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自己最好有感

  《做自己最好》這篇文章是通過兩個人,即金.奧特雷和柏林的成名來表述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是模仿別人,即使實力超出被模仿者,也無法逃脫別人的陰影,你所有的努力不過是為被模仿者作免費的宣傳罷了。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做自己最好》這篇文章是通過兩個人,即金.奧特雷和柏林的成名來表述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是模仿別人,即使實力超出被模仿者,也無法逃脫別人的陰影,你所有的努力不過是為被模仿者作免費的宣傳罷了。

  這個結論無疑是正確的。但如果我們把金.奧特雷和柏林之間的故事深挖下去,我們還可以有其他的理解:

  為什麼金.奧特雷這個先前靠獨特成名的人,反而會要一個年輕人去模仿他呢?所以,做自己最好,但並不容易,因為一個成熟的社會裡,充斥著太多的成功者的範例和經驗。如同一條新路,後面走上去的人往往很多,另闢蹊徑的人常常很少,可謂鳳毛麟角。這個社會現在有太多的模仿,許多電視臺都出過模仿秀,這些“模仿秀”達到了一定的目的,但並不獨特,也並不輝煌。所以,在金.奧特雷和柏林的故事中,我們還應該感悟出這樣一個觀點:

  獨闢蹊徑者,常常有更高的目標,更大的追求。

  獨闢蹊徑可以成功,常常也會有很多的艱辛,對於個人而言會有許多的失敗,這是一種冒險。

  篇二

  有時候,我總會覺得,做自己會失去快樂。在不斷的攀比中,總希望變成別人。妄圖掩飾自我,讓自己像別人一樣為父母所稱頌。可是,我發現,這是不可能的。

  滔滔不絕於耳的,是這樣的聲音“你看XXX學習多麼認真,你也不跟人家學學!”“XXX都開始預習物理化學了,你到現在連作業還沒寫完,怎麼回事!”“都有人十二歲就考上重點大學了,你現在十三歲了怎麼還在讀初中,慚愧不慚愧呀!”對於這樣變相的批評,我只能保持沉默。同時,心中也燃起了一股羨慕和嫉妒。

  現在的時代流行追星,明星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我卻在進行著一種異樣的追星,媽媽口中說什麼我就做什麼。雖然沒有強制的要求,卻比強制的要求更讓人痛苦。不知你們有沒有經歷過,那些話語猶如一隻只利劍扎向你的心頭。雖說不打不罵,光是對自尊心的折磨就足夠讓人難受。那種痛苦,無法言表。受傷的自尊心在哭號,自尊逼迫自己要去超越那些遙遠的目標,聽說別人12歲考大學,我也要考:聽說別人要提前預習,我也預習。雖說這樣得到了一些不錯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只適合別人,這些收穫也不一定是我所想要的。明知自己不行,還偏讓自己去闖,直到碰壁碰到遍體鱗傷,才停下腳步,向自己的自尊宣佈:“我沒有成功,但我拼搏過來,我問心無愧。”為了這句“問心無愧”,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可收效卻甚是微小。何況,每天還要帶著別人的面罩。

  在別人看來,我在平時似乎十分樂觀,其實,我是一個歇斯底里的悲觀主義者。我說我喜愛晚秋嚴冬,並不說明我喜歡春夏。我愛蕭條,愛那種摧殘後的美麗。只不過,我認識到,悲觀是不被別人所接受的。於是,我選擇了皮笑肉不笑。還好,由於看了許多倫理學的書籍,假裝快樂對於我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只不過是一種另樣的感悟罷了。但是,快樂對於我來說,不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負擔,一種特殊的痛苦,一種無言的煩躁。

  可以這麼說,我對於自己的心靈,只是一個“別人”,自尊一直處於被遮蔽的狀態。自己想要的無法得到,自己想說的無法傾訴,在別人的皮囊下寄居的生活,空虛乏味單調。在虛偽和自我的衝突下,痛苦已經失去了重要。我迷茫,四處摸索著真理的方向。冥冥中來自內心絕望的吶喊:“對於我來說的真理,在何方?”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做自己最好》……

  故事講的是一對孿生兄弟,哥哥出家,弟弟結婚。兄弟倆互相羨慕對方的生活。有一次,他們倆去登山,途中發生山崩,兄弟倆被困在了一個山洞中。哥哥為了不讓弟弟著涼,把袈裟披在弟弟身上,弟弟也把自己的衣服哥哥給蓋上。被救後弟弟被送到寺院,哥哥則被送到弟弟家中。可是,在他們到達自己理想中的環境時,卻又渴望自己從前的生活。

  我好想從那對兄弟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幼稚的貪孌的渴望一切美好事物據為己有的影子。同時,我也有一個小小的疑惑:或許真的像蘇軾所說的那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嗎?真的沒有十全十美的生活嗎?答案很明確:沒有!我羨慕比爾蓋茨的富有,卻聽說他經歷的創業的坎坷;我羨慕貝多芬的成就,卻明白他患有嚴重的耳聾。比來比去,還是自己最好。

  再說,我也變不成別人,即使能模仿,也只是暫時性的。肉體和靈魂把我侷限於自己的範圍,無法超越這個虛無的臨界。I just be myself! I can't be another one!

  說實話,我開始喜歡我自己了,悲觀怎麼了,攀比怎麼了,別人怎麼了,我都管不著。我所能操縱的,只有我自己。我,寧願當一個不怎麼完美,既犯大錯又犯小錯,學習不拔尖體育很差勁的自己。因為,做自己最好!

  篇三

  我在空閒的時候拿出新買的《做自己最好》這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一對孿生兄弟因為逃難而失散,活潑的哥哥做了和尚,安靜的弟弟娶了妻子,生了兒女。

  哥哥羨慕弟弟娶妻生子,弟弟羨慕哥哥岅依佛門。一天,兄弟倆在亭子裡閒談時遇到山崩,躲進了一個山洞。半夜,哥哥怕弟弟著涼把僧衣給弟弟蓋上;清晨,弟弟把上衣給了哥哥。他們調換了身份,將錯就錯。

  過了一段日子,他們發覺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快樂,這才知道,還是做自己最好。

  人生常有這種情況,伴隨在你身邊的,偏偏是你忽視的東西;如此大部分得人迷失了自我。生活有苦有甜,關鍵是要懂得並享受生活,這樣你才能發現,做自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