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成語故事及寓意
關於有哪些呢?成語是語言歷經多年錘鍊而積澱下來的精華,其結構別緻,蘊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與借鑑!
篇一:自欺欺人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寓意:不要以為就你自己聰明,幹了壞事別人不知,這是一種愚蠢的做法,不要刻意地去改變別人的看法。做事要先想好,實事求是。小朋友們,我們應該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不要去貪圖別人的東西。
篇二:出爾反爾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次鄒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由於鄒國的人民對統治者不滿,當鄒國的官吏遭到魯國軍隊的攻擊時,人民群眾並不相救。結果,鄒國被打敗,並被魯國殺死了三十多名官吏。
鄒穆公非常氣憤,但是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只好請孟子幫他出主意。鄒穆公對孟子說:“這次戰爭,我的官吏死了三十多人,而百姓卻沒有一個去援救的,這些百姓實在可恨極了。殺了他們吧,殺不了那麼多﹔不殺吧,他們又是那樣可惡。你看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聽了鄒穆公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民之所以見死不救,完全是這些官吏自己的責任。他說:“在饑荒的年月裡,你的百姓受到飢餓的威脅,老弱病殘者都被活活餓死,身強力壯一點的,也被迫四處逃荒。而在你的穀倉中,卻堆滿了糧食,在你的庫房裡,也裝滿了財寶。你的官吏明明知道百姓的疾苦,卻不向你報告,對於百姓的生死,根本就漠不關心,只知道自己高高在上。孔子的學生曾子說過:‘你怎麼對待人家,人家也怎麼對待你。’***原文是:‘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過去,你的百姓無法報復,這次剛好有了機會。我看,你還是應該改變一下對老百姓的態度才對。”鄒穆公聽了,默默無言。
寓意:出爾反爾和反覆無常都形容常常變卦。但出爾反爾偏重在說話上;指說話前後不一致或說話不算數;反覆無常偏重在表現上;強調行為變化無常。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做一個言出必行的人,也要記住不要輕易對別人許諾,尤其是在不確定能不能做到的情況下。
篇三:照貓畫虎的故事
明末年間,登州府蓬萊城有個非常出名的畫家。他特別喜歡水滸故事,擅長畫梁山好漢。這一年他得了重病,臨死前只畫了梁山一百零七個好漢,只剩下武松沒畫,他覺得畫武松離不開老虎,可他又不熟悉老虎,所以拖到最後。
他嚥氣之前,把徒弟叫到面前說:徒兒啊,我還有武松打虎沒有畫,你要在我死後把畫完成。你一定要到後山上去找到老虎,看仔細了再動筆,他說完便斷了氣。
徒弟遵照師傅的囑咐,帶著乾糧和防身的刀棍便到山上尋虎去了。可是,他找了數天也沒找到,有些灰心喪氣。
這一天他遇見一個小和尚,說明來意。小和尚聽後笑笑說:這有何難,你去找只貓不就行了嗎?它倆長得一樣。
徒弟說:貓太小了。
小和尚說:畫大一些不就行了嗎?再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你照貓畫虎準成。
徒弟覺得有理,就回家找了一隻大黃貓,照著樣子把虎畫成了。他終於完成了任務,畫成了一幅武松打虎圖,把一百零八位好漢圖掛了出來。
有個文人看了後,在武松打虎圖邊上題詞道:佳作名畫,一百擔八將個個英雄,唯有武二郎誤把黃貓作虎。
從此,照貓畫虎的故事傳開了,成了一句俗語,專門形容那些做事不深入實際,敷衍塞責的人。
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一件事情,就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不要敷衍搪塞,對自己要有高要求。還有有機會的時候,要多去見見世面,這樣你才能知道自己與優秀的人的差距,才能更好的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
看過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