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博士參考論文

  工業設計的核心是創新,因此對產品的造型、材料和功能等方面進行新開發,滿足人們的新需求。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工業設計的視覺實踐

  一、工業設計是實踐藝術

  傳統的審美意識中,如果一件物品除審美的訴求之外還具有功能性的用途,那麼此物件的審美意蘊就會大打折扣。出於這種原因,使工業設計產品始終無法像電影藝術、攝影藝術和繪畫藝術那樣得到視覺文化研究人員的青睞。但是工業產品的這一特性卻使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關聯起來,它會被人們以各種方式、各種場所接觸和使用,所以,工業設計產品的觀賞性具有不同於其他視覺藝術的生活場域和現實生活中的實踐性。

  ***一***日常生活審美向工業設計的滲透

  “日常生活”概念是是由蜚聲法國的思想理論家昂利•列斐伏爾在“現代”與“日常”互動的意義視角上提出的,在二者的互動關係中,視覺實踐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視覺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範圍也因此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仿像、影象、圖騰是視覺文化研究者提出的三種視覺化的發展正規化,而仿像是在大眾傳播手段的進步和人們消費意識膨脹基礎上出現的一種介於現代和後現代社會的視覺藝術形式。仿像藝術的典型特徵是藉助於大眾消費幻想、媒體花樣百出的傳播方式和大量的模擬品複製來刺激大眾的審美心理。仿像藝術時期的視覺文化已經僭越了傳統社會的視覺文化研究領域,把大眾從以往視覺藝術觀賞的正式場所吸引到非規範的視覺欣賞途徑。電影院和藝術博覽中心不再是人們獲取視覺審美經驗的唯一渠道,在傳播工具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觀賞藝術品和電影的方式五花八門。

  針對這一現象,尼古拉•米爾佐夫評價到:“這就是視覺文化,它不僅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就是你的日常生活。”①“日常生活審美化”意指社會審美文化擺脫精英文化的羈絆並超越傳統文化的典型範式而介入人們日常生活的當代文化現象,這種現象是現代化程序中明顯的文化轉型。毫無疑問,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重要特徵。它的出現並非偶然發生,在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隨著消費享樂主義盛行和工業現代化的飛速發展,兼有視覺文化對日常生活的全面滲透而形成的。動漫、商業廣告、隨處可見的廣場大螢幕滾動播放的短片和虛擬影像都是日常生活審美化傾向的表現。藝術作品的產生和審美趣味的培養都建立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同人們的現實生活經驗有密不可分的牽扯,審美這個曾經遙不可及的帶有形而上含義的詞彙經由生活的通道完成了從傳統精英階層向大眾世俗文化的轉向,日常世俗生活成為審美活動的場所,審美行為可以暢通無阻地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西方文化研究者認為,日常生活審美化是藝術審美到達一定程度而伴隨的必然現象,屬於後現代社會的產物,宣稱著一種嶄新的美學時代的到來。現代社會憑藉著電視廣告等媒體宣傳、城市景觀的媒介效應等方式,不加掩飾地將審美原則滲透到大眾生活之中,並利用商業營銷手段不斷刺激著人們的消費慾望,正如波德里亞所言:“使人們面對無數夢幻般的、向人們敘說著慾望的、使現實審美幻覺化和非現實化的影像。”②

  ***二***工業設計的文化實踐

  由於日常生活審美化不遺餘力地拓展自身的疆域,“創造性”藝術原則得以從傳統藝術領域掙脫出來,並在工業設計中佔有一席之地,工業設計是日常審美活動實踐領域之一。工業設計的美學實踐旨在使人們的日常生活向藝術品維度的層面上轉變,它的主要深意是:藝術可以在生活中的角落以任意物件形式出現,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最為通常的用品也可是一件藝術品。大眾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擁有工藝設計帶來的便捷和服務,從傢俱、廚具等家庭用品,再到工作中使用的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甚至是轎車、火車、自行車等出行工具,都提醒著人們工業審美設計的無處不在。工業設計將審美的關注從傳統精英文化到大眾文化的轉向主要緣於將藝術的工藝技術嫁接到人們日常的消費和生活機制,即米歇爾•德•塞託所說的“計策”的美學實踐理論。由於“消費性”在大眾審美文化中佔核心地位,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們購買的不是真實存在的商品,而是某種虛幻的模擬符號,從而工業設計就有計劃讓大眾沉迷於表層的欣賞當中,設計出集藝術風格和時尚審美為一體的產品,使它既是實用的日常用品又是兼具觀賞性的藝術品。工業設計的此種用意在於改造景觀建築所帶給現代社會的虛假繁榮和支離破碎,打造健康的“產品形象”和便利的產品功能設計帶給大眾消費驚喜,這就是“計策”的美學理念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與實踐。

