枝,對徒長枝要加以控制。

  桂花樹三個重要時期的養護

  1、桂花樹的低溫期***12月至次年2月***

  桂花樹此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共生,嫩梢、葉腋間花不斷。平均氣溫7℃以上時,枝梢開始生長,並生長出幼嫩花枝花序和營養枝花序。花枝花序葉片退化,枝長1釐米至5釐米,著生大小花蕾20至30餘個。營養枝花序有葉片2片至8片,也著生大小花蕾6至20餘個,分生在紫紅色嫩枝梢葉腋上。同時,木質化枝葉腋已形成的花芽也先後開放出葉腋花,全為聚傘花序狀。此期花為白色,花徑4毫米至6毫米,香氣稍淡。

  2、適溫、繁花期***3月至4月和9月至11月***

  3、4月氣溫回升,此時葉腋花與嫩梢花同時開放,香氣轉濃。9月,氣溫降到20℃左右時,新梢先後木質化,出現以木質化葉腋花序為主。木質化枝對生葉腋分生的多個復芽花序,陸續放花,繁花連續盛開。此時花色淡黃,花徑6毫米至10毫米。因花量較大,氣溫適宜,芳香物發散量也大,因而香味很濃。

  3、高溫期***5月至8月***

  當氣溫22℃以上時,已現花芽***蕾***的夏梢,因氣溫高,營養生長迅速,花芽受到抑制,幼梢新梢現蕾而不現花。氣溫25℃以上花蕾消失,新梢幼梢無蕾也無花。但若出現陰雨天氣,也可出現腋花,而成齡樹主、側枝老莖幹上,仍有少量不定花開放。此期是日香桂淡花季節,但因氣溫較高,出現的腋花和不定花香氣卻十分濃郁而幽遠。日香桂的生態學特性可概括為:最適於年均溫10℃至15℃、最低溫-2℃、極端最高溫不超過25℃的地方種植。喜陽光充足、溫涼多溼的氣候,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在中性偏酸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上生長良好,枝茂花繁。它既可作園林綠化樹種,還可作香料植物、藥用植物栽培。

  桂花的生態習性

  桂花適應於亞熱帶氣候地區,性喜溫暖,溼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溼度對桂花生長髮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溼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乾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廕庇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喜溫暖環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土壤中生長。不耐乾旱瘠薄,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後要求要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據觀察,桂花單株樹冠的一側貼近牆面,或兩棵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貼近牆面的一側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很快變的稀疏,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

  可見,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歡潔淨通風的環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後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這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較多的可能。

  桂花的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應選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陰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選在通風、排水良好且溫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陰環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球,以確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鹼土。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腐葉土2份、園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餅肥2份,將其混合均勻,然後上盆或換盆,可於春季萌芽前進行。

  光照溫度

  在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應冬季搬入室內,置於陽光充足處,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陽光,室溫保持5℃以上,但不可超過10℃。翌年4月萌芽後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風向陽處養護,待穩定生長後再逐漸移至通風向陽或半陰的環境,然後進行正常管理。生長期光照不足,影響花芽分化。

  澆水施肥

  地栽前,樹穴內應先攙入草本灰及有機肥料,栽後澆1次透水。新技發出前保持土壤溼潤,切勿澆肥水。一般春季施1次氮肥,夏季施1次磷、鉀肥,使花繁葉茂,入冬前施1次越冬有機肥,以腐熟的餅肥、廄肥為主。忌濃肥,尤其忌入糞尿。盆栽桂花在北方冬季應入低溫溫室,在室內注意通風透光,少澆水。4月出房後,可適當增加水量,生長旺季可澆適量的淡肥水,花開季節肥水可略濃些。

  整形修剪

  因樹而定,根據樹姿將大框架定好,將其他葫櫱條、過密枝、徒長枝、交叉枝、病弱枝去除,使通風透光。對樹勢上強下弱者,可將上部枝條短截1/3,使整體樹勢強健,同時在修剪口塗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

  1.除萌、抹芽:除萌和抹芽是在新芽剛剛萌發或新梢剛剛開始抽生的早期,新梢尚未木質化之前將它們抹除的一種方法。這一工作進行得及時,可以節省許多有機養分,促使保留枝條的快速健康發展。除萌抹芽的重點在幼樹近地面的根頸部位,一年要進行多次,特別在春、夏、秋梢旺發前要及時進行。這些從不定芽、潛伏芽萌發的新梢,生命力強,抽生速度快,處理時間稍有耽誤,基部就會出現許多叢生枝。更有甚者,有些徒長枝徑直向上,與主幹平行競爭,擾亂原有樹形。由於種種原因除萌抹芽未能及時進行,萌櫱已經長成,修剪時應該從基部徹底清除,不留活樁,否則,萌櫱越剪越多。

  嫁接後***枝接或芽接剪砧後***的除萌抹芽特別重要。由於接穗和砧木的癒合需要一個過程,往往是接穗尚未萌發,砧木上的隱芽便萌動抽生,與接穗爭奪養分,降低嫁接成活率。即使嫁接成活,接穗抽生了新枝,萌櫱的生長勢還是強於接穗,處理不及時,就會嚴重影響接穗新梢的生長。所以嫁接以後的除萌抹芽要多次反覆進行。

