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及答案

  河北公務員面試以語言表達為媒介,考查一個人內在素質、修養以及決策、處事能力,考生可通過模擬試題練習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河北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幫助你提分。

  河北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一

  【題目模擬】

  今年,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又開始在全國各地出現。不僅有山東、陝西等地的蘋果滯銷,還有云南的山藥、甘蔗、香菜等農產品滯銷。對於頻頻出現的產品滯銷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核心問題]

  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三農問題

  [影響分析]

  一方面,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受到打擊,造成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分配。另外一方面,城市的農產品供應會收到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城市的正常生活。

  [原因分析]

  第一,生產方式的封閉性。資訊並不暢通,由於缺乏有效的農產品資訊平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種植缺少市場調研的科學性,缺少最新的市場資訊和反饋,往往是根據上一年的行情而定,農產品價格高了,種植戶就會變多,價格就會下降,進而出現滯銷。

  第二,市場物件的單向性,產銷不對稱,農產品常常會出現滯銷的情況,如果擁有冷庫等倉儲設施,農民完全可以在滯銷時大量儲存,在市場出現短缺時銷售,就可以實現市場的均衡化供應。但是由於當前農民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資金、規模有限,農產品科學保鮮成本高,最終只能是按照菜果的自然生長週期來銷售農產品。銷售渠道窄且較為被動,除了較大規模的種植大戶有訂單來源外,多數農戶渠道較少。

  第三,分散種植的脆弱性,農產品價格波動頻繁。農產品價格是由國內市場決定的,現階段的農民種植分散、規模小,未形成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農民在進行生產抉擇時難免存在投機心理,造成農產品市場價格不穩定。同時,一些農產品無安全保保障的種植和可能存在的不穩定質量,也會極大地影響其銷售。

  [解決對策]

  第一,針對農產品滯銷制定應急預案。

  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要針對農產品滯銷制定應急預案,如根據滯銷數量、程度和影響範圍,應急預案包括組織採購和促銷、設立專項補貼獎勵資金。其中組織採購和促銷包括搭建網上產銷對接平臺,加大網上促銷力度等。

  第二,藉助網際網路+農業,構建資訊對接平臺。

  資訊釋出平臺的構建,產銷資訊對稱,利用農信社點多面廣和資訊渠道暢通的優勢,全方位收集農產品銷售資訊,多形式向農戶釋出供求訊息,幫助聯絡銷售客商,在第一時間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同時,加大與涉農企業的密切聯絡,利用涉農企業的銷售網路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快農產品銷售,減少農產品掉價、滯銷對農戶造成經濟損失。

  第三,建立健全合作組織,形成產銷規模化。

  要加強組織創新,鼓勵農民把農產品拿到城市去銷售,這就需要將產區的組織化程度提高。一方面加快合作社建設,進行規模化、組織化生產,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這種組織還能幫助農民主動及時瞭解掌握市場資訊,避免盲目種植的市場風險。另一方面對一些適合深加工的產品進行深加工。

  第四,引導農民加入種植保險

  要切實保障好農民的利益,使農產品種植走上集團化運作之路,防止市場投機行為,建立種植保險,防止農產品供銷兩端出現價格剪刀差,引導農產品市場有序健康發展,使農民真正走上產供銷一條龍的致富之路。

  河北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二

  【熱點概述】

  在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反四風等措施出臺之後,對部分不良的風氣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但在一些地方,尤其是比較偏遠的地區,“無事酒”依舊屢禁不止,很多人借孩子滿月酒、升學酒、搬遷酒、徵兵酒、下豬仔酒等理由大擺“無事酒”,有的幹部借辦酒席一次收的錢,相當於農民10年的收入,影響極其惡劣,此歪風必須狠剎!

  【熱點模擬】

  請問你如何看待部分幹部大擺“無事酒”?

  【參考解析】

  “無事酒”就是除了婚喪嫁娶之外,沒事找事擺場子辦酒席,趁機收取份子錢。尤其是在偏遠地區,辦“無事酒”已成為一些幹部斂財的工具,應該及時剎住此不良風氣。

  我國民間有逢紅白喜事擺酒請客的傳統,主人家擺酒席,赴宴者要隨份子,這也是正常的人情往來。可是在中央持續反腐壓力下,一些官員改頭換面,藉著辦“無事酒”的名義大肆斂財,這種做法不僅違背了黨紀國法,也給正常的民間習俗抹了黑,更敗壞了社會的風氣。無事酒在部分黨員幹部中仍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部分黨員幹部存在貪腐思想。在中央政府的高壓之下,他們不能明目張膽地進行貪腐,只能轉背地裡,仗著手中有權力,故意為自己設定腐敗由頭,亂敲竹槓,群眾得罪不起,只好破財免災;第二,政府部門監管有難度。由於“無事酒”具有隱祕化和分散化的特點,一些人為了規避檢查,到其它鄉鎮、區縣辦酒席,一些人為了掩人耳目,化整為零,多個場所分散辦酒席,甚至還有一些人,今天辦兩桌,明天擺几席,只收禮金,不寫禮單,這些都給整治帶來極大難度,導致無事酒現象明降暗升;第三,部分官員手中的權利缺乏約束,存在權力尋租的空間,使很多群眾不得不帶這個“緊箍咒”。