  工業設計的初衷始終圍繞大眾文化的視覺角度和大眾化消費模式,工業設計不僅要考慮消費策略的實施,也積極把大眾生活和審美欣賞融合在一起,這一點正好與人們追求新鮮形式與不同的審美感受的心理是相一致的。工業設計以一種“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實踐”姿態出現,包含至少三個層面的含義:人們的世俗日常生活以大眾審美的目光方式呈現,大眾以美學的標準來衡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以及對待日常生活用品時人們所持的審美批判力。從大眾文化的視角出發,工業設計產品的實踐物件必須是普通大眾,而排除精英消費群體。普通消費者從商場、超市以及其他商品銷售途徑購得經過精心設計的商品,人們不會按部就班地接受產品的原有形式,也不會墨守成規地機械地按照產品說明來使用該產品。此時的工業產品成為大眾的生活資源,經過消費者有創意地組裝和修改,達到符合大眾的消費目的和使用意圖,此即“消費者的生產”實踐,再次過程中,工業設計品的使用已經從傳統意義的原封不動的功能使用轉向消費者自主創造地使用改造。

  ***三***工業設計滋生庸俗的日常審美

  工業設計採取直截了當的策略將美學意義層面的觀照引進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以此使工業產品擁有審美的光環來裝點日常生活,人們的現實生活由此充斥著光鮮亮麗的藝術品。然而,工業設計打造的是一種淺層的審美趣味,它所提供給大眾的無非是日常用品非常表面化的審美感受,並以物品極具形式化的外觀造型“物化”著大眾的審美感官。對此,在美國久負盛名的現代主義文化批評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評價到:“庸俗文化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庸俗文化是機器製造的,並由程式來操作。庸俗文化是代理人的經驗和偽裝的感受。庸俗文化依據風格而變化,但變來變去總是一回事。庸俗文化自稱對其顧客一無所求,除了他們的金錢——甚至不要他們的時間。”③換言之,工業設計給與大眾的是享受審美愉悅的快速通道,避開了傳統審美所必經的複雜歷程,人們最終的審美結果只是產品的所謂炫目的視覺呈現。概括說來,在工業設計主導的庸俗化的審美活動向日常生活的介入中,所代表的審美趣味是表層的感官慾望與享樂,並非觸及真正的審美本質。在商業社會裡,佔大多數的日常用品的審美包裝都是以經濟盈利為目的的,大眾的審美訴求中擺脫不掉商業的投機色彩,審美效果的需求成為大眾購買產品的重要選擇。

  由於產品營銷的需要,在大眾的現實審美化傾向中資本通過藝術品的渠道再一次主導了人們的感性活動,把私人化的審美鑑賞抹平為手段化的群體審美活動。工業設計的審美活動毫無爭議的打上了資本運作的烙印,工業設計的現實審美實踐其宗旨就是為資本利潤的最大化,是一種可使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不斷擴大其商業價值的營銷方式。“是市場的消費原則利用審美的詩意和激情對於大眾日常生活的調動和重新安排。”④工業設計現實生活的審美實踐就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商業手段,它以展現生活的態度,在大眾面前上演著“功利化”的商業演出,以此來激發人們對產品的欲求。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所謂高雅的審美品位和精緻的藝術品,然而這些形式炫酷的產品只是審美因素中的表層因子,在這種虛假的審美品鑑中消費者觀看的是產品的表面外觀的奪目之處,只得到短暫的膚淺享受和快感,忽視了真正的審美感受所帶給人們的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昇華,庸俗的商業審美消費了人們內心深入的審美領悟和陶醉。為資本運作服務的工業設計一方面成功地把藝術審美經驗傾銷到了大眾的現實生活中,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填滿了人們會生活娛樂、個人慾望和自身生活品質的滿足;與此同時,在商業利益的誘使下,它使人們與真正審美理想的達成和對崇高事物的正確評判失之交臂。

