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家長的信

  教育的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讓任何一顆心靈裡的火藥被點燃,要是一切天賦和才能都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家長要重新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是讓孩子發揮了他們的才能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親愛的中國家長們:

  你們好!

  今天我想對你們說。謝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們的關心與照顧,你們一直將我們視為掌上明珠。但是,你們的一些關愛其實無形之間對於我們造成了一些傷害。現在,我想對你們說一些心裡話。

  首先,你們有時候會以“愛”的名義來對我們進行一些傷害。你們有時會堂而皇之說“爸爸媽媽是為你好,你應該……”其實,你們無形之中就因為這些愛而一直約束著我們,忽略了我們的感受,不給我們自己自由支配的空間,一切的一切都不由得我們自己做主。所以,這種“愛”會讓我們漸漸地失去自己的主見,漸漸地追隨他人迷失了自己,隨波逐流,失去自己的支配能力和判斷能力。

  其次,當今社會的確是競爭激烈,稍一失手就可能在社會生活中失去一席之地。理所當然的,學習成績優異就成了現在家長和學生所共同期盼的了。也因此,家長因為學習成績優異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比比皆是。因為希望孩子成龍成鳳而讓他們拼命學習,從而殊不知,未來學習優異的人才會數不勝數,而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好的人才確是鳳毛麟角。我相信,社會需要的不只是能力超群的人,更是自理和人際都優秀的人。所以,不要因為學習而忽略了孩子自理能力和人際關係能力的培養,要讓他們學會敢於擔當。

  另外,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年的應試教育所造成的影響在家長們的已根深蒂固。我贊同,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但是,不要因為應試教育的原因而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力。現在正值暑假,相信每個補習班定是擠滿了人,有些低年級的孩子也要被迫去上補習班,搞得比上學還緊張,沒有一絲一毫的休息時間。或許,家長們的盼望是殷切的。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的心靈是要在緊張的時刻放鬆,而不是一直緊緊地繃著。所以,我希望家長再放鬆之餘給孩子以放鬆的空間,讓孩子放鬆心靈,無所顧慮的玩耍。

  各位家長,這是我們的一部分心聲,希望你們採納,我們還是孩子,但也能理解你們,希望你們也藉此理解我們,瞭解我們的感受,謝謝。

  祝

  身體健康

  永遠快樂

  一個孩子

  ×××

  篇二

  親愛的家長朋友您好:

  我是孩子的班主任,對於成績,您問一句,孩子願意給你們說就說,不願意就不要追問。

  無論成績好壞,請想想: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階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階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階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階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汙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心底祕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祕密說出來。

  26、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7、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階,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XXX

  XXXX.X.X

  篇三

  尊敬的家長:

  您好!

  目前,我正帶領孩子誦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上的部分內容。今天是收穫的日子,一大批孩子登上講臺,獲得了表揚信,並拍照留念,享受快樂時光,高興的勁頭是無法形容,只有在場才能感受到。

  當然,我相信高興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您。因為我知道,這幸福時刻與您分不開,特別是尚未形成良好習慣的孩子,更是您及時跟進和管教的結果。

  經典誦讀,對孩子影響是一生的。她能豐富孩子的文化底蘊,提高記憶力,開啟智慧,培養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陶冶性情和品格等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傳授知識、不是培養能力,而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經典詩文中蘊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性元素,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產。誦讀經典,讓孩子與聖人為友,與經典同行,孩子的心在經典作品的浸潤下變得柔軟、晶瑩、多彩。

  也許有些家長認為,誦讀古詩文,對考試有用嗎?這一點,我敢肯定地說,有用!事實說明,孩子誦讀經典後,發生了明顯變化。有的記憶力提高了,有的成績提高了,有的愛笑了,有的變得自信了……無論上面哪一條,孩子都值得擁有。

  就拿自信來說,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孩子在學習上缺乏自信,就不可能學好。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方法有很多,背誦就是其中之一。當孩子完成一次背誦,受到表揚,獲得表揚信時,就會增強自信心。這樣的體驗次數多了,孩子就有了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學習就會有興趣,學習有興趣,成績自然能上去。

  當大多數孩子站在講臺上領獎拍照時,我看到一下空出的座位,很高興,但隨之有些失落,還有三分之一多的孩子沒能站在講臺上,只能當觀眾,只有羨慕的份,這是我不想看到的。但,這又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教育就是如此,誰予以重視,誰付出了,誰的孩子就能在人前享受成功的快樂。

  看看座位上的其他孩子,他們不行嗎?答案肯定不是!他們缺少的您的管教和跟進,至今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因此,漸漸失去信心,認為自己不行。就好比那句:“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小昊同學,下課十分活躍,上課立馬變了,不敢看我,生怕我提問,但我經常提問他,十次提問十次回答不出來。當我提出預習課文的要求後,放學特地交待他,一定要認真預習,他答應了。第二天的語文課上,他竟然自信地舉起手,回答了我提出的問題。對他來說,這可是破天荒的。

  在我們班,我為孩子設計了很多活動,如讀書、誦讀、寫字、上班報等等,只要您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總有一項適合您的孩子,從而激發自信心。怕只怕您無動於衷,不反映,不參與,不管教。您千萬別先失去了信心,認為孩子就這個樣了,隨他去吧。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讓任何一顆心靈裡的火藥被點燃,要是一切天賦和才能都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我始終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智力也相差無幾。為什麼幾年下來,出現差距。這雖然屬於正常現象,畢竟“十根手指有長短”,但如果您真正堅持管教了,陪伴了,這個差距是可以縮小的,甚至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

  事實說明,孩子一好百好。班上的所有活動,都能得到表揚信,家裡榮譽牆上貼滿了獎狀和表揚信,孩子充滿自信和快樂,學習很輕鬆。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還有少數孩子至今沒有得到過表揚信。不難想象,每次頒發表揚信時,他們作何感受。

  我帶班的理念就是快樂,讓孩子充分享受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因此,在我們班的孩子,快樂是一波接一波,一直被快樂包圍著。

  尊敬的家長,我一封一封地給您寫信,為什麼?目的就是希望您能真正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孩子點滴習慣抓起,習慣決定成績。先抓生活習慣,再抓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決定學習習慣。舉個例子,孩子管理不好自己的書本、文具,是生活習慣,從小沒有養成好,到了學校,很難改正,今天丟書,明天丟本子,後天又丟了筆,嚴重製約學習習慣的形成。

  我真誠地希望您“而今邁步從頭越”,就從讀到這封信開始,主動與老師配合,抓好孩子的教育。

  XXX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