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學習習慣養成總結

  一七年級的孩子有沒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對其語文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七年級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希望可以幫到你!

  七年級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專心”“擇要”的聽話習慣。

  生活中要學會傾聽:交談時不能無端打斷別人說話,這是不禮貌的行為;聽話要用心領會別人話裡的意思,學會抓住主要資訊。別人談話時,只要不涉及隱私,如果你注意聽並且思考的話也會學到不少東西,有些人說話幽默風趣妙語連珠;有些人說話睿智,閃爍著理性和邏輯的光芒;有些人說話生動,優美而有文采;有些人說話俚俗卻並不低階,就連潑婦罵街你也可能聽出玄妙……

  接觸廣播影視等等聲音媒體時,也要善於捕捉主要資訊,聽出其中的玄機和學問。

  當然,我主要講的是在語文課堂上如何聽。首先要學會聽老師講,老師講的多是知識性的總結和思維的啟發,情感的誘導,文辭的感悟,還有許多對同學們發言的點評。為了保證全體同學的學習效率,也是對老師個人的起碼尊重,老師在講的時候,你們要保持絕對的安靜,這是基本要求。然後是思路跟上老師的節奏,知識性總結該做筆記的要做筆記***具體的筆記為了便於提示,老師都有統一的要求***;思維啟發部分必須認真主動地思考;情感誘導和文字感悟部分要領會於心;對同學們發言的點評更要注意傾聽並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評價。

  課堂上還有很多同學們討論和發言的機會,討論時積極參與,仔細傾聽小組的意見;同學公開發言時同樣全班要肅靜,這也是出於對整體課堂秩序的維持和發言同學的人身尊重,別人發言時你專心聽,聽明白意思,並在頭腦裡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斷。

  二、“有序”“得體”的說話習慣。

  如何說話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門精深而有用的藝術。言為心聲,說話本質上是內心素質的體現,但也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養成良好習慣。說話首先要有序,語無倫次是大忌。有序包括時間空間先後以及因果主次等等邏輯,言者思路清晰,聽者就易抓住要點。說話得體是很重要的,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物件,哪怕同一個意思,也要有不同的表達才算得體,是委婉謙敬還是真誠直白,是尖銳批判還是風趣幽默,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

  女生胖點,有人說,“好肥啊!”有損人格尊嚴的不得體;期末考試,監考老師宣讀考場規則後,要求同學們將書本等物放到指定的地方,一位對作弊有所準備女生故意拿腔作調地說:“要不要把衣服也給你拿上來……”不看物件也不顧自尊的不得體;鄰居妻子去世,辦喪事時,竟然有人這樣勸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不分場合的不得體……

  在某電影頒獎晚會上,主持人要扮演《焦裕祿》獲獎的李雪健說幾句話。他說的是“所有的鮮花和榮譽,都給了傻小子李雪健,而所有的苦和累,都給了焦書記……”李雪健之言,謙虛得體,贏得了滿場的掌聲。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無人駕駛偵察機不斷侵入我領空。我空軍憑智慧擊落了美機,引起世界極大的關注。在一個外交場合,有記者問,你們是怎樣打落美國先進飛機的。外長陳毅哈哈地笑說:“這很簡單嘛,我們用竹竿把它捅下來的……”陳毅的話,既回答了問題,保住了對方的面子,而又巧妙地繞過了問題的核心,保住了軍事機密。可謂機智巧妙又得體。

  關於語言運用,是要納入考試範圍的,當然,平時與人語言交流更應該留心。

  三、“精讀”“博覽”的閱讀習慣。

  讀書要學會選擇,有些書要精讀,比如,教材中的多數篇目,課外的經典名篇,對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益處較大的作品,能開啟智慧薰陶情感自己又感悟很深的作品,都是要精讀的。光精讀還不夠,我們需要博覽群書,廣泛吸取有益的養分,拓寬眼界,提升閱讀和思考能力,並積累文辭和素材,為練筆做準備。

  這裡要特別談到朗讀。很多人對朗讀是認識不足的,而它相當重要,對記誦、語感尤為有用——記憶和感悟,不是大腦所獨司獨佔的,眼睛、耳朵、口腔、喉嚨、舌頭都有記憶和感悟的功能!朗讀是全身心感覺的調動。比如你現在背誦先前的有些詩文,為什麼能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並且口腔、舌頭、喉嚨等能自然協調的習慣運作,這就是它們也能記憶和感覺的奇妙表現。所以大家在早讀課中,在一切有機會有條件的情況下,要充分調動口耳喉舌各器官全部運作,讀得毫不顧慮,讀得旁若無人,讀得盡情沉醉。

  四、“真誠表達”“長期堅持”的寫作習慣。

  除了作文訓練,我這裡著重講的是平常的練筆。有一本教育專著《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被譽為風靡歐洲的家庭教育聖經,他的快樂教育思想奠定了美國近一百年來的人才優勢。這本書其中一部分講到快樂寫作:沒有什麼語言比一個人真實的思想和感情更動人,也沒有什麼言辭比事物本身更具有魅力。熱愛真理,謙卑的折服於真理的語氣,比任何強辭雄辯都更讓人願意聆聽。如果說寫作有什麼法則,這就是法則。如果一個人要在寫作上有所發展,就應該仔細觀察、細心體會周圍的人、事、物。如果一個人要使自己的表達更吸引人,就應該經常去傾聽內心的聲音!