  二、工業設計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觀看

  現代文明發達的標誌之一就是數字媒體技術的急遽膨脹和迅猛發展。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數碼產品充斥著現代人生活細微之處,數碼產品具有的儲存資訊功能、輸送資料功能和解碼數字資源的技術特徵與傳統產品在使用習慣、意義表徵和外觀樣式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數碼產品是以虛擬時空場景來創造真實的客觀視覺感受,呈現了數字時代中生成的產品樣式,展現出消費社會、資訊化生存模式、數字化表現主義等文化品質。

  ***一***工業產品觀看中的編碼與解碼系統

  人們在日常生活對產品的觀看中,其實存在著一個互相關聯的系統。工業產品的外觀是觀看系統中的交流中介,是這個觀看環節中比較重要的因素;工業產品的設計師是產品外觀設計的主體,把與產品相關的功能知識、美學意蘊、技術支援及社會現實意義等資訊物化到產品中,以視覺化的形式呈現給消費者;而大眾通過被產品所蘊含的符號意義所吸引來接受產品所指代的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從而成為產品觀看系統中的“視覺消費”的主要物件,消費群體在觀看產品時的主觀性和創造性,使產品的指向意義出現了多樣性。工業產品設計是涵蓋或整合各種生活方式的用於產生視覺體驗和視覺文化符號的物品。

  產品觀看其本質是一種資訊溝通與傳達的過程。產品外觀形式是觀看系統資訊傳達的要素,產品外觀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並不是簡單隨性的觀看方式,而是英國文化著名學者斯圖亞特•霍爾通對電視媒體觀察時得出的關於“編碼”與“解碼”的闡釋過程。該理論的關鍵環節在於闡述傳播中介產品編碼和解碼的程式是各自執行的。產品的受眾對文化產品的解碼是以他們的社會生活的價值立場和地位為依託的,大眾可以憑藉自己的解讀來詮釋文化產品的所指和能指。霍爾同時指出了產品解碼的三種態度,一是完全按照工業設計編碼設定的意義來解讀產品;二是接受工業設計所約定的產品抽象意義的界定,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又融入自己的觀點和價值傾向;三是與工業設計編碼結構持完全迥異的態度來解讀產品的資訊。在工業產品以觀看為傳播載體的對話中,產品是以視覺實體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受眾面前的,受這一條件的限制,在產品被解讀時,就不會像語言傳達那麼鮮明。工業產品的資訊編碼程式是由設計師來擔當的。

  設計師是非常善於捕捉各種時尚資源和經典文化來創造嶄新的產品符號價值,並對消費者提供相應的產品闡釋。之後,工業產品內涵的資訊被大眾進行文化層面的解碼,產品只有通過大眾解讀後並獲得某種象徵意義,才會對大眾產生影響,大眾才會產生相應的事物認知、情感體驗和生活方式的共鳴。蘊涵於產品外觀形式中的關於編碼和解碼的因素包括產品共能、技術使用和態度三個方面。產品的技術運用是產品完成的決定要素和基礎,產品技術是受到社會觀念制約和如何獲取社會最大效益思維的指導和驅動,設計師利用操控產品製作過程和材料選擇來應對大眾對產品功能使用的需求,並對技術資源進行編碼的設定;產品功能是作為具有可用效能的編碼要素,並展現了設計的核心特性,設計師通常是通過產品的系統結構來對功能要素進行編碼設計的;態度是一種設計的主觀意識,它關涉工業產品以什麼形式的產品外觀呈現,傳達出怎樣的價值標準。