  因此要想遏制“無事酒”的腐敗,一是要制定“限酒令”、“限宴令”,婚嫁和喪事需要提前申報,在宴請數量、宴請範圍上加以限制。二是要加大監管和懲處力度,領導幹部一旦被發現違規辦酒席,一律免職,同時還可能追加黨紀處分。三是要把權力晒在陽光下,堵死尋租空間,在“網際網路+”的時代,不妨把基層幹部的權力關進“資料鐵籠”裡,讓權力無租可尋,重構地方政治生態,約束官員手中權力。四是要加強黨員幹部的思想教育,在黨校輪訓的過程中,讓黨員幹部在思想上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利是老百姓賦予的,不應該濫用手中的權利,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意識和公僕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剎住貪腐之風。

  河北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三

  【熱點背景】

  安徽石臺縣考生圓圓在6月7日語文科目考試中,考試中途,監考老師在考生過道用探測儀例行檢查,發現其近視眼鏡可疑,監考老師收走眼鏡,考生稱考試受到很大影響,而經過鑑定,考生的眼鏡沒有問題,並非作弊工具。考後,6月13日,此事一經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6月14日,石臺縣教育局公佈了事發考場的探測視訊監控和調查核實結果,該縣教育局認定,監考員的操作和處置符合有關規定。眼鏡沒錯,考生沒錯,監考員也合規,那考試的影響誰來買單?

  【熱點模擬】

  2016年高考中,安徽石臺縣考生因為眼鏡被探測儀“報警”,監考老師將其眼鏡暫時收繳,半小時後歸還考生,致使高度近視的考生考試受到影響,然而作為人生第一大考的高考卻因此受到影響。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答案】

  每年高考結束之後,有關高考公平性的事件總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2016年的“高考眼鏡門”事件更是挑撥了社會的神經,然而,誰都沒錯的“眼鏡門”事件也不意味著對,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所說“從規定上的嚴明到執行上的嚴防,是一種進步,不存在是非之惑,但選擇何時介入、何種方法,卻還是有高下之分。‘選A固然沒錯,但選B更好’,利弊權衡的選擇題如何判斷,既體現工作方法,更體現人性關懷。”

  在此次事件中,監考人員按照制度發現可疑作弊工具,及時上報,等待上級通知再歸還,本身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問題不在於他及時向上級彙報了,而在於他收繳眼鏡之後,在這長達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從考場到相關部門是怎樣層層上報的,效率為何如此低下,以及考場是否採取應急措施,給學生提供一副暫時使用的替代眼鏡,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但是,相關調查只是認定監考員沒有過錯,卻隻字未提接到監考員彙報後,作出“相關要求”的人的過錯以及半個小時才通知歸還的相關部門的過錯。該明確的責任主體沒有明確,這才給外界造成了“誰都沒有過錯”的錯誤印象。

  由此,我們更應該從此事中反思如何尋找“遵守制度”與“人性關懷”的平衡點。

  客觀來講,學生也好,監考員也罷,還是探測儀,出現失誤與意外本身是無可厚非的,每年都能聽到諸如考生漏帶身份證、准考證、考試工具缺乏等意外事件,遇到意外事件,嚴守制度是底線,而應急補救措施才是關鍵。就比如在“高考眼鏡門”事件中,當監考人員發現眼鏡可疑,需要層層上報,等待上級通知,那在等待的時間裡為何不想辦法找一副眼鏡給考生呢?可以通過借用工作人員的眼鏡等方式先應急處理,真正做到為考生著想,畢竟高考是中國學子人生的轉折點,不作為並不意味著就是“不犯錯”。

  而現實生活中,“不犯錯”恰恰是當下很多執法人員的信條,無論是高考監考老師,還是日常的公職人員,執法人員,以為工作只要“不犯錯”即可,並沒有真正實現服務考生、服務群眾的宗旨,因此,不犯錯不應該是我們評價合理與否、權衡利弊的標尺,應該在堅守原則的同時體現人文關懷,“剛柔並濟”為制度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