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感人的小故事

  人生就像一幅畫,多姿多彩;人生就像一盤菜,味道鮮美;就像一齣戲,感人肺腑,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曾經的記憶之湯圓、燈籠

  昨日,在微信裡我看到了朋友在吃湯圓的照片,一股濃郁的湯圓的香味湧上了心頭,促使我想起了小的時候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片片回憶。

  兒時的元宵節,過得有滋有味,那個時候在生產隊,雖然沒有城市的多姿多彩,卻不失濃郁的鄉土氣息,注重團員氛圍的厚重的“人情”味,更加孕育和證實了元宵節的寓意。

  小的時候,我對元宵節的認識就是吃湯圓和燈籠。每到正月十五的時候,就會看見大人們在張龍著包湯圓,家裡有方便條件的,就會給孩子做一個小燈籠,燈籠裡點上蠟燭,孩子們拿著一盞燈籠遊走在大街小巷,一種榮耀的心情更增添了節日的喜慶。

  那個時候,一般很難能夠買到現成的湯圓,都是自己家座做一些,或者是親屬朋友給送一些。自己家做的湯圓就不像現在集市上賣的湯圓那麼圓,有大有小,母親把搓好的湯圓下到鍋裡,鍋蓋上熱氣騰騰,鍋裡湯圓翻滾著,等到湯圓煮好以後,香噴噴的味道會溢滿屋子。正月十五,一大早起來,媽媽就已經把湯圓煮好了,“兒子,起來吃湯圓了。”我迷迷糊糊的聽到了媽媽招呼我起床的聲音。

  仔細想起來,對小時候元宵節沒有太多的記憶了,在依稀的記憶碎片裡,還儲存著不多的兒時過元宵節的畫面,回想起來,雖然沒有太多回憶,但是這份純真是唯美,長久的。

  如今,在經濟比較發到的社會裡,自己家不會再做湯圓和扎燈籠了,兒時的那些場景越來越離我們遠去了,當年的那種湯圓的甜蜜、燈籠的美麗,已經越發淡出了我們的生活。更多的,也只是為了過節而過節,但是這種意味著闔家團圓的吃湯圓還是必不可少的,吃湯圓不僅是一種節日的形式了,更賦予了一種美好的祝福,祝福幸福美滿,祝福長長久久。

  2:浮華過後,迴歸本真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歸家便是歸到自己所屬的那個城市就足夠了。於我而言,並非這樣。從十幾個小時的車程再轉站又是幾個小時的車程再到乘船打的回到這個“暫時”的居所時,我的心才得到片刻安寧。小鎮,我回來了,離開的一百二十零幾個小時。

  小鎮的夜不算太靜,時不時會有一些路過家門的車鳴笛。爸媽已經睡得很熟了,我也在妹妹那熟悉的小鼾聲中漸漸入睡,那圓鼓鼓的小肚子隨著呼吸此起彼伏,就如我此刻的心跳聲,激動但沉穩。歸到此地,我的心算是有些滿足。但我知道這還不是我想要到達的目的,不是我最初到來的地方。

  次日,簡單收拾衣物,搭上便車回老家。大約半個小時,便到了離家不遠的小路旁。下車,揹著包走在通往老家的路上。回憶裡每次回老家的情景都差不多,遙遙的就先瞧見白色磚樓,談話聲必能引來老家的小狗一陣狂吠,那叫聲與生人路過時是不同的,爺爺聽到了就會站在二樓陽臺上張望,我則踩著熟悉的小徑,衝過去嚇唬著呆頭呆腦的鴨子和的滿地找食的母雞,一番雞飛狗跳後蹦蹦跳跳地闖入我的視線。

  而奇怪的是,今天的情形卻與我以往有些不同。一路小跑,無意間瞥見那些熟悉的黃土地,上面已經沒了我臨走時生機盎然的莊稼,只剩下人們收穫勞作後的殘根爛葉,一路蕭條的景象頓時讓我的心莫名地心酸起來。快要踏進家門了,還是不見爺爺的蹤影。此刻,一股莫名的緊張感油然而生,“他,會不會出事了,我的爺爺。”我的腦海裡浮現出這個可怕的猜想。

  想到這,我麻利地放下包。以最快的速度向他平日裡最喜歡耕作的那塊土地跑去。“爺爺……”我焦急地喊著。“哎……,我在這呢”熟悉的聲音答道。果然,他在這裡,在埋著奶奶的這塊土地上。