  對大眾施加何種觀念的啟示和審美體驗,設計師在產品中給予的態度能夠很好地溝通消費者和物品的關係,設計師主要依賴對產品樣態、顏色和材料質感的裝飾編碼要素來傳遞對產品的態度。工業產品外觀形式資訊的編碼與解碼沒有確定的對應解釋關係,但是由於工業產品的視覺化特點,促使大眾對產品資訊解讀是選擇在設計師編碼設定的疆域限定內來進行。並以產品外觀的整體視覺效果來完成解碼過程。大眾對產品資訊的解讀水平“不僅指確認和破譯一定數量的符號的能力,而且指一種主觀能力,即把符號放到與其自身及與其他符號的創造性關係之中的能力:這種能力本身就是完全領悟自身所處整體環境所需要的條件。”⑤工業產品的設計是根據消費市場的需求、經過一系列的營銷手段被有目的的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同程度地帶有時代文化、社會經濟和技術進步等層面的編碼資訊,同時產品的客觀功能性質要求在現實生活中被精準地表達出來。由此,大眾對產品資訊解讀還是採取第二種解碼的方式,即大眾在產品的視覺編碼解讀中既要考慮設計師的立場初衷,也要在解碼過程中適度地發表自身的態度和使自身的權利得到有效地釋放。

  ***二***工業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外觀呈現

  工業產品的外觀是產品外在形象的呈現。即產品的形型樣態,是帶有視覺化特點的直接觀看到的產品樣子,簡單說,是和受眾的視覺感受零距離接觸的物化的存在。另外,產品外觀作為物化呈現的同時,“它還具有顯現或呈現的特性。外觀總是在特定情境中顯現著自身,邀請人們的凝視”。⑥現代社會文化生活領域出現的視覺影像高密度的現象,催生出一種商業社會中關注事物外觀賞娛樂的消費傾向,也就是膚淺的審美趣味體現。換言之,當代消費社會的審美趣味突出表現在物品直接的愉悅呈現和感性的審美表達。這種當代社會中出現的大眾審美娛樂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外觀設計體現幾乎比比皆是,小到茶具、電腦滑鼠的便捷化設計,大到汽車和火車的設計,充斥於現代生活中的各種家居、家電和交通設施的功能設計以及大眾消遣必備的智慧相機、掌上電腦和多功能遊戲機都是工業設計的智慧體現。

  在現代生活中,能夠令人直接產生審美快感的設計產品是廣受大眾歡迎的。現代社會中大眾對產品外觀的重視其實質是追求一種更具時代意義和審美意味的情感需求,表明在大眾娛樂消費社會,視覺化的審美體驗已成為大眾文化中的主流傾向,產品的視覺形象是商業社會競爭中的核心因素。工業設計中產品對於視覺形象的關注是由於受到所謂“注意力經濟”的驅動。經過設計師苦心經營的工業造型與影視、電腦創造的魔幻、虛擬的審美幻境有著極大的不同,也不是客觀物質世界過多的裝飾衍生品,而是大眾通過真實的產品視覺形象直觀接觸世界的有效途徑。產品真實可觸的直接感受為社會結構的信賴可靠性予以極大的物質支援,工業產品的視覺形象為大眾提供的是一個真實可信的實在環境,使大眾能夠主動和自在地向日常生活場域輕鬆地接近。

  工業設計對於產品的外觀精美可視形象的打造首先是對於物品外觀視覺的審美要求,更由於當代大眾消費文化中湧現出的重視產品表面視覺賞玩的娛樂心理。簡單說,工業設計理念的真正著眼點並不是產品的美觀和精緻,而是大眾對於產品視覺化審美享受的熱衷。大眾對於工業產品的外觀形象會牽涉一些諸如:審美偏好、形式風格、美觀與功能等符號性的元素。這種符號代表的寓意在大眾消費時代使工業產品更具有購買衝動和吸引眼球的作用。例如丹麥Menu品牌專門鑑於紅酒市場的暢銷效應,別出心裁地為便於紅酒的斟、酌設計出了漏斗和溫度表,這兩種工具並不是紅酒斟酌中的必備用品,但是被品牌設計師精心打造為紅酒專用工具,使本來非常平常的紅酒品鑑過程憑空增添了“儀式感”的象徵意味,日常生活中的常態行為被包裝成一種細緻而考究的生活行為。工業產品整體形態構建的符號表徵所帶來的意義,已經成為產品被大眾在普通生活中觀照的重要環節。

