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荊子的功效與作用介紹

  蔓荊子,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乾燥成熟果實。那麼蔓荊子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蔓荊子吧。

  蔓荊子的功效與作用

  1、蔓荊子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和頭痛以及偏頭痛的症狀。

  2、蔓荊子具有清熱頭目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目赤和腫痛,多淚的症狀,如果和補益肝腎的中藥一起使用,則可以用於治療虛證目疾的情況。

  3、此外,蔓荊子還可以用於治療風溼痺痛以及肢體攣急的症狀。

  4、蔓荊子的性味是辛、苦以及微寒,歸的經是膀胱經和肝經以及胃經。

  5、蔓荊子的用量為3到9克,一般用於入湯劑。

  6、蔓荊子不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蔓荊子的藥用價值

  1、蔓荊子主發禿落。《本草經集註》

  2、蔓荊子治賊風,能長髭發。《藥性論》

  3、蔓荊子,主頭面諸風疾之藥也。前古主通利九竅;活利關節,明目堅齒,祛除風寒風熱之邪。其辛溫輕散,浮而上行,故所主頭面虛風諸證。推其通九竅,利關節而言,故後世治溼痺拘攣,寒疝腳氣,入湯散中,屢用奏效,又不拘於頭面上部也。《本草匯言》

  4、蔓荊子疏風散熱,平肝止痛,蔓荊子治感冒發熱,眼痛眩暈,風溼筋骨痛,消化不良,腸炎腹瀉,跌打腫痛。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5、蔓荊實,氣輕味辛,體輕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頭面風虛之症。《綱目》

  蔓荊子的副作用

  1、《本草經集註》:“惡烏頭、石膏。”

  2、《醫學啟源》:“胃虛人不可服,恐生痰。”

  3、《本草經疏》:“頭目痛不因風邪,而由於血虛有火者忌之。”

  4、《本草匯言》:“痿痺拘攣不由風溼之邪,而由於陽虛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腳氣不由陰溼外感,而由於肝脾羸敗者亦勿用也。”

  蔓荊子醫書記載

  1、《本草綱目》:“蔓荊實,氣輕味辛,體輕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頭面風虛之症。”

  2、《本草經巰》:“蔓荊實,神農味苦,微寒,無毒;《別錄》加辛平溫。”察其功用,應是苦溫辛散之性,而寒則甚少也。氣清味薄,浮而升,陽也。其主筋骨間寒熱,溼痺拘攣,風頭痛、腦鳴、目淚出者,蓋以六淫之邪,風則傷筋,寒則傷骨,而為寒熱,甚則或成溼痺,或為拘攣;又足太陽之脈,夾脊循項而絡於腦,目為厥陰開竅之位,邪傷二經,則頭痛、腦鳴、目淚出。此藥味辛氣溫,入二髒而散風寒之邪,則諸證悉除矣。邪去則九竅自通,痺散則光澤脂致。其主堅齒者,齒雖屬腎,而床屬陽明,陽明客風熱,則上攻牙齒,為動搖腫痛,散陽明之風熱,則齒自堅矣。去白蟲、長蟲者,假其苦辛之味耳。

  3、《本草匯言》:“蔓荊子,主頭面諸風疾之藥也。前古主通利九竅,活利關節,明目堅齒,祛除風寒風熱之邪。其辛溫輕散,浮而上行,故所主頭面虛風諸證。推其通九竅,利關節而言,故後世治溼痺拘攣,寒疝腳氣,入湯散中,屢用奏效,又不拘於頭面上部也。”

  4、《本草新編》:“蔓荊子,佐補中藥以治頭痛最效,因其體輕力薄,藉之易於上升也,倘單恃一味,欲取勝於俄頃,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