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菜要怎麼養才好

  石花菜***Agar***,又名海凍菜、紅絲、鳳尾等,是紅藻的一種。它通體透明,猶如膠凍,口感爽利脆嫩,既可拌冷盤,又能製成涼粉。那麼呢?

  繁殖技術

  石花菜生長在幹潮線以下及水深10m左右的海底岩石上,喜生在水質清淨、潮流暢通、鹽度較高的海區。8~

  10月份,水溫25~27℃為繁殖期。生長在大幹潮線附近至水深6~10 m間的海底岩石上,產區一般都是受淡水影響很小的外海區。生於水清流急處的藻體較大而乾淨,生於水濁流緩處的藻體較小,且常有許多附生的苔蘚蟲類。石花菜的幼體多見於9~12月間,四分孢子囊、精子囊和囊果7~10月間出現最多。

  石花菜繁殖

  石花菜的繁殖主要有有性生殖和無性繁殖兩種形式,有性生殖是通過雌、雄配子體成熟後, 果胞受精形成果胞子體, 果胞子體成熟後產生果胞子而進行的;;無性繁殖則是通過四分孢子體產生四分孢子而進行的。這兩種繁殖形式最終都是以孢子進行的,故稱為孢子繁殖。此外,石花菜還具有特殊的營養繁殖能力,這主要可以分為匍匐枝繁殖、假根繁殖和藻體再生等三種形式。


石花菜

  孢子繁殖

  石花菜的生活史中,除孢子體世代和配子體世代外,還有果孢子體世代。但果孢子體不能單獨存在,僅能在雌孢子體上形成並生長、發育。在非繁殖季節,雌雄配子體的四分孢子體三者之間是不易區別的。我們通常見到的石花菜這三種藻體都有,只有到了繁殖季節。藻體上產生生殖器官後,才能將它們區別開來。

  1.雌雄配子體

  ***1***雄配子體:雄配子體成熟後,在扁平的精子囊小枝的頂端群生著橢圓形的精子囊,它是由藻體表面細胞轉化為精子囊母細胞,精子囊母細胞經過分裂而形成的:每個精子囊母細胞產生兩個精子囊。精子為無色圓形,無鞭毛,不能遊動,依靠海水的流動被帶到雌配子體果胞的受精絲上受精。[5]

  ***2***雌配子體:雌配子體接近或成熟時,要產生專門產生果孢子的果胞小枝,它是由主枝頂端的小枝產生的,少數在主枝的頂端直接形成。成熟時,由果胞小枝主軸細胞的兩側,各自分割出圍軸細胞,由第三或第四行圍軸細胞產生支援細胞與果胞母細胞,果胞母細胞***頂上的細胞***經變態而轉化為果胞。果胞上具、有一條棒狀的受精絲伸出於藻體的表面,向果胞的下面是一個支援細胞,因此,果胞枝由單個的細胞組成。在果胞枝的發育過程中,第二行圍軸細胞的基部產生數行小細胞,而每個細胞內部含有豐富的原生質,這稱為營養細胞或滋養細胞,其作用是為囊果的發育提供營養。

  2.果孢子體:果胞形成之後,碰到精子,精子便粘附在受精絲上,其接觸處融化,精核則沿著受精絲進入果胞基部,與卵核結合形成合子,合子不離開母體。受精後,果胞便與下面的支援細胞融合,形成大的融合胞。融合胞產生許多分枝的產孢絲,穿。入營養組織的細胞間吸收營養。成熟的產孢絲,末端的細胞伸長,而分裂成果孢子囊。在融合胞產生產孢絲的同時,產孢絲外部的皮層進一步發育隆起,在藻體上形成一個膨大部分,稱為果孢子體或囊果。在橫切面觀察,膨大部分為兩個不完全分離的小室,室頂各有一孔與外界相通,此孔稱為囊果孔,成熟的果孢子即從囊果孔排出體外。果孢子排出後,便隨水散佈漂流,碰到合適的基質,就附著下來萌發成四分孢子體。

  3.四分孢子體:四分孢子體成熟後,在其分枝的頂端形成膨大卵形的四分孢於囊枝,四分孢子囊由小分枝的表面細胞形成。成熟時,由於鄰近的營養細胞向上生長,結果使四分孢子囊逐漸被埋於藻體細胞中。每個四分孢子囊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四分孢子,四分孢子在四分孢子囊中呈“十”字形排列。四分孢於囊成熟後,從藻體表面觀察為紫紅色的小斑點,稍微突起,並沿著小枝扁的一側排列。四分孢子成熟後,孢子囊壁破裂,其中的孢子即放散在海水中,碰到合適的基質便附著下來,形成雌雄配於體。

  4,孢子的放散與附著:成熟的四分孢子囊排放時,在孢子囊枝裂口處可以見到溢位的四分孢子囊,當外溢近一半時,其餘部分即迅速滾滾而出。四分孢子囊排放的時間一般為半分鐘到一分鐘。四分孢子囊排放之後仍呈球形,它們在排放口處停留一會,便開始浮升,遠離母體。由此可見,石花菜四分孢子的排放方式是首先排放四分孢子囊。經過一段時間後,四分孢子囊的裂痕處突然開裂,可能由於孢子囊壁的膠化作用,四分孢子被釋放出來,向四方散開,它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接著慢慢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