  ***三***工業產品的多元化觀看方式

  工業產品是由造型、顏色、質料等視覺基本要素組成的,具有使用功能和審美效果的視覺形象的綜合體。因此產品所折射的並不是設計師主觀的藝術主張,而是以普通大眾文化背景為依據最大程度地迎合每一個潛在的市場份額,賺取儘可能多地商業利潤和產生具有號召力的社會形象,極力創造出滿足社會大眾的產品視覺造型。整齊劃一的標準化機器生產流水線抹平了因獨特性帶來的產品觀看的多解性,因而具有了觀看的普遍性和廣泛性。

  現在很多國際品牌的設計產品,例如既簡潔又實用的宜家家居、外觀新穎獨特的Swatch手錶、蘋果公司的精湛技術代表的系列電子產品,這些產品由於精準地捕捉到大眾消費心理和了解當代社會的主流趣味,沒必要採取任何措施來抵制地區差異帶來的銷售問題,它們的外形設計已經勢不可擋地成為全世界接納的通用法則,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膚色和不同語言的人們搭建了資源共享的盛宴。具有普遍觀賞性的產品都秉成著簡潔流暢的線條造型,極少採用繁瑣的裝飾材料。再次,全世界都接納的形式設計法則在通用的視覺觀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蘋果公司的MacBookAir電腦為例,“透明”的外形材質採用,正解決了人們對於數量繁多的黑匣子包裝的電腦外形所帶來的束縛感,而且透明材料的使用使產品具有了輕薄晶透的視覺效果,加深了大眾的審美感性認知。

  最後,全世界通用的設計形式,經由設計師完美地設計總會以外觀與效能的巧妙結合,對質料的平衡把握,對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宣傳取得大眾的讚賞,並樂此不疲地享受設計帶來的快感。全世界暢銷的這些工業產品必然是視覺文化在全球蔓延的典型案例,這些通用的設計產品無疑為視覺文化的延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設計產品的通用觀看反射出視覺文化全球化程序對工業設計施加的影響,大眾的審美想象已經超越了地理位置的侷限,作為全人類所渴求的審美想象成為大眾日常生活起主導地位的新航標。人類學家阿爾瓊•阿帕杜萊宣稱:“想象的作用既不純粹是解放性的,也不完全是規訓化的,它是一個論辯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個人和群體試圖把全球性融入到他們自身對現代性的實踐之中……普通人已經開始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實踐中展開想象”。

  ⑦現代社會是科技高速發展的影像時代,日常生活中的產品呈現前所未有的豐富景象,不計其數的物品把人們密不透風地包圍起來。在這個物質生產極大充裕的社會中,人們通過自身的觸覺感知和視覺感知來了解和觀看身邊的產品。不過對於每一個生活其中的大眾來說,他們終其一生能夠真正使用的物品極其有限,他們購買的相當數量的產品只是充當觀看的物件,而不是用來實際使用的。這種觀看方式只是關涉到產品展示的部分,是人們在影像時代的一種情感消遣。這種消遣的產品觀看方式是大眾日常生活趨於審美化的發展結果,大眾對產品的審美不再需要凝神關注和全身心投入,這種快餐式的觀看方式消解了傳統審美中的深思、沉浸和想象。究其根本,產品的這種消遣性觀看行為是“既體現出一種動態的、四處瀏覽的觀察模式,又催生夢幻迭至、慾望流動的快感。”

