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人們養生吃什麼好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縱跨數十個緯度,因而存在南北溫差。但立冬之後南北溫差更加拉大。你知道立冬時節人們養生吃的食物嗎?下面小編就告訴你立冬時節人們養生吃的食物,一起看看吧!

  立冬時節人們養生吃的食物

  立冬節氣陰盛陽衰,慣吃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藥膳“補冬”。民間常說立冬期間的三九天補一補,來年春季無病疼。更有《內經》的“秋冬養陰”之說,立冬進補應以溫潤食物為主。溫補的同時要多食用蔬果以解滋膩涼燥。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可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栗子、花生、豆腐、木耳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於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得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

  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不可盲目“進補”。

  要提醒大家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

  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進補註意事項

  1、膳食營養平衡是基礎。營養的最高境界是均衡,可以參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平衡膳食寶塔來按比例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

  2、谷薯類為主,適當搭配粗糧。谷薯類食物為主,注意粗細糧搭配能獲得更全面的營養。可以多吃山藥、紅薯、芋頭等,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作用,適合在冬季食用。

  3、多吃新鮮果蔬。水果中可以選葡萄。因為葡萄益氣生精,能夠補益肝腎。從營養學的角度,果蔬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這些營養成分有益於延緩衰老,預防癌症,維護身體健康。

  4、適量進食肉、蛋類食物。很多人在秋季講究進補,但是吃太多的肉會給消化和代謝器官增加負擔。適量進食肉、蛋類食物,少吃肥肉,選擇一些易於消化吸收且脂肪含量較少的禽肉是明智的選擇。牛羊肉可以多選擇。

  立冬進補食物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故有“暑天宜食生藕、秋涼宜食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秋冬食鱔對血糖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鱔魚、炒鱔絲、黃鱔粥均可。

  板栗:有健胃養脾、補腎強骨的作用,板栗還有“補胃之王”的美譽。

  花生:用鮮花生仁研末衝湯喝,或水煮食用。花生不宜炒吃,因消化吸收不好。

  紅棗:秋冬食紅棗是滋陽潤燥、宜肺補氣的清補食品,若能與銀耳、百合、山藥共同煨食,療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