  “孫女兒,你回來了啊,快……快過來”,他焦急地喊道。聽著這熟悉的聲音,我不禁失笑,懸在心裡的那塊石頭算是落了地。一路小跑到他的身邊,就著一塊比較乾淨的地坐下。

  “哎……回來了就好,外面再好,也不如家啊”,他拉著我的手笑著感嘆。

  “爺爺,你為什麼要一個人坐在這啊,我記得小時候只要在家找不到你的時候我總能在這找到你”看著他笑著的臉我不禁問道。

  “你說這啊,這塊地是我和你奶奶結婚時的地方,那時候沒有現在的磚房,就只有用茅草蓋的房子,就是在這,我們最初的家,只不過後來我出門掙了些錢,蓋了新房子,這裡的茅草房就被我們拆了,就是現在的我們這塊土地啊。”爺爺笑著解釋。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你為什麼喜歡坐在這呢?”我還是不死心地問道。

  ……沒有我預想中那麼快速的回答,緊接著便是一陣沉默

  許久,他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其實,這裡面故事多著呢,你願意聽?”爺爺看著什麼事都愛刨根問底的我。

  “恩,我願意,我願意!你就講給我聽吧”我激動地拉著她的胳膊央求道。

  ……

  那個荒煙蔓草戰火紛飛的年代,白花花的地主牆面被硬生生地抹上了和腳下踩著的泥土一樣的顏色。他們怕才建好的房屋被無情的子彈打穿又或者是被穿梭在空中的飛機盯上給它一顆炸彈。40年代出生,為了躲避炮彈,為了保全性命,整日提心吊膽。在如今已熟悉到不能離開的黃土地上摸滾帶爬,常年抗戰不在家性命時刻掛在風尖浪口上的父親,踱步難行且毫無依靠的母親,已記不清具體數量但只知道家庭數量龐大的兄弟姐妹如今在身邊的只有五兄弟且都已年邁。他以前從未向任何人提及他的過去,就算是提及也總會一句話帶過。此刻他正向我平靜地講述,算是把他的一生都呈現在我的面前。

  我可以從他簡短的話語中聽出他活著而且活到了現在的自豪感。但我也可以很輕易地覺察到他這一生的艱辛。

  “那個時候啊,我們這還沒修路,我們都住在用茅草蓋的房子。因為人窮,所以就不用擔心家裡的東西被別人盯上。那時候我還年輕,我很早就沒讀書了,可我讀到了四年級,我還認識不少字呢!”說到這,他還自豪地拿出那佈滿老繭的手在地上比劃著。

  “看!這是兩個字是不是念‘中國’?”雖是在向我詢問,但口氣卻很篤定,像是自己已經肯定了口中的答案似的。

  “是的,是中國……”我也很堅定地說,像是對本就正確的答案加一把確定的鎖。

  “嗯……咳咳……”他彷彿對我給的答案很是滿意,裂開乾裂的嘴脣算是笑了。但常年吸菸的他又因為剛才的動作加重了咳嗽的聲音,而臉上的皺紋也因常年在黃土地上的勞作變得更加凜冽、深刻,似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壑般支離破碎。

  “哎……”。他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感嘆著, “可是,後來也怕窮,所以我還是一個人出了遠門。當時年紀小啊,不懂事。在外面亂闖,像無頭蒼蠅似的,幸虧我命大,不知道有多少次差點死在外面了”。說到這,他抬頭望著離家不遠處的土丘,奶奶埋的地方

  “後來,年紀有些大了,也累了,還是回到了這個年輕時我最想離開的地方。娶了你奶奶,後來也就有了你爸他們幾兄弟。都是年輕人啊,有夢想是很好的,這幾兄弟和我一樣,好闖,闖夠了也都回來了,就近安了家”他笑著對我說著,“外面的世界千好萬好,都不如家好,就拿這個睡覺來說吧,在家睡總比在外頭睡要踏實些”。

  聽到這,我不禁點起頭來。

  他看著我的模樣,用手點了點我的額頭,好笑道,“你這丫頭呀,還跟小時候一樣,我只要一講這些東西你就入迷,只知道一個勁兒地點頭”。

  我不好意思地裂開嘴笑著,還一個勁兒地說: “還不是爺爺你講的好,你在我的小的時候講的故事都還記著呢” !

  “個丫頭,就知道你嘴能說。哎……我算是老了,看,你在你奶奶這墳旁種的柏樹都這麼高了,一晃又是多少年了”爺爺看著我,又看看奶奶墳旁那棵柏樹,感嘆著。

  是啊,爺爺老了。奶奶也走了好多年了,這柏樹也長得有些高了。

  樹本無心,只是栽它的人在它身上寄託了太多情感,它也就有了獨特的寓意,它從我手中出去是一粒種子,多年以後再成熟的姿態立於我面前時,那種收穫的成就感和白駒過隙的蒼茫感,讓我突然意識到時間的重量,當然只度過十幾年光陰的我還不夠清楚,時光荏苒,改變的東西很多,等我發現爺爺已不再是那個挺直腰板在田間勞作的壯年取而代之的是身體佝僂的暮年時,等我猛然發現父母眼角額間加深的皺紋時才會想到他們已不再年輕時,我想,我該長大了。

  3:誰的誰心疼

  嘉玉沒想到,給外甥李宇找工作的事兒,竟然被陳黎一口回絕了。陳黎說:“辦不了。”繼續盯著電腦繼續瀏覽新聞,頭都沒有抬。

  因為出乎意料,嘉玉一時有些愣怔,繼而便有些惱火:“我都答應大姐了,你讓我怎麼跟她說?”