  ⑧視覺文化在觀看產品時所表現出來的製造新奇、產生轟動效應和視覺衝擊是其主要的外在表現特徵。新奇在藝術欣賞中是不可或缺的引起大眾感官刺激的重要元素,加之商業促銷的動機和大眾對單純感官愉悅的追求,使人們對於產品新奇、怪誕的獵奇心理更加強烈。工業設計的產品新奇性還意味著產品還應附帶一系列的衝突、迥異和戲劇性的審美元素,它顛覆了經典的視覺觀看常態,打破了以往觀看產品時的視覺平衡,在賦予人們心安理得的同時,又誘惑著人們內心生出的蠢蠢欲動和亢奮。這種嶄新的感性觀看方式,使傳統的產品形式被重新定義,經典和官方的美學規範被統統放棄,取而代之的是全民的積極加入,突出了觀看個體對視覺形象的沉醉和迷狂。總而言之,現代工業設計意味著一場視覺遊戲的饕餮盛宴。

  三、工業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示

  在全球邁入新千年之際,工業產品通過花樣迭出的展示方式對大眾的視覺文化生活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並以其特殊的方式感染著觀看者的行為與思維。工業產品以何種視覺想象呈現給大眾一直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產品展示的途徑和方式會對身處其中的大眾產生對它的表達方式起到意想不到的反應效果,大眾感知到的工業產品的符號意義在某種程度上也表徵著產品的功能價值。

  ***一***賣場是工業產品的消費場所

  人們日常消費場所一般集中在各大購物中心、品牌專營店、超市等產品大量銷售的區域。這些城市空間是大眾購買商品的聚集場所,不僅承擔著人們進入社會生活的接納功能,也是建構城市大眾消費意識觀念的城市單位。工業產品完成最後的成品加工過程展示在各大賣場的櫃檯前時,它便脫離之前的產品意義,而是成為可供人們購買的商品。並立刻匯入“當代社會日常生活之經諱的迅捷的符號與影像之流”⑨成為在商場內供消費者品鑑的物件。處於特殊情境中的工業產品本身具有的使用功能已經失去其觀看的意義,此時,人們消費和觀看是產品也是商品的符號指向和商場為產品營造的空間情境,功能各不相同的商品通過顏色搭配和照明點綴形成與商場總體格調一致的風格氛圍,並以此來構建自身獨特的視覺形象,使其展示意義得以充分彰顯。在商場展陳的產品造型對於消費者是直接呈現的,對大眾來說有著毫無障礙的感官刺激,消費者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徜徉是需要理性的控制和慾望的釋放兩者中平衡權益的,一切皆因商場中的產品展示方式能強烈勾起人們的歡娛、狂熱和各種情緒體驗,從而在人們內心激起不可抵禦的夢幻效應。

  ***二***廣告是工業產品的表現性傳播中介

  廣告是憑藉其大眾傳播媒介的邏輯方式來形成產品展示和營銷的,它雖然以產品的真實可見性來作為宣傳的依據,但實質上它傳播的不是產品的使用效能,而是在忽視產品的實在功用後的重新塑造,它提供給大眾的影像世界是帶有預言性質的、引領大眾走向通往幻夢的想象空間。換言之,產品廣告宣傳的意圖並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創造符號意義和激發大眾的消費慾望,是想達到引起大眾對自身當下生活質量產生不滿的目的,從而促使大眾產生購買的衝動和消費意識。因此,廣告的作用“是超越真和偽的,正如時尚是超越醜和美的,正如當代物品就其符號功能而言是超越有用與無用的一樣。”⑩產品被廣告所賦予的符號意義是通過對產品視覺形象的形塑來完成的,一般需要三個環節:有文字說明的語言表達、沒有編碼的影象展示和有編碼表徵的影象展示。文字傳達的資訊大眾可以輕易讀取,影象呈現的內容則需要大眾具備相應的文化儲備和生活習慣來解讀。當產品以自身的視覺形象出現時,人們會直接領悟其中的資訊含義。

