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專業科技論文

  隨著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機械密封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機械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探討

  摘要:基於分析機械專業生產實習現狀與存在問題,本文重點探討機械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提出應加強周邊實習基地建設、合理分配實習內容與時間、教師指導與自主實習相結合等多種實習措施。實施證明,這一模式對提高生產實習質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機械專業;生產實習;實習模式;實習基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4.4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7-0037-02

  生產實習是工科專業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落實教學計劃、完善學生知識體系,並將課堂理論轉變為應用實踐的重要過程,是學生認識工程實際問題的第一步。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以下簡稱機械專業***生產實習還擔負著認識企業現場、瞭解工廠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重要任務。計劃經濟體制下,學生的招生數量相對較少,機械專業生產實習一般會安排在國有大型製造企業。這些企業的工藝與裝置齊全,能滿足實習的需求,且實習費用相對低廉。最近10餘年,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增大以及企業生產組織方式的轉變,傳統生產實習模式已不能滿足現狀的要求。因此,積極探討符合新時代特徵的實習模式,對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一、機械專業生產實習現狀

  傳統生產實習模式往往是組織學生到固定企業,採用小組輪換的方式,在各車間或班組進行跟班實習。這種實習方式已難以適應現狀的發展要求,不能保證順利完成實習任務,具體表現如下。

  1.企業現狀難以滿足實習需要。以往高校實習生進駐的企業一般採用“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模式,其門類齊全,從生產組織,到設計、生產、檢驗等各環節,再到生產中的各種加工方法一應俱全,學生經過企業實習後基本能達到實習目的。但隨著企業組織形式的改變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多數企業逐漸演變為專門化的生產企業,其工藝與裝置的專業化程度變高,但種類單一。因此,單一企業的實習往往無法完成既定的實習任務,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另外,對多數傳統企業來說,因為裝置與工藝過於陳舊,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新技術、掌握新工藝、熟悉新裝置的需要,而就多數新建企業而言,他們的工藝門類不全,缺少典型的工藝流程與裝置,不能滿足實習的需要,並且裝置與流程的專門化程度過高,工藝與裝置過於複雜,因學生的實踐經驗尚淺,在短時間內難以理解與接受。

  2.企業不願接收學生實習。市場經濟條件下聯絡生產實習單位時,企業往往不願意接收學生實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安全問題。機械專業生產實習企業往往以加工為主,裝置多且危險性大,多數企業不願接收學生實習。***2***生產問題。當今經濟形勢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業的首要目的,多數企業生產任務安排較緊,沒有多餘的精力接待學生實習。***3***技術祕密問題。企業生產過程涉及行業技術祕密,由於擔心祕密外流,也不願接待學生實習。鑑於以上的原因,企業接收學生實習的積極性不高。

  3.學生數過多,傳統實習模式無法開展。由於高校擴張,多數學校的學生數較以往有了較大增長,原實習單位難以承受當前的學生規模,同時,由於學生數的增多,一個指導教師一般要帶兩個以上的實習小組,無法實現指導教師跟組隨時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實習模式。

  鑑於以上生產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積極探討高校機械類專業在新形勢下的生產實習模式,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

  二、機械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的構建內容

  機械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的總體指導思想應是“實習手段與內容多樣化,多種實習方式互為補充”,結合多樣化的實習方法,實現實習任務,達到實習目的。

  1.加強實習基地建設,開發學校周邊實習企業。實習基地是鞏固學生所學內容、變理論知識為實踐的重要場所,實習基地建設是實現機械專業生產實習任務的基本保障。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就是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絡,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校企雙方從教學、科研、生產、人才培養和資訊交流等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地展開合作,使得實習基地不但能滿足學生實習工作的需要,又能夠承擔企業職工再教育與提高的任務。這不但能夠進行學校的實踐教學,還能提高企業科研水平,推進技術進步。只有遵循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原則,努力尋求校企雙方的結合點,才能建立長期穩固的實習基地。要注重利用學校所在地域的優勢,大力開發學校周邊企業作為實習基地。結合本地企業特色,重點發展實習條件優良、企業規模較大、便於與學校開展合作的企業。與學校周邊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建立穩固的實習基地,不僅便於展開多方式、全方位的校企交流合作,加強校企的瞭解,還可以藉助地域優勢,在學生實習時有個便利的交通,省去食宿等大筆費用,既方便了學生,又節省了實習費用。

  2.新舊企業搭配實習,合理分配校外實習時間。傳統生產企業一般工藝完善,裝備全面,便於學生掌握經典知識,而新建企業一般工藝先進,裝置現代化程度較高,適合學生開拓視野。傳統生產企業是機械專業學生生產實習的重點,應把校外實習重點放在這裡,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相關專業課程,把課堂理論轉換為工廠實踐。同時,要儘量多地參觀高科技企業,增長學生的見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建立學生對高科技企業的初步認識。通過兩種型別企業的搭配實習,形成學生完善的知識體系。例如,我校機械專業在傳統企業的生產實習一般安排2周左右的時間,藉助這些企業的完整工藝流程、先進生產裝置,掌握機械製造過程中典型零件加工所涉及的機床、刀具、夾具、量具、輔具等完整的工藝知識,為日後的設計工作打下基礎。另外,我校還安排了一些高科技企業的參觀實習,讓學生能夠了解先進生產裝置與工藝,為學生畢業後使用先進加工方法提供條件。

  3.教師指導與自主實習、自主管理相結合。校外實習過程中,大多數的學生是第一次在教師的指導下進入企業內部的,他們會對新鮮事物有好奇心與求知心理,實習過程中的自主性較大,如何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儘量多的現場知識與經驗,是每位指導教師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教師的指導工作尤為重要,要認真指導學生的實習要點以及觀察問題的方法、學習策略。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可以順利地完成大部分的實習工作,保證實習的正確方向。同時,為了鍛鍊學生獨立工作與生活的能力,可在某些方面讓學生自主實習、自主管理。例如,讓學生自行協調食宿方面的問題,出現問題時自己解決,以鍛鍊他們的自主能力。實習後期,在學生基本能把握實習重點後,可以安排某個車間讓學生自主實習,指導教師只負責監督、檢查和保障的工作,以鍛鍊學生問題的把握能力。   4.現場實習為主,視訊補充其他工藝與裝置。根據機械專業生產實習的特點,合理選擇實習基地,儘量確保各類傳統加工方法,確保軸套類、支架類、箱體類等典型零件加工工藝,確保典型裝配工藝線,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對生產中行業性較強、普通企業很少見到的生產工藝與裝備,如重型零件加工工藝與裝備、螺旋傘齒輪加工工藝與裝備等,可採用錄影等視訊資料作為企業實習的補充。

  三、機械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的實施效果與意義

  我校在機設、材料成型專業2008至2011級學生的生產實習中採用這一新實習模式,根據學生學習方向的不同,分別選取豪邁集團、華源萊動、五徵集團、高密高鍛等相關企業作為校外實習單位進行重點實習,並選取青島金寧模具、海爾集團等企業以及校內機器人省重點實驗室等進行參觀實習。在企業實習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就業方向,選取工廠缺少的部分典型工藝與裝置以教師講解、觀看視訊的方式進行實習。

  在不增加實習花費的情況下,通過實習模式的改革,我校機械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2009年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國內選拔賽上獲優秀獎,在2009年至2013年連續近10人次在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上獲一、二、三等獎,並在近幾年的“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山東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競賽中多次獲得一、二等獎。以上優秀成績的取得,說明我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有了明顯增強,實習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在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而且機械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的實施對提高生產實習質量、達到生產實習目標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姚嘉凌,閔永軍.高校生產實習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7,***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