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一天小學作文

  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的前一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細雨,我和爸爸媽媽坐車到了烈士公園,打著傘走向烈士塔。路上我看見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朵黃色的菊花,我拿著十塊錢也買了一束。   

  到了烈士塔,我看見了許多地方都寫了一句“革命英雄,永垂不朽!”這時,我眼前浮現出了許多個畫面,許多戰士們在閘北那兒,堅持與敵人抗戰,一名戰士犧牲了,另一名戰士又受傷了,但戰士們依然堅持著,不讓敵人進入村民居住的地方。我眼前又出現了臺兒莊一戰的場景,戰士們奮不顧身,衝向敵人,把敵人殺得片甲不留……旁邊的樹上掛滿了許多白色的小花,上面寫著“哀”字。烈士塔前,許多人把花放在了牆上,還鞠了三個躬,我也把花放在了旁邊,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深深地鞠了三個躬。烈士塔門前,一支武警隊伍正在光榮宣誓,然後把花圈放進烈士塔內。我站在門前,發現一位帶著金色勳章的老爺爺流著淚走出來,原來這位老爺爺是位戰士,想來這兒看看他的戰友們,“難道您的戰友都犧牲了?”老爺爺沒有回答我,就滿含著熱淚離開了。我從烈士塔門前擠了出來,發現來的人更多了,獻花的、鞠躬的絡繹不絕,就連植物們也彎下了腰。   

  很快,吃午飯的時間到了,我又向烈士塔鞠了三躬,然後離開了。

  我們現在的生活可真美好,那都是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好好讀書,將來才能為祖國做貢獻,要不然戰士們就白白犧牲了!

  2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我們拜祭、懷念祖先的日子。這一天,很多家庭都會帶著鮮花、水果、紙錢等祭品到山野踏青或拜祭先人,我們家也不例外。

  清明節這天,我們剛吃過午飯,就和四公、五公兩家人相約在我家門口集中,人齊了,就開車向離爺爺家不遠的江邊山腳出發。一路上,我們一說一笑,轉眼間就到了。來到山腳下,我抬頭一看,山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綠草如茵,再加上身邊的田野裡還時不時傳來幾聲青蛙的歌聲。真舒服啊!準備上山了。爸爸和爺爺抬起燒豬當領頭羊,我和媽媽以及其他的親人都各自帶上其他的祭品,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往上爬。不一會兒,就來到山上的第一位祖先的墓前了。大家一放好手中的祭品,就分工忙開了:爺爺、爸爸和叔叔們負責割草、砍樹;媽媽、嬸嬸們點香、擺祭品,而媽媽就叫我給祖先的墳頭擺紙錢,我說不會,媽媽就耐心地教我,終於擺好了,到放祭品了,祭品有蘋果、桔子、燒豬等,真豐盛!接著媽媽叫我上香、拜祖先,我拜祖先時心裡默默的祈禱:希望祖先保佑我快高長大、身體健康、學業進步、平平安安。“到放炮竹了”爸爸的話還沒說完,我已經逃到千里之外了,因為我最怕放鞭炮。爸爸點燃導線,“啪啪啪啪……”鞭炮聲響徹雲霄。接著我們拜了其他的祖先……到拜最後一位祖先的時候,卻發生最驚險的一幕:當拜祭完,燒鞭炮的時候,我雖已經早有準備——逃得遠遠的,可是我剛站穩,不知道怎麼回事,鞭炮在媽媽、嬸嬸、爺爺之間炸開了,只聽到啪啪的炮竹聲伴著嬸嬸和媽媽的尖叫聲,一下子亂做一團……我連忙走過去看看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兩位叔叔放鞭炮時,一不小心把兩聯鞭炮一起丟向天空,兩聯鞭炮在空中“接吻”,其中一聯反彈落在媽媽和嬸嬸中間,結果媽媽中了彩,褲子給燒了兩個窟窿。哎呀!好險啊!  

  在回來的路上,我望著媽媽那驚魂未定的樣子。我不由得想起老師平時教育我們不能隨便玩煙花炮竹。在臨放假前,還叮囑我們要文明拜祭,如今看來真的沒錯,以後我們真的要做一個講文明講安全的好少年。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先人、懷緬祖先的日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但我希望每個人都做到文明拜祭,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3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祖先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祖先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

  4

  清明節前兩天,爸爸決定帶我回鄉掃墓   

  祭祖。我聽了這個決定後,既高興,又好奇,終於可以知道掃墓是怎麼回事兒了。以前每次回老家,爸爸都要去給太奶掃墓,可每一次我要跟爸爸去的時候,爸爸、爺爺奶奶都不讓我去,他們告訴我說,等我長大了再帶我去。今年我已經十歲了,終於可以去掃墓祭祖了。  

  掃墓前,爸爸帶我去商店買了幾捆大黃紙和一些大寶紙,爸爸教我疊大寶,我們一共疊了4方便袋元寶。奶奶告訴爸爸說今年好填墳,爸爸又準備了一把鐵鍬。爸爸還給我講了一些有關掃墓祭祖的禁忌,比如到了墓地要嚴肅,不要亂說話,能幫他乾點就幫他,不能看著就行。

  掃墓那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春風和煦,爸爸領著我,20多分鐘就到了墓地,這是一塊公共墓地,方圓近10公里,附近這十個村子的人老了,都葬在這裡。我家的祖墳有四個,墳上都長著很高的蒿草,每座墳頭上還有一塊磚頭,爸爸先到附近挖了些新土,每個墳上都填了點,然後拿出四張大黃紙,每個墳頭上都用磚頭壓上一張。接著爸爸告訴我每個墳都應該怎麼稱呼,燒紙要按輩份高低順序燒,輩份最高的先燒。我也拿著一根事先準備好的棍子幫爸爸燒。在太奶奶的墳前,爸爸問我:“還記得你太奶嗎?”我說:“記得!”爸爸聽了就說:“那你就給你太奶多燒點吧!”

  燒完紙,我和爸爸就往回走,路邊的楊樹正泛著新綠,田地裡也熱鬧了起來,農民開始整地準備春耕,“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爸爸跟我說,“你看,多應節氣啊,大家都忙起來了,到什麼時候辦什麼事兒!”

  清明節掃墓祭祖,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並且還知道了祭祀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