  可當產品在廣告影像中以與產品有關聯意義的其他物件出現時,大眾取得的是對產品的想象和感性認識,這時個體會根據不同的知識結構和生理反應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典型的廣告例子是泰勒吉他,在廣告的影象中並沒有出現吉他的真實影像,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毫無相關的樹木孤獨地佇立於荒原之中,其廣告的真正寓意是影射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協調關係,這則廣告能引發人們深刻地思考和產生震撼的視覺效果。廣告在這個維度上對產品的重新創造,就使產品符號表徵著一種價值立場、文化觀念和意識行為。在全球一體化的嶄新的格局之下,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對於設計在世界形勢新背景中的定義做出全新的解讀,“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其目的是為物品、過程、服務以及它們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構成的系統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質。因此,設計既是創新技術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經濟文化交流的關鍵因素。”

  通過與傳統對工藝設計的認識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這其中的深刻變化,傳統設計理念強調通過產品的外觀、質料、顏色、工藝技術、裝飾手段等形式風格生產出具有視覺衝擊力的產品。其核心的設計思想是“視覺表現”,新千年之後的工業設計關注將設計正規化從“工業產品”拓展到“物品、過程、服務和系統”,關注的是設計產品的社會影響,通過設計理念和思維方式的革新來實現思想革命和價值創新,以工業設計產品的“社會價值”作為產品的終極目標。

  篇2

  淺析文化創意工業設計

  1工業設計發展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工業設計與經濟發展呈現出越來越密切的關係,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一定數額時,人們普遍關注設計的價值,而國內生產總值提升一倍時,設計將佔據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2013年我國人均GDP達到比上年增長了7.7%,工業設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處於“設計化生存”的時代,工業轉型離不開創新意識,創新設計才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不僅創造了經濟價值同時也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代工業設計產品不僅要使人身心得到解放更應該使人心理上得到享受,推動中國設計發展的前進步伐才可以使中國產生越來越多的認同感的產品。

  2文化產業推動工業設計的發展

  做為不斷創新產品理念的蘋果公司,在2008年就被《財富》雜誌評為最受美國歡迎的企業,蘋果公司總能使用矽片和軟體“不斷製造奇蹟”,喬布斯深知那時蘋果公司不具備在基礎技術和商業模式上進行顛覆的能力,所以選擇了比較快速的以工業設計為創新點的iMac深受消費者的青睞。蘋果公司的發展史表明,工業設計產業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性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可以看出工業創新將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價值。工業設計創新產業作為集藝術文化為一體的創新性產業,在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的程序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新增人文元素增添產品的附加值,也可以通過常以產業的發展,挖掘現在工業的發展規律,找出設計導向情感的交叉模式,開拓文化產業發展新的發展空間,推動文化與設計的整體上市。

  3文化產業背景下工業設計的未來趨勢

  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知識服務於一體的新型產業發展模式,工業發展對解決人類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就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所處的環境,需要中國多種文化元素融合到本質創新中去,不僅僅外顯為中國創造更應該強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以民族文化來彌補諸多設計不足,以工業創新曆年來創新表現民族底蘊。如今設計行業已成為集科學性和藝術性為一身的新型產業發展模式,我國在大力發展文化創新產業,推動文化科技創新,以文化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的重要引擎,充分發揮文化與科學技術相互促進的關係,以科技文化帶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科技平臺,以工業產品設計作為涵蓋科技、文化、設計、多媒體等相關行業的多類平臺。

  4文化產業下工業設計的發展策略

  文化設計創意的產業作為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於一體的整合創新型產業,在我國推動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工業設計得發展必須結合文化產業產業,使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工業設計得資源和平臺支援,將文化創意的理念從理論中提取出來應用到工業設計中去,不僅僅要在理論上得到應用,更需要在產業發展中發揮傳播自己獨特的文化資源,形成多元文化發展與創意的服務產業鏈,將創意文化產業都應用到新的創造力發展商,拓展工業發展的空間,轉化並凝聚成新的創造力的產生。隨著我國更加註重創意文化產業的步伐,各種設計活動將創意活力站在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產業鏈條慢慢形成,品牌效應得到彰顯,將會使文化創意背景下的工業設計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加強設計人才的培養,將各種特色產業發展的產業叢集都集中在一個特色區域,通過彰顯文化創意下的工業設計,將創新發展和多媒體載體有效融合。形成獨具魅力的產業服務發展鏈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