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喝什麼好湯推薦7款祛溼湯

  想要調節溼熱體質,就要多運動、多吃去溼的食物,那麼,溼熱吃什麼好呢?下面小編分享了7款祛溼湯,一起來了解吧。

  7款祛溼湯

  第一:土茯苓燉水蛇

  材料:土茯苓、水蛇、紅棗、生薑

  做法:將水蛇切段並且清洗乾淨,然後飛水一下備用;將土茯苓去皮之後切片;然後將土茯苓、水蛇、紅棗以及生薑片一起放入燉鍋中,大火燉煮3小時,起鍋之前加入適量的食鹽就可以了。

  注意事項:一定要選擇水蛇,而不是泥蛇,這兩種之間還是具有區別的,泥蛇的顏色比較的黑,雖然這兩種的外貌比較的相似,但是實際的燉湯效果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功效:這道食譜不僅比較的滋補,同時水蛇肉也很鮮甜,對於身體好處多多。

  第二:玉須泥鰍湯

  材料:泥鰍、雞胸脯肉、小排骨、玉米鬚、蔥姜、食鹽、麻油

  做法:將泥鰍破開腹部然後清洗乾淨,最後用開水焯一遍,瀝乾水分;將排骨切塊;將排骨放在砂鍋的最頂層,然後上面放泥鰍;隨後放入蔥姜以及適量的開水;玉米鬚用紗布裝好,然後紮緊口袋一起放入砂鍋中;小火熬煮到六七成熟的時候放入雞胸脯肉絲,爛熟之後放入食鹽以及麻油,起鍋服用。

  功效: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治療多種疾病,例如泌尿系統感染、高血壓以及黃疸肝炎以及糖尿病等等。泥鰍性平,服用之後具有補中益腎的作用,而玉米鬚性平,能夠平肝清熱。

  第三:潤燥黃豆肉排湯

  材料:黃豆、肉排骨

  做法:將黃豆洗乾淨之後浸泡十五分鐘;肉排洗乾淨之後切塊,然後用食鹽醃漬大約半個小時;將肉排骨和黃豆一起放入燉鍋中,隨後小火熬煮2個小時。加入適量的食鹽就可以吃肉喝湯,並且全家人都是可以服用的。

  功效: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去除體內的溼氣,對於去溼熱有著很不錯的作用。另外,日常如果出現了便祕、腳氣以及溼疹等情況,服用這道食譜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黃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少量的經常服用對於身體很有好處,不過如果過量服用容易導致身體發胖。

  第四:板藍根燉豬腱

  材料:板藍根、豬腱、生薑、蜜棗、食鹽

  做法:將豬腱洗乾淨,然後切片備用;將板藍根洗乾淨;將豬腱還有板藍根一起放入燉鍋中,大火熬煮三個小時;起鍋之後蓋好蓋子放涼,等到能夠喝的溫度時候放入食鹽就可以。

  功效:這道食譜的顏色比較的深,服用之後中藥的味道也是比較濃郁的,雖然味道不是令人那麼容易接受,不過喝完能夠感覺到喉嚨非常的舒服。溼熱吃什麼好,這道板藍根燉豬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第五:祛溼平安茶

  材料:綿茵陳、川忍冬、川加皮、夏枯草、甘草、藿香以及谷芽

  做法:將所有的中藥洗乾淨之後加入鍋中,然後放入三碗半的清水,小火煎煮到只有一大碗的時候就可以起鍋了。

  功效:這道茶飲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藥以及平肝的作用,同時去溼熱的作用也是非常的不錯。

  第六:節瓜薏米淡菜湯

  材料:節瓜、薏米、淡菜、陳皮

  做法:將所有的食材洗乾淨並且切好,然後一起放入鍋中用清水燉煮。

  功效: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健脾開胃以及清暑利溼的作用,日常如果出現了精神不好同時小便也不是很順暢的情況可以服用這道食譜,能夠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第七:雞骨草燉豬橫脷

  材料:豬骨草、豬橫脷、蜜棗、生薑、食鹽

  做法:將雞骨草以及豬橫脷分別洗乾淨,然後將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大火燉煮三個小時;起鍋之前加入食鹽調味就可以。

  注意事項:建議在使用雞骨草之前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並且還要認真的清洗乾淨雞骨草中所含有的泥沙以及雜質。

  功效:這道湯品是廣東的一道傳統湯品,湯非常的清澈,服用起來還有絲絲的甘甜,並且不含有任何的中藥味。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清肝火以及保健脾胃的作用,非常的適合溼熱體質的患者服用。

  溼熱體質症狀

  頭部:《內經》裡講“因於溼,首如裹。”當溼邪最初侵襲人體時,可出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服,好像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溼證。

  關節:當溼邪傷及到關節時,區域性氣血執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痠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消化功能:溼邪困擾脾臟,影響其正常運化功能,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減少、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導致“內溼”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喝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溼困的表現。

  小便及婦女帶下:溼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趨下”,容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症狀都比較典型。

  舌苔:舌苔厚膩是溼病的典型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疾病狀態時就有所提示。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大便後總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體內有溼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30~45歲的人溼氣比較重

  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溼熱的侵襲,尤其是30~45歲的人,屬生命中“土”的年齡段,體內溼氣比較重,夏秋之交屬中醫所說的“長夏”季節,也對應五行中的“土”,內外相合,溼上加溼,更容易出現上述症狀。

  如果溼熱侵襲到小孩,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腹瀉、大便不順暢。如果溼熱侵襲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現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