  陳黎這才抬起頭來嘉玉一眼:“就說我確實沒那本事。”

  “可我都告訴大姐那公司老總是你同學了,這事能辦成。”嘉玉嘟噥。

  如果不是陳黎拒絕,之前,在嘉玉看來,這的確是件小事:外甥李宇中專畢業,面臨找工作難題,而陳黎的同學嶽鵬經營一家貿易公司,兩人關係極好,陳黎開口,嶽鵬肯定不會拒絕。但是嘉玉沒想到,拒絕的人是陳黎。陳黎告訴嘉玉:“我不想和嶽鵬之間有這種來往,只想保持單純的朋友關係。”

  竟是這樣的理由,嘉玉更來氣,這年頭,交朋友不能說為了互相利用,互相幫忙也是應當的。陳黎卻偏就沒有答應,這讓嘉玉除了生氣,還覺得沒面子,一晚沒跟陳黎說話。直到第二天早上,陳黎起床後招呼嘉玉:“做了什麼好吃的?”

  “吃什麼吃?”嘉玉依舊氣著。

  陳黎笑起來:“還生氣呢?生氣長皺紋。”

  嘉玉可沒心情跟陳黎笑,但也覺得再爭執不是辦法,嘆口氣,聲音軟下來:“你就去找找嶽鵬吧,你也知道大姐不容易,一個人帶著小宇這麼多年,她以前最疼我,也從來沒有求過我,這一次……”嘉玉拉一下陳黎的手臂,“算我求你,成嗎?”

  話說到這份上,陳黎沉默了,埋頭吃了兩口麵包,抬起頭說:“那……我去問問他。”

  嘉玉鬆了口氣,以她對陳黎的瞭解,他答應的事,一般十拿九穩,比如兩年前,嘉玉的舅舅做心臟搭橋手術,陳黎輾轉找了好多熟人,聯絡到省城市立醫院心外科最好的專家,舅舅的手術最終做得很成功;再比如表哥看中一處房子,陳黎也搭了朋友的人情,給表哥省了大筆銀子;又比如嘉玉閨蜜開店,辦執照的各項手續,在嘉玉的要求下,陳黎也都幫著搞定了……當然,嘉玉大體知道這些事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所以,這一次嘉玉也沒有想太多,所以更不明白陳黎如何一改從前的“有求必應”。

  好在,最後還是答應了。

  二

  大約一週,陳黎對嘉玉說:“跟大姐說,讓小宇去上班吧。不過……”陳黎猶豫了一下,“你叮囑小宇,守規矩,好好幹。”

  嘉玉點頭:“放心吧,小宇雖然不怎麼爭氣,連大學都沒考上,但也還算懂事。”略一沉吟,又道:“老公,我替大姐謝謝你。”

  陳黎笑,不語,揉揉嘉玉的頭髮,算是迴應。

  這件事,就算這樣辦妥了。李宇上班後,大姐執意請嘉玉和陳黎吃了頓飯。席間,大姐說現在本科生都找不到工作,李宇一個小中專生能進那家公司,多虧了陳黎。很客氣。

  嘉玉笑大姐一家人說兩家話,陳黎則還是隻笑不語——嘉玉微有不滿,覺得陳黎怎麼也應該說幾句讓大姐別見外的話,但陳黎卻沒有,倒讓大姐有些不安,在陳黎去洗手間的空當兒問嘉玉:“這事兒是不是讓陳黎為難了?”

  嘉玉笑說:“你還不知道他,悶葫蘆性子,不愛說話。”

  大姐點點頭,笑起來,便也沒有再多心。

  多心的是嘉玉,回去的途中,忍不住說陳黎:“辦也辦了,何必最後做得那麼小氣呢?一句話不說,都讓大姐多想了。”

  陳黎未接嘉玉的話,過了半天,嘉玉又說了一遍,陳黎才話不對題地說:“只怕以後,也不能跟嶽鵬像以前那麼隨意地喝酒聊天了。”

  嘉玉略有不屑:“你想多了,嶽鵬不是那樣的人。換了你,你會因為這點小事改變對朋友的態度嗎?”

  陳黎卻不再回答,只專心開車。嘉玉覺得,這件事雖然辦妥了,但陳黎始終是不情願的。嘉玉的確不太明白為何,卻也知道見好就收的道理,沒有再追問下去。

  

的人還:

1.真實感人小故事

2.最感人小故事

3.最感人的小故事

4.最感人真實勵志故事

5.短小感人的故事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