  2.摘心、扭梢:摘心和扭梢主要針對正在迅速生長的新梢進行。摘除新梢先端的幼嫩部分,可以控制新梢生長高度,促進枝條老熟,刺激側枝的分生。扭枝是將半木質化的新梢扭傷,通過損傷木質部的輸導組織,削弱該枝條的生長勢,並保留該枝條葉片的光合功能。摘心和扭梢用於新梢生長勢的調控。桂花苗木基部分枝多,主幹不明顯的時候,選留一個位置著生好,生長相對比較強的新梢,保留不予處理,對所有其他嫩枝進行摘心或扭枝,則保留的新梢由於頂端優勢得到加強,營養集中,高度迅速增加。如此反覆操作2-3次,可以培養出粗壯的主幹。主幹生長過於迅速,會出現太長太細或者出現競爭枝時都可以通過摘心進行調節。

  3.短截、回縮和疏刪:小桂花苗生長老熟的枝條需要藉助整枝剪進行修剪。短截又稱短剪,是將一年生的枝條剪去一部分,以減少該枝條上芽的數量,集中養分,促進枝條的增粗和分枝,刺激剪口芽抽生強枝。短截修剪多用於主枝延長枝的修剪。短截時應該注意選擇剪口芽的飽滿程度和芽位方向,通常選擇發育飽滿的芽作剪口芽,以抽生強的延長枝。如果短截的枝本身生長太旺,春梢、夏梢和秋梢連續生長,單枝延伸過長,也可利用盲節的潛伏芽留作剪口芽,以促進枝條中下部分分枝。芽位的選擇主要是調節枝條的延伸方向。短截的輕重程度根據枝 條的粗度和希望達到的修剪反應刺激強度而定。對桂花來說,枝條的前端節間密,容易形成輪生枝,所以主枝延長枝的修剪,一般剪去枝條的1/3,以避免輪生枝的出現。

  回縮是對二年生以上的老枝進行重短截的一種修剪方式。回縮修剪主要用於骨幹枝的換頭,改變大枝的延伸方向,開張主枝角度以及調整枝序之間生長勢的平衡。

  疏刪修剪是將枝條從基部完全剪除,主要用於處理生長過於密集的枝條。對於主枝延長枝,疏刪其下過密的輪生枝,以便集中養分,保證延長枝的正常生長。疏刪單位枝序的強枝,可以削弱該枝序的生長勢,起到平衡樹勢、改善光照的作用。

  北方種植

  一般地說桂花廣泛栽種於中國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其適生區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但是北京、青島也可以種植桂花的。在“馮天哲”著作的“家庭養花300問”中就有說冬季在桂花的幼樹入冬後澆一次防凍水並在樹基部培土護根外,再用厚報紙7層包裹樹幹和枝條,就能在北京露天過冬了。三年後就不用過冬再包裹了。

  桂花的病害防治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見的葉部病害,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葉,削弱植株生長勢,降低桂花產花量和觀賞價值。家庭養殖桂花的主要蟲害是蟎,俗稱紅蜘蛛。一旦發現發病,應立即處置,可用蟎蟲清,蚜蟎殺,三唑錫進行葉面噴霧。要將葉片的正反面都均勻的噴到。每週一次,連續2~3次,即可治癒。

  褐斑病

  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黃斑點,逐漸擴充套件成近圓形病斑,直徑2~10mm,或因病斑擴充套件受葉脈限制成為不規則病斑。病斑黃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圍有一黃色暈圈。褐斑病一般發生在4至10月份,老葉比嫩葉易感病。病原菌以菌絲在病落葉上越冬,次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氣流和雨滴傳播。

  枯斑病

  該病病原菌多從葉緣、葉尖端侵入,發生在葉片的葉緣和葉尖。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淡褐色小點,逐步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後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褐色大斑,邊緣為深褐色。枯斑病發生在7~11月份,在環境條件不好的棚室內全年可發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風、水傳播侵染。高溫、高溼、通風不良的環境有利於發病。植株生長衰弱時及越冬後的老葉及植株下部的葉片發病較重。

  炭疽病

  該病侵染桂花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大後形成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有紅褐色環圈。在潮溼的條件下,病斑上出現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炭疽病發生在4~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由風雨傳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減少侵染來源。秋季徹底清除病落葉。盆栽的桂花要及時摘除病葉。 其次加強栽培管理。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質栽植桂花;增施有機肥及鉀肥;栽植密度要適宜,以便通風透光,降低葉面溼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科學使用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1:2:200倍的波爾多液,以後可噴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重病區在苗木出圃時要用1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

  蟲害防治

  家庭養殖桂花的主要蟲害是蟎,俗稱紅蜘蛛。一旦發現發病,應立即處置,可用蟎蟲清,蚜蟎殺,三唑錫進行葉面噴霧。要將葉片的正反面都均勻的噴到。每週一次,連續2-3次,即可治癒。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