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條之戰究竟發生在哪裡

  鳴條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改朝換代的戰爭,也是影響中國的經典之役。這場戰爭成為夏王朝滅亡的轉折點。戰爭的結果導致夏王朝滅亡,商湯建立了中國的第二個王朝商朝。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鳴條在哪裡?說法不一,有今山西運城夏縣之西,或在河南封丘東等說法。但現在,有許多根據證明,古鳴條就在封丘縣東部與長垣縣西南部的接壤處。

  鳴條之戰石碑呈臥式,有一米多長,50多釐米高,淺青灰色,右上角殘掉,碑體腐蝕風化的非常厲害,陰刻的三行篆文很難識別,上下兩行字較小,每字約9釐米見方,上面是“商湯夏桀”四字,下面是“舊址”二字,中間的“鳴條之戰”幾個字較大,每字約20釐米見方,似是一處建築的標誌物。石碑上沒有年代,太生介紹,有懂行的人根據腐蝕風化的程度,推斷大致為唐代遺物。

  明代長垣縣誌記載:“鳴條亭,舜崩處,陳留郡平邱縣有鳴條亭”。陳留郡治所在如今的開封縣,歷史上的平邱縣管轄現在的長垣縣西南部和封丘縣東部。太生介紹,村子東面太行堤外有一塊地,叫做兩棵旗杆地,傳說是商湯進行戰前動員“商誓”的地方。村子南面的大車村據傳有舜帝陵。《孟子.離婁篇》中說“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史記集解》引鄭玄注:“負夏,衛地”。《魏典》說:“負夏衛邑,一作瑕丘,在今河南濮陽縣南”。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指出:“舜生於諸馮***今山東諸城***,卒於鳴條***今河南開封***”范文瀾的《中國通史》中考證:“舜號有虞氏。《孟子離婁篇》說‘舜生於諸馮***山東諸城縣***……卒於鳴條***河南開封附近***,東夷之人也’,是舜居地在東方”。

  鳴條之戰爆發的原因

  商湯在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的輔佐下,首先是治理好內部,鼓勵商統治區的人民安心農耕,飼養牲蓄。同時團結與商友善的諸侯、方國。在仲虺和伊尹的鼓動下,一些諸侯陸續叛夏而歸順商。諸侯們聽說商湯“網開三面”的故事以後,都齊聲稱頌說:“湯是極其仁德的人,對禽獸都是仁慈的。大家都認為湯是有德之君,可以信賴,歸商的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四十個。商湯的勢力也愈來愈大。

  為實現滅夏的戰略目的,商湯決定除夏羽翼,先打弱敵,攻滅與商鄰近的夏屬小方國葛國。葛國君主葛伯葛伯不祭祀祖先,商湯便派人前去質問,回答說沒有牛羊做犧牲。商湯使人送去牛羊,葛伯卻將牛羊宰殺吃掉。商湯再派人去質問,回答說沒有糧食做祭品。商湯又使入去幫助耕種糧食。葛伯卻派人襲擊給耕者送飯的人,搶奪酒飯,甚至殘殺兒童,激起了商族民憤。商湯以此為藉口,乘機率領大軍進攻葛國,一舉將其軍隊擊敗,滅亡葛國,揭開了滅夏戰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