  我認為沒有比這段話對寫作的實質和奧妙表述得更清楚的了,裡面涉及到的具體內容和理念是:找到自己的語言***只有自己的語言才是動人的,也只有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語言才能快樂而自如地表達***;僅僅是把回憶變成文字***你的記憶是寫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很多東西經過記憶的過濾更適合文字表達***;不要讓語言潛能妨礙孩子寫作***會說就會寫是個誤解,只有懂得傾聽內心和外部世界真實的聲音才能寫出好的文字***;把寫作變成自己的事***你寫作是要表達真實的自己,這樣你會感到想傾訴的很多,不吐不快。你能把寫作看成自己的事情,想傾吐的時候就拿起筆來,這樣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讓寫作無處不在***快樂寫作有個小祕密:其實就是對什麼是寫作的回答。“寫”是記錄,“作”是創作。“寫”就是把思想、感情、思考、事件記錄在紙上;“作”就是使這種記錄有恰當的體裁、形式、文采。“寫”是求真,“作”是在真的基礎上求美,使所寫的東西具有感染力、說服力。這樣理解之後,你會覺得寫作挺容易,也挺廣泛,它無處不在。要習慣以各種方式來寫:如摘記、牆記、信、日記、故事本……***

  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1、記憶習慣。

  一分鐘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絡起來,這裡還含有注意的習慣。一分鐘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時間明確的時候,注意力一定好。學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關鍵的。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絡起來,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2、演講習慣。

  讓學生會整理、表達自己的思想,演講是現代人應該具有的能力。從小學中段就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演講。

  3、讀的習慣。

  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遠遠超過咱們這些當老師的,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

  4、寫的習慣。

  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老師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思想,有沒有一以貫之的品質,看日記<能看出>老師的水平,更能看出學生的水平,一分鐘、三五十個字,堅持住、寫下去,這就是決心。

  5、定計劃的習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後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秀的學生長處就在於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

  6、預習習慣。

  請老師們把講的時間讓出一部分,還給學生,學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預習預習。老師講課儘量別超過20分鐘,留給學生預習和自學的時間。反之,不讓學生自己學,最簡單的事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這樣難以培養出好學生。讓學生自己學進去,感受學習的快樂、探索的快樂、增長能力的快樂。請各位老師一定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7、適應老師的習慣。

  一個學生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一方面我們努力採取措施提高老師的能力水平,適應學生;一方面不能馬上把所有的老師都提高到一個適應學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學生也要適<應>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應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

  8、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

  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我抓學生習慣基本就這麼抓。尖子學生做尖子的事,後進學生別盲目攀比。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難題做不了,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所以要讓我們的學生永不言敗。

  培養孩子語文學習習慣的建議

  1、教育者思想重視才易抓;受教育者認識提高才易學。能否培養好習慣,關鍵取決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上對這項工作是否重視,是否下功夫努力,家長不要因為短期內見效難就不願抓。家長思想重視去抓了,孩子才會重視做。孩子不要因為短期內未見效就放棄努力。持之以恆,定能見效。

  2、在抓教育培養和訓練時,家長要細緻而耐心。只有細緻觀察,才能發現孩子的具體學情;只有耐心啟發、引導、幫助,才能使孩子有信心改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3、“教”要指導“到位”,“學”要行動“到位”。家長輔導得具體、細緻,孩子才能感受得真切、具體,孩子一旦行為不夠規範,或“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都會大大影響培養效果。因此,家長要督促他們持之以恆,行動到位。

  4、家長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對哪怕只有微小進步的孩子,也要及時表揚評價,讓孩子從表揚和鼓勵中去感受自己的變化,增強行動的信心。

  5、孩子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作用不可輕視。低年級應充分利用好成長記錄袋的作用。高年級學生,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初步具有是非觀、評價觀。讓孩子經常在課上聯絡實際,自我評價、自我教育。從同伴身上看到的進步和變化,對孩子啟發和影響最大。

  6、家長的“身教重於言教”。

  孩子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等特點。家長本人具有學習語文的諸多良好習慣,就能潛移默化地給孩子以良好影響。比如說,家長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孩子便會由衷地欽佩、傾慕,並進而心揣手摹。由此而產生的內驅力,對於養成孩子認真寫字的習慣,其作用是難以估量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動力定型。習慣在學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3篇

2.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3篇

3.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4.初中語文學習課標心得3